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嘉三年的中原大地,亂哄哄的“你方唱罷我登場”。這邊晉朝官員還在朝堂上為該先剿匪還是先備糧吵得麵紅耳赤,那邊左積弩將軍朱誕已經揣著公章跑到了漢國大營,對著劉淵的龍椅磕得邦邦響:陛下!洛陽城防空虛,此時不打更待何時?
劉淵摸著下巴上剛蓄起來的胡子,心裡跟揣了隻算盤似的劈啪響。這位匈奴出身的開國皇帝,打小在洛陽當人質時就看透了晉朝那幫權貴的德性,此刻正愁沒借口南下。朱誕這送上門的帶路黨,簡直比冬至夜的羊肉湯還暖心。他當即拍板:就派劉景去!讓這小子給朕打響洛陽外圍第一槍!
劉景領命時胸脯拍得震天響,活像隻剛打贏架的鬥雞。這位漢國宗室猛將,打仗是把好手,就是腦回路有點清奇——他覺得威懾敵人的最佳方式,是把場麵搞得越血腥越嚇人越好。
第一站黎陽打得順風順水,晉軍將領望風而逃,劉景率軍衝進城裡時,連像樣的抵抗都沒遇到。他騎著高頭大馬在空蕩蕩的街道上溜達,覺得這勝仗贏得太沒存在感,就跟喝了杯沒放糖的豆漿似的,總缺點啥。
等到了延津,晉軍將領王堪帶著殘部負隅頑抗。劉景好不容易找到了點打仗的感覺,指揮大軍一陣猛攻,很快就擊潰了敵軍。看著戰場上哭爹喊娘的俘虜,他突然一拍大腿:有了!
把這些男女老少都給我捆了!劉景馬鞭一指黃河,扔進去給河神當祭品!
親兵們都看傻了眼。有個新來的小兵忍不住嘟囔:將軍,咱打勝仗是要奪天下,不是來搞祭祀的......
懂個屁!劉景眼睛一瞪,讓司馬家看看,跟咱漢國作對,就是這個下場!
於是乎,三萬多手無寸鐵的百姓被像扔柴火似的丟進了黃河。渾濁的河水卷著哭喊聲翻湧,那場景,連見慣了廝殺的老兵都看得心裡發毛。劉景卻站在岸邊捋著胡子,覺得這才叫,回去準能得陛下重賞。
消息傳到平陽漢國都城)時,劉淵正在宮裡跟大臣們研究洛陽地圖。聽到沉三萬百姓於黃河幾個字,他手裡的玉如意一聲掉在地上,摔出個豁口。
劉景這個蠢貨!劉淵氣得差點掀了桌子,光著腳就從龍椅上跳下來,在大殿裡轉圈跟個陀螺似的,朕要的是天下!是民心!不是讓他去當河神的屠夫!
旁邊的太監嚇得趕緊遞上鞋:陛下息怒,龍體要緊......
息怒?我能息怒嗎?劉淵一腳把鞋踢開,當年項羽坑殺二十萬秦兵,落得個烏江自刎的下場!這小子是想讓朕步他後塵?
他當即傳旨把劉景召回,不等對方行完禮就破口大罵:你是不是腦子裡灌了黃河水?朕要除的是司馬家那群禍國殃民的東西,百姓招你惹你了?
劉景還想辯解:陛下,臣是想震懾敵軍......
震懾個屁!劉淵抓起案幾上的奏折就砸過去,你這是在幫司馬家逼百姓跟咱死磕!人家本來還在猶豫投奔誰,你倒好,直接把人逼到對立麵去了!
最後,劉景被連降三級,從威風凜凜的大將軍貶成了守城的校尉。據說他離宮時,耷拉著腦袋跟隻鬥敗的公雞似的,路過禦花園時還被門檻絆了一跤。
司馬光說:
夫爭天下者,爭民心也。劉淵雖起於夷狄,猶知百姓無罪;劉景逞一時之暴,失卻根本。蓋王者之師,應以仁服人,而非以暴嚇人。觀後世成敗,凡屠戮百姓者,終難長久。此段史事,足為後世用兵者戒。
作者說:
這場鬨劇裡藏著個挺有意思的悖論——連反派都知道民心重要,可總有人覺得暴力最有效。劉景的腦回路,像極了職場上那些為了kpi不擇手段的人:為了震懾競爭對手,不惜得罪潛在客戶;為了彰顯權威,把團隊成員逼得怨聲載道。他們忘了,所有想長久的事業,本質都是爭取朋友,減少敵人。劉淵的清醒在於他明白:打天下不是打遊戲,砍人越多分越高,真正的高分秘籍,是讓更多人覺得跟著你有好日子過。
本章金句:
能讓人怕你不算本事,能讓人信你才是真功夫。
如果你是文中的角色劉景,打勝仗後會用什麼方式彰顯威力?要是你是劉淵,除了貶職,還會用什麼辦法敲打這個魯莽的宗室?歡迎你的金點子!
喜歡人間清醒:資治通鑒智慧請大家收藏:()人間清醒:資治通鑒智慧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