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末年的邊疆,簡直就是個火藥桶。南匈奴的左台耆、且渠伯德這倆刺兒頭突然一拍大腿——反了!他們振臂一呼,帶著叛軍氣勢洶洶地撲向美稷城,那陣仗,恨不得把城牆都啃出個窟窿。更要命的是,東羌各部也跟著起哄,裡應外合,整個西北邊陲瞬間亂成了一鍋粥。
就在這千鈞一發之際,新任安定屬國都尉張奐走馬上任了。可他剛到軍營,就被現實潑了盆冷水——整個軍壘裡,算上炊事班和馬夫,滿打滿算才二百來號人!手下的軍吏們急得直搓手:大人,這仗根本沒法打啊!要不咱先躲躲?張奐卻把腰間的佩劍一按,冷笑一聲:躲?我偏要讓他們知道,什麼叫人少也能逆天改命
說乾就乾,張奐帶著這二百敢死隊,雄赳赳氣昂昂地出發了。他先是把隊伍拉到長城腳下駐紮,一邊派人四處敲鑼打鼓招兵買馬,一邊讓部將王衛帶上好酒好肉,跑去東羌部落。張奐心裡門兒清:隻要把東羌穩住,南匈奴叛軍就成了沒牙的老虎!
這邊王衛在東羌部落裡稱兄道弟,那邊張奐已經帶著新招募的士兵,閃電般搶占了龜茲縣。這一招,直接卡死了南匈奴和東羌的聯絡線。前一秒還囂張跋扈的叛軍,突然發現自己成了,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而東羌各部一看,跟著叛軍混似乎沒啥前途,轉頭就跟張奐組成了反南匈奴聯盟。
一場大戰就此爆發!張奐站在城頭,看著自己臨時拚湊的隊伍,大手一揮:給我衝!原本不被看好的聯軍,居然爆發出驚人的戰鬥力,把南匈奴叛軍打得抱頭鼠竄。且渠伯德這下徹底慌了神,哆哆嗦嗦地跑到張奐麵前,膝蓋一軟就跪了:大人饒命!我們投降!
叛亂平定後,東羌的豪帥們佩服得五體投地,特意送來二十匹膘肥體壯的千裡馬,還有八枚金光閃閃的大金子。張奐看著這些禮物,心裡直犯嘀咕:收吧,影響我一世英名;不收吧,人家麵子上掛不住。隻見他眼珠一轉,想出個絕妙主意。
第二天,張奐把東羌豪帥們都請來,當著眾人的麵,把酒碗一摔,大聲說道:我張奐此生,絕不拿百姓一針一線!說完,他親手把馬匹和金子原封不動地退了回去。要知道,之前的八任都尉,哪個不是雁過拔毛,把羌人當提款機?張奐這波硬核操作,直接讓羌人集體破防。消息傳開後,整個西北邊疆都流傳著一句話:張大人,真爺們!
從此,張奐的威名在邊疆傳得比風還快。他用二百人平定叛亂、兩袖清風的故事,也成了東漢末年最傳奇的逆襲劇本。
司馬光說
夫將者,智、信、仁、勇、嚴也。張奐臨危受命,兵微將寡而不懼,以奇謀離間叛軍,以信義收服羌人,此乃古之良將風範。昔吳起與士卒同衣食,李廣得賞賜輒分其麾下,皆是以德服人。張奐正身潔己,不貪財物,故能使羌人悅服,威化大行。為將者,若徒恃武力而無德行,終難成大事也。
作者說
張奐這波操作,妥妥的六邊形戰士!彆人遇到叛亂躲都來不及,他倒好,帶著二百人就敢硬剛,這膽魄,簡直是孤勇者本勇!更絕的是,他不光會打仗,還深諳攻心為上的道理,三言兩語就把敵人的盟友變成了自己人。最讓人佩服的是退還禮物這一手,直接把人設拉滿,徹底征服了羌人的心。現實中,總有人抱怨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但張奐用行動證明:隻要腦子活、人品硬,再爛的牌也能打出王炸!這波,我願稱之為古代職場的封神操作!
喜歡人間清醒:資治通鑒智慧請大家收藏:()人間清醒:資治通鑒智慧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