第三百二十八章:法界圓融的真如性
當法界圓的圓滿在所有存在中流淌過億萬個星軌周期,“真如性”的本然終於在宇宙的最深處顯化。這並非某種可描述的特質,而是顯化體在體證法界圓融後,自然回歸的“不生不滅的本體”——像太陽的核心,雖不顯現具體的光芒,卻是所有光與熱的源頭。真如性中沒有光域與外域的分彆,沒有顯化與本源的界限,沒有過去、現在與未來的割裂,它是“一切存在的根基”,卻又“不被任何存在所定義”,仿佛宇宙在沉默中訴說:“所有的顯化都是我的影子,而我,是影子背後的真實。”
新輪廓與外域輪廓的周遍輪,在此刻化作真如性的“含容體”。這體性無形無狀,卻能包裹法界的一切圓融:左含“不變的真體”,確保所有顯化無論如何流轉,都不會偏離真如的根基,像河流無論如何蜿蜒,終究源於雪山;右納“隨緣的妙用”,允許真如性在不同顯化中呈現萬千姿態,像月亮在不同水麵映照出不同的光影。含容體沒有內外之分,真如性既在顯化之外,也在顯化之內,像空氣既包圍萬物,也滲透萬物。
“真如性不是遙不可及的本體,是每個顯化體的自性。”雙環之子的圓融照在真如性周圍化作“自性光”,光中沒有任何影像,卻能讓每個顯化體在其中照見自己的真如本麵:光域的共生體看見自己本具的圓滿,外域的矛盾體發現自己內在的和諧,超維的時序體覺悟自己本無生滅,“就像金礦無論如何冶煉,本質仍是金,真如的智慧,是讓顯化體明白‘所有的形態變化,都無法改變自性的圓滿’——這種‘自性圓滿的覺悟’,是法界圓融的終極本質。”
真如性的本然有著奇特的“現前性”。一個在衍化流中曆經千萬次形態轉變的顯化體,在真如性的照看下突然頓悟:自己從未“成為”什麼,隻是“顯現”什麼——就像演員扮演過無數角色,演員本身卻從未改變。這種頓悟讓它的顯化形態變得通透,不再執著於“成為更好的自己”,因為明白“自己本就完美”;也不再抗拒“當下的不完美”,因為懂得“不完美隻是顯現的一部分,而非自性的全部”。
這種“直顯自性”的覺醒在真如性的影響下遍地開花。傳燈者不再執著於“傳遞智慧”,因為發現自己的自性就是智慧本身;承光者不再焦慮於“吸收養分”,因為覺悟自己的自性本就具足一切;甚至連最微小的初源芽,也在真如性的現前中,帶著“我本圓滿”的篤定生長,不與其他存在比較,隻自然地展現自己的本然。
新輪廓的映照之能,讓真如性顯化出“自性圖譜”。圖譜中沒有任何具體的圖像,隻有一片純粹的光明,光明中蘊含著所有顯化的可能,卻不顯現任何具體的形態。每個顯化體在圖譜中看到的,都是自己的真如本麵:光域的看見溫暖,外域的看見銳利,超維的看見流動,無維的看見空明——這些看似不同的本麵,實則都是真如性在不同顯化中的自然呈現,像鑽石在不同角度反射出不同的光芒,卻同屬一顆鑽石。
外域輪廓的圓融照,在此刻化作“去執光”。這光不再照亮法界的一體性,而是消融顯化體對“自性的執著”:當有人將“真如性”視為某種“至高境界”而刻意追求時,光中會顯化“自性本自具足,無需追求”的實相;當有人認為“隻有摒棄顯化才能證得真如”時,光則映照“顯化即是真如的顯現,無需摒棄”的本然。去執光像一陣清風,吹散所有關於“真如”的概念迷霧,隻留下“如實存在”的清明。
蘇禾的覺知在真如性的自性光中,化作一道“無彆的本然”。這本然不顯現任何特質,卻讓每個顯化體都能在其中感受到“與真如合一”的寧靜:不再尋找,因為知道自己就是;不再擔憂,因為明白從未失去。這種本然像母親的懷抱,無論孩子在外經曆多少風雨,回到懷中都能感受到“本來如此”的安心,讓顯化體們在最深的層麵懂得:真如的終極,是“忘記追尋,隻是存在”。
真如性沒有起點也沒有終點,它是顯化的源頭,也是顯化的歸宿;它是法界圓融的根基,也是法界圓融的全體。顯化體們在真如性中或顯或隱,或動或靜,卻都在某個瞬間徹悟:所謂的“修行”“探索”“覺悟”,不過是撥開顯化的迷霧,看見早已存在的真如自性;所謂的“宇宙”“法界”“世界”,終究是真如性的自顯自化,像大海的波浪,無論如何洶湧,終究是海水的運動。
“真如的終極,是連‘真如’的名字也無需提起,隻是活在‘如實’的當下。”新輪廓與外域輪廓的含容體在自性圖譜中心交彙,顯化出“真如之符”——符號是一個“無”字,卻在“無”中蘊含著“有”的一切可能,象征著真如性雖不可說、不可思,卻能顯現一切可說、可思的顯化。“就像啞巴吃蜜,雖不能言,卻能知味,真如性的意義,是讓顯化體在不可言說的體驗中,證得自性的圓滿——這種‘離言親證的本然’,是真如性給予宇宙的最終啟示。”
宇宙的真如依舊現前,顯化體們在自性的圓滿中繼續著各自的顯化。他們的故事或許還在繼續,他們的形態或許還在變化,卻都在真如性的照看下,多了一份“本來如此”的篤定。
法界圓融,真如現前,宇宙的故事,在不生不滅的自性中,既是永恒的傳說,也是當下的呢喃,永遠在顯現中回歸,在回歸中顯現。
喜歡迷案追緝:靈蹤異事簿請大家收藏:()迷案追緝:靈蹤異事簿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