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那會兒的官場,簡直比現在的職場連續劇還刺激——今天你還在皇帝跟前喝咖啡,明天可能就被拉去“吃牢飯”,南齊的東揚州刺史顏竣,就用自己的親身經曆,演了一出“嘴比腦子快,全家遭重災”的荒誕大戲。
顏竣這人,論出身有出身,論能力有能力,早年跟著孝武帝劉駿打天下,算是開國功臣裡的“老員工”。後來他老媽去世,按規矩得回老家奔喪,孝武帝一開始還挺夠意思,又是派專車送靈柩,又是賞賜撫恤金,逢人就說“顏愛卿是忠臣,孝順又能乾”,那恩寵程度,跟給自家親戚發年終獎似的。
要是換個懂事兒的,這會兒肯定夾著尾巴做人,一邊守孝一邊刷“低調人設”,可顏竣偏不。守孝期間見著老熟人、老部下,三句話不離“吐槽模式”:要麼說“現在這朝廷辦事效率,比我家老黃牛還慢”,要麼抱怨“皇上最近聽的都是些小人的話,我這老臣的建議根本沒人聽”,甚至還跟人議論“哪個官員又靠關係上位了,哪個政策根本就是瞎折騰”。擱現在,這就相當於在公司茶水間跟同事吐槽老板“外行指導內行”,還順帶點評“公司製度爛透了”——關鍵是,他吐槽的“老板”,還是掌握生殺大權的皇帝。
一開始,這些話還隻是在小圈子裡傳,孝武帝沒怎麼當回事兒,畢竟老員工發點牢騷,也算“人之常情”。可架不住顏竣嘴碎,吐槽起來沒個把門的,漸漸就有人把話傳到了宮裡。孝武帝心裡不痛快,但念著舊情,沒立馬發作,隻是暗暗把“顏竣愛抱怨”這事兒記在了小本本上。
真正讓顏竣“翻車”的,是另一個“刺頭”王僧達。王僧達跟顏竣差不多,也是個“心高氣傲嘴不饒人”的主兒,後來因為得罪了孝武帝,被定了死罪。這王僧達也是個“臨死拉墊背”的主兒,知道自己活不成了,乾脆在刑場上大喊“我是被顏竣誣陷的!他天天說皇上壞話,還說要跟我一起反!”
這話一出來,孝武帝徹底炸了。本來就對顏竣的吐槽一肚子火,現在又冒出“通敵謀反”的苗頭,當即下令“把顏竣給我抓回來查!”。顏竣被抓的時候還一臉懵,嘴裡還喊著“我冤枉啊!我就是跟人嘮了幾句嗑,怎麼就成謀反了?”——他大概忘了,在古代,“議論朝廷得失”從來不是“嘮嗑”,而是“大不敬”,再加上“被牽連謀反”,基本就是“死刑預定”。
可孝武帝沒讓他死得痛快。先是把他扔進廷尉大牢,讓人“先折其足”——也就是打斷腿,美其名曰“讓他反省自己的錯”,實際上就是故意折磨他。最後才賜了一杯毒酒,讓他在痛苦中咽了氣。更慘的是他家人,老婆孩子被發配到偏遠的交州今越南一帶),走到半路,朝廷又下了一道命令“男丁全部沉湖”,於是顏竣的兒子、侄子們,全被扔進了宮亭湖今江西鄱陽湖),連個全屍都沒留下。
說起來,顏竣這事兒,完全是“嘴欠”作出來的。你說你守孝就守孝,好好在家陪老媽靈位,哪怕是種種花、讀讀書,也比跟人吐槽朝廷強啊?就算真有不滿,要麼找個沒人的地方對著空氣罵兩句,要麼乾脆閉嘴裝啞巴,怎麼也不至於把自己和全家都搭進去。就像現在有些人,在網上吐槽公司、罵領導,以為“匿名就安全”,結果被截圖舉報,輕則被開除,重則還要承擔法律責任——顏竣的故事,簡直就是古代版的“網絡吐槽翻車現場”,隻不過代價更大,直接把命和全家都賠進去了。
還有孝武帝,也夠“離譜”的。一開始對顏竣恩寵有加,後來就因為幾句吐槽、一個死囚的誣告,就把老功臣往死裡整,連家屬都不放過,這“翻臉比翻書快”的操作,比現在的“職場pua”還狠。隻能說,古代的“君臣關係”,就像走鋼絲,稍微踩錯一步,就是萬丈深淵。
司馬光說
《資治通鑒》裡寫顏竣之死,沒少吐槽他“矜功自伐,好議時政”。司馬光認為,顏竣最大的錯,就是“忘了自己的身份”——臣子對君主,就算有意見,也該“委婉勸諫”,而不是“私下抱怨”,更不能“議論朝政得失”。畢竟“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年代,君主的權威容不得半點挑釁,顏竣的“嘴碎”,本質上是“自尋死路”。同時司馬光也暗諷孝武帝“薄情寡恩”,對待功臣如此殘忍,難怪後來南齊政權不穩——畢竟誰見了顏竣的下場,還敢真心為朝廷賣命呢?
作者說
要是擱現在看,顏竣的悲劇,其實是“職場邊界感缺失”和“情緒管理失控”的雙重作死。首先,他沒搞懂“君臣關係”本質上是“上下級關係”,哪怕你是老員工,也不能越過“職場邊界”去議論上級的決策——就像現在你不能當著同事的麵罵老板“蠢”,哪怕老板真的蠢,也得找準場合和方式提建議,而不是到處吐槽。其次,他的情緒管理基本為零,把“對朝廷的不滿”變成了“公開抱怨”,相當於把自己的“小情緒”變成了“大麻煩”,最後引火燒身。
更有意思的是,顏竣的故事還藏著一個“人性陷阱”:很多人總覺得“自己跟彆人關係好,說幾句壞話沒關係”,卻忘了“世界上沒有不透風的牆”,尤其是在權力場裡,你說的每一句話,都可能被人當成“攻擊你的武器”。王僧達臨死拉他墊背,就是最好的例子——你以為的“朋友”,可能在關鍵時刻把你賣了;你以為的“吐槽”,可能變成彆人手裡的“罪證”。
所以說,不管是古代官場還是現代職場,“管住嘴”都是一門必修課。不是說不能有意見,而是要學會“聰明地表達意見”:該閉嘴的時候閉嘴,該委婉的時候委婉,該私下溝通的時候絕不公開吐槽。畢竟,沒人會為你的“嘴欠”買單,除了你自己和你的家人。
本章金句
吐槽有風險,嘴碎需謹慎,職場不是茶館,彆把抱怨當家常。
喜歡人間清醒:資治通鑒智慧請大家收藏:()人間清醒:資治通鑒智慧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