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初元年的南郊祭壇,風裡裹著些朦朦朧朧的喜憂參半情緒。剛鋪好的紅氈子被吹得掀了邊角,像是沒係好的腰帶。秘書監徐廣站在百官隊列裡,棉袍裡的身子抖得像篩糠——不是因為冷,是因為聽見禮官喊晉帝退位時,鼻子突然就酸得厲害。
禪位儀式進行到一半,當晉恭帝把玉璽捧給劉裕的那一刻,徐廣突然地一聲哭了出來。這哭聲在莊嚴肅穆的祭壇上炸開,像宴席上突然摔碎了酒壺。周圍的大臣們嚇了一跳,有人趕緊用袖子擋著臉——不是同情,是怕被這位老先生的眼淚濺到,沾了晦氣。
徐大人這是咋了?後排的年輕官員戳著前麵人的後背,昨天宋王賞的綢緞他不還挺高興的嗎?旁邊的老臣趕緊拽他袖子:小聲點!這位可是跟著晉孝武帝讀過書的,現在是觸景生情呢。話音剛落,就見徐廣哭得更凶了,腰彎得像株被霜打了的稻子,手裡的朝板都掉在了地上。
劉裕剛接過玉璽,正準備發表勉為其難的就職演說,被這哭聲攪得愣了愣。他臉上的笑容僵了半秒,隨即又掛上和藹的表情,對著身邊的傅亮使了個眼色。傅亮心領神會,趕緊往徐廣那邊挪,想把老先生拉到一邊順順氣,沒成想剛碰到他的袖子,就被甩開了。
彆碰我!徐廣抹著眼淚,眼眶紅得像熟透的櫻桃,我哭的是晉室三百年天下,又沒哭你家主公登基!這話喊得中氣十足,連祭壇上的銅鼎都似乎震了震。劉裕聽了這話,反倒哈哈大笑:徐大人真是忠臣啊!賞他兩匹上好的蜀錦,讓他擦擦眼淚。
誰都以為這出也就到此為止了。沒承想三天後劉裕入宮,剛走到太極殿門口,又撞見徐廣蹲在台階上抽噎。這位老先生手裡攥著塊手帕,哭得肩膀一抽一抽的,旁邊的石獅子好像都被他哭得耷拉了耳朵。
侍中謝晦正好陪著劉裕進來,見這情景眉頭擰成了疙瘩。這位新朝紅人剛換上繡著鸞鳥的官服,說話帶著點年輕人的衝勁:徐大人這就沒意思了啊!新帝登基是天大的喜事,您天天哭哭啼啼的,是嫌宋王給的官太小,還是覺得晉室的墳頭沒哭夠?
徐廣慢慢抬起頭,眼淚把花白的胡子都打濕了。他沒站起來,隻是拍了拍石階上的塵土:謝大人年輕,怕是不懂。他指了指自己的胸口,你這裡裝的是宋朝的錦繡前程,我這裡揣的是晉室的陳年舊事。就像有人愛吃甜湯圓,有人偏喜鹹豆漿,你能說誰不對嗎?
謝晦被噎得說不出話來。他張了張嘴,想說當年桓玄之亂時,徐廣還不是照樣在朝廷當官?可話到嘴邊又咽了回去——畢竟這位老先生當年冒著殺頭風險,把晉孝武帝的起居注藏在牆縫裡,這份忠心是誰也比不了的。
旁邊的宦官想打圓場,剛要開口喊陛下駕到,徐廣突然又哭了起來。這次哭得比前兩次都凶,連殿角的麻雀都被驚飛了。他邊哭邊念叨:當年我爹帶我見晉穆帝時,陛下才五歲,還賞了我塊桂花糕......這話聽得幾個老臣也紅了眼眶,連劉裕都停下腳步,歎了口氣。
讓他哭吧。劉裕對著謝晦擺擺手,聲音裡帶著點不易察覺的感慨,這人啊,念舊不是壞事。總比那些昨天還喊晉室萬歲,今天就改口宋王英明的強。說罷抬腳進了殿,龍袍的下擺掃過徐廣身邊時,帶起一陣風,吹得老先生的眼淚又多了幾滴。
這事很快傳遍了建康城。有人說徐廣是故意給新帝難堪,早晚要被抄家;也有人說老先生是真性情,比那些見風使舵的強百倍。最有意思的是國子監的學生們,居然因為這事吵了起來——一派說食其祿者憂其亡,徐廣哭晉天經地義;另一派說識時務者為俊傑,死抱著舊主不放是迂腐。
吵到最後,還是太學博士出麵打了圓場:你們去菜市場看看,賣菜的王婆至今還念叨以前張屠戶的肉好,這不影響她現在買李屠戶的肉,一個道理嘛。這話傳到徐廣耳朵裡,他反倒不哭了,還讓人給太學博士送了壇好酒。
後來劉裕沒找徐廣的麻煩,還讓他繼續當秘書監,整理晉朝的史料。有人說這是新帝大度,也有人說徐廣的眼淚幫了他——畢竟哪個新朝不需要幾個的人,來顯得自己呢?就像現在的公司並購,新老板總會說要尊重老員工的感情,道理是一樣的。
徐廣呢,照樣每天去秘書省上班,隻是不再在公開場合哭了。有次年輕官員見他對著晉朝的地圖發呆,忍不住問:大人,您還在想以前的事?徐廣搖搖頭,指著地圖上的京口:我在想,當年跟著謝安大人打淝水之戰時,這裡的蘆葦比人還高呢。說著眼圈又紅了,卻沒掉眼淚。
司馬光說
徐廣之哭,非為晉亡,實為君臣之義未絕也。夫食君之祿,忠君之事,此固臣子之本分。然朝代更替,如四時輪轉,非一人之力可挽。廣雖悲戚,未礙新朝之政,是知其忠而不愚;劉裕雖容其哭,未縱其亂,是知其明而不苛。二者相得,斯為亂世之幸也。後世議者,或譏其迂,或讚其節,皆未察其心——所謂忠義,不在形跡,而在一念之間耳。
作者說
徐廣這場眼淚秀,放在今天看就像公司被並購時,老員工在大會上突然說起當年老板創業時多不容易。有人覺得是添亂,有人覺得是情懷,其實本質上是情感慣性在作祟——就像你換了新手機,卻總忍不住按舊手機的hoe鍵位置,跟對錯無關,隻是習慣成自然。
這事兒最妙的是各方的反應。徐廣用眼淚給自己貼上了的標簽,既保住了體麵,又沒真正得罪新朝;劉裕用寬容給自己賺了的名聲,還順便觀察了誰是真心歸順;謝晦的不滿則代表了的心態——總覺得舊人礙事,卻忘了自己早晚也會變成。
其實朝代更替就像搬家,有人舍不得老房子的陽光,有人盼著新房子的寬敞,都是人之常情。徐廣的可愛之處,在於他沒假裝喜歡新房子,也沒攔著彆人搬新家。這種不認同但接受的態度,比那些要麼哭著鬨著不搬走,要麼立刻誇讚新家比老房子好一百倍的,要真實得多。
本章金句
懷舊這東西,就像冬天的棉衣,穿在身上擋風寒,舉在頭頂就成了累贅。
喜歡人間清醒:資治通鑒智慧請大家收藏:()人間清醒:資治通鑒智慧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