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東吳的職場生態裡,曾出過這麼一檔子事:一個芝麻官靠著老板的信任,愣是把朝堂攪成了職場宮鬥劇現場,最後把自己作進了監獄。這故事的主角叫呂壹,職位是中書郎,聽起來像個搞文書工作的老實人,卻差點成了東吳版。
話說孫權晚年時,大概是覺得朝堂太清淨,想搞點內部審計整頓風氣,就把校勘官府文書的活兒交給了呂壹。這職位說白了就是職場紀委,負責查查賬本、審審流程。可呂壹拿到權力後,心態直接飄了——他發現這工作簡直是權力自助餐:看誰不順眼,就從文書裡挑刺;想整誰,就往報告裡加點藝術加工。沒過多久,這位小文書就把審計權玩成了生殺大權,朝堂上下被他搞得人人自危,堪稱東吳版職場霸淩天花板。
呂壹的之路是從誣陷江夏太守刁嘉開始的。這位刁太守大概是開會時吐槽了兩句工作,被呂壹的聽到了。呂壹立刻添油加醋寫了份報告:刁嘉誹謗朝政,說領導決策有問題!孫權看完火氣直衝天靈蓋——畢竟哪個老板能忍下屬背後說壞話?當即把刁嘉扔進了監獄。
接下來的劇情堪稱職場生存實錄:和刁嘉同坐的官員們一看呂壹勢大,紛紛順藤摸瓜作證:對,我們也聽到了!他確實說過!眼看刁嘉就要被集體證言錘死,侍中是儀站了出來,梗著脖子說:我沒聽到!不能憑空誣陷人!呂壹急了,天天拉著是儀,威逼利誘,愣是審了好幾天。可是儀也是個硬骨頭,每天就一句話:我沒聽到就是沒聽到。最後孫權看著是儀被折騰得眼窩深陷還不改口,總算有點醒悟,放了刁嘉一馬。這波操作讓是儀成了東吳職場清流代言人,也讓呂壹的誣告套路第一次出現了破綻。
但呂壹並沒就此收手,反而把目標對準了更大的魚——丞相顧雍。這位可是東吳的職場元老。呂壹大概是覺得扳倒高管才能證明實力,鉚足了勁從顧雍的工作裡找毛病,添油加醋寫了份彈劾報告。孫權本來就對老臣有點猜忌,看完報告就把顧雍叫來,語氣裡滿是質疑。
就在顧雍快被整懵時,黃門侍郎謝肱給呂壹遞了句悄悄話兄弟,你動顧雍可得想清楚,他要是倒了,潘濬那老頭能饒了你?潘濬是誰?那是東吳的鐵血老乾部,性格火爆,眼裡容不得沙子。呂壹一琢磨,冷汗瞬間下來了——潘濬要是提著刀來找他理論,自己這小身板可扛不住。於是趕緊收手,顧雍這才躲過一劫。
說起來潘濬是真瞧不上呂壹的作妖行為,他早就憋著一股火,私下跟人說:下次朝會我直接上去把這小子辦了,省得他禍害朝堂!這話傳到呂壹耳朵裡,嚇得他每次上朝都找借口請假,今天說,明天說肚子疼,愣是把自己搞成了請假冠軍。
這邊老乾部們氣得跳腳,那邊西陵督步騭實在看不下去了,直接給孫權寫了封職場舉報信老板您看看呂壹把公司搞成啥樣了?顧雍、陸遜、潘濬這些核心骨乾天天被他盯著挑錯,哪還有心思乾活?再這麼下去,公司要黃啊!可孫權當時正被呂壹的小報告洗腦,對這些意見左耳進右耳出。
呂壹的作死之路還在升級,這次他盯上了左將軍朱據。朱據是孫權的女婿,相當於皇親國戚級彆的高管。呂壹誣陷朱據的部下貪汙軍餉,連帶著把朱據說成了包庇犯。朱據又是個耿直人,不會玩職場甩鍋那套,隻能天天待在辦公室待罪自證,急得頭發都白了。幸好天無絕人之路,典軍吏劉助是個較真的職場偵探,硬是把賬本翻了個底朝天,查出錢是被小吏挪用了,跟朱據半毛錢關係沒有。
這事兒一曝光,孫權總算徹底清醒了——合著自己天天信任的審計能手,原來是個職場詐騙犯!他當即拍桌子:查!給我好好查呂壹的老底!這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呂壹這些年誣陷的大臣能從朝堂排到城門口,篡改的文書能堆成小山,收的好處費夠他下輩子躺平了。
真相大白後,東吳朝堂瞬間成了大型吐槽現場:被冤枉過的大臣們紛紛遞報告,把呂壹的劣跡全抖了出來;沒被整過的也跟著湊熱鬨,畢竟誰沒被這小子惡心過?有司審理後,直接給呂壹定了死罪,建議斬立決。可大夥覺得這處罰太輕,有人拍桌子喊:這小子壞得流膿,得用焚裂之刑古代酷刑)才能解氣!
孫權這會兒也犯了難:處死吧,顯得自己之前識人不清;重罰吧,又怕落下名聲。他轉頭問中書省的意見,那場麵估計挺尷尬——就像老板問員工怎麼處理那個被開除的刺頭,大家心裡想得咬牙切齒,嘴上還得裝理性客觀。
這場由小文書引發的職場風波,最後以呂壹的倒台告終,但留給東吳的職場創傷可沒那麼快愈合。畢竟信任這東西就像玻璃,碎了再粘起來,裂痕也永遠都在。
司馬光說
夫小人得誌,必逞其私智以亂國政。呂壹以微末之職,恃主之信而作威福,誣陷忠良,動搖國本,其罪固當誅。然孫權晚年失察,使奸佞得勢,亦有不察之過。治天下者,當親君子而遠小人,明辨是非而不惑於讒言,否則雖有一時之嚴,終致綱紀紊亂矣。
作者說
呂壹的翻車記,藏著古今職場都逃不開的人性法則。他的崛起根本不是因為能力,而是鑽了權力監督盲區的空子——當審計權失去製衡,當舉報成了排除異己的工具,再小的職位都能滋生出大腐敗。更值得玩味的是朝堂眾人的反應:有人硬剛是儀),有人智取謝肱),有人隱忍顧雍),有人暴走潘濬),像極了職場中麵對霸淩的不同生存策略。而孫權的後知後覺則揭示了一個殘酷真相:上位者的信任濾鏡,往往是小人最鋒利的武器。這場風波最大的警示或許是:職場的健康生態,從來不是靠抓壞人,而是靠防小人的製度——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讓舉報有證據門檻,才能避免呂壹們有可乘之機。
本章金句:權力是麵放大鏡,能照出人的本心,也能放大欲望的陰影,而不受約束的權力,終將成為自焚的火焰。
如果你回到三國時代,處於東吳朝堂之上,你會怎麼選擇?是像孫權一樣初期信任呂壹,還是像步騭早早舉報?若你是審理呂壹的官員,會建議重罰以儆效尤,還是主張依法處置?來評論區聊聊你的職場決策吧!
喜歡人間清醒:資治通鑒智慧請大家收藏:()人間清醒:資治通鑒智慧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