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4章 江陵烽火:一場錦緞刺繡引發的親王悲劇_人間清醒:資治通鑒智慧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人間清醒:資治通鑒智慧 > 第574章 江陵烽火:一場錦緞刺繡引發的親王悲劇

第574章 江陵烽火:一場錦緞刺繡引發的親王悲劇(1 / 1)

南齊永明八年的荊州,熱得能把人烤出油來。巴東王蕭子響站在刺史府的演武場上,光著膀子耍完一套長槍,汗珠順著胳膊上的肌肉溝壑往下淌,落在地上“滋啦”一聲就沒了影。他隨手把槍扔給隨從,扯過布巾擦著臉,眼睛卻瞟向旁邊架子上堆著的東西——那是十幾匹剛繡好的錦緞,紅的像火,綠的像翡翠,上麵還繡著猛虎撲食的紋樣,針腳細密得能紮進人眼睛裡。

“殿下,這批料子要是給西邊的蠻族送去,換回來的彎刀和箭矢,足夠咱們府裡的衛隊再添三成裝備。”說話的是府中參軍王融,手裡還捧著賬本,臉上堆著笑,“您看這老虎繡得多精神,那些蠻族最吃這一套,保管願意拿好東西換。”

蕭子響咧嘴一笑,露出兩排白牙:“還是你懂行。咱荊州挨著蠻族地界,沒點硬家夥怎麼鎮得住?父皇雖說給了我荊州刺史的職位,可府裡的兵械舊的舊、壞的壞,總不能真指望朝廷那點撥款吧?”他今年才二十二歲,正是天不怕地不怕的年紀,自小就愛舞刀弄槍,騎射功夫在皇子裡數一數二,就是性子急了點,跟個炮仗似的,一點就炸。

可他沒料到,這堆繡得花團錦簇的錦緞,會把自己炸進萬劫不複的深淵。

沒過幾天,刺史府的長史劉寅就帶著幾個屬官找上門來。劉寅是個五十多歲的老官,平日裡最講究規矩,見了蕭子響也不行禮,直接把一疊文書拍在桌上:“殿下,您私下製作錦繡與蠻族換兵器,這可是違反國法的大事!我們已經聯名把這事上報朝廷了,請殿下好自為之。”

蕭子響原本正拿著一把剛打磨好的匕首把玩,聽見這話,匕首“當啷”一聲掉在地上。他盯著劉寅,眼睛都紅了:“劉長史,我跟你商量過多少次,府裡兵械不足,我這是為了鎮守荊州!你不幫我也就罷了,怎麼還敢告到父皇那裡去?”

“國法大於私情,殿下雖是親王,也不能例外。”劉寅梗著脖子,一點不讓步,“朝廷的旨意很快就到,到時候自有公斷。”

這話徹底點燃了蕭子響的火氣。他本就覺得這些文官處處跟自己作對,如今更是得寸進尺。當下一拍桌子,吼道:“好你個劉寅!敢跟我來這套?來人,把他們給我拿下!”

府裡的侍衛都是蕭子響一手提拔的,見主子發令,立刻衝上來按住劉寅等人。劉寅還在喊“殿下謀反”,蕭子響氣得腦子一熱,拔出牆上的佩劍,一劍就刺了過去。剩下的七個屬官嚇得魂飛魄散,想往外跑,可大門早就被侍衛堵住,沒一會兒工夫,八個人就都倒在了血泊裡。

等蕭子響喘著粗氣,看著地上的屍體,才猛然清醒過來——自己闖大禍了。

消息傳到建康,武帝蕭賾正在禦花園裡賞荷花,一聽兒子殺了八個朝廷官員,當場就把手裡的折扇摔在地上,氣得手抖:“這個逆子!真是反了他了!”當即就傳旨,讓淮南太守戴僧靜率兵去荊州討伐。

戴僧靜是個老將軍,打仗勇猛,為人卻很耿直。他接到旨意後,直接進宮麵聖,對著武帝拱了拱手說:“陛下,臣以為不妥。巴東王年輕氣盛,性子急,這次肯定是劉寅等人逼得太緊,他一時衝動才犯了錯,算不上真的謀反。要是派兵去打,反而會把事情鬨大,不如派個使者去勸勸,讓他回來請罪,或許還有轉圜的餘地。”

武帝聽著,臉色慢慢緩和下來。其實他心裡也舍不得對兒子動武,戴僧靜的話正好說到了他心坎裡。雖然沒明著說同意,但也沒再提派兵的事,算是默認了戴僧靜的建議。

可事情沒這麼容易結束。朝堂上的大臣們紛紛上奏,說蕭子響殺官犯上,必須嚴懲,否則難以服眾。武帝架不住大臣們的壓力,隻好改派衛尉胡諧之,帶著幾百名武裝侍衛去江陵,名義上是“搜捕相關人員”,還特意囑咐胡諧之:“要是子響肯束手就擒,回來認個錯,就保全他的性命,彆傷了他。”

胡諧之領了旨,帶著人往荊州趕。同行的還有副使張欣泰,這是個有謀略的年輕人,路上就跟胡諧之說:“胡大人,咱們彆直接去江陵。巴東王手下有不少府兵,真打起來未必能贏。不如在夏口駐紮下來,派個人去跟他說清利害,告訴他隻要回來請罪,陛下就會饒他,這樣不用打仗就能讓他歸順,多好?”

可胡諧之是個死腦筋,還覺得張欣泰年輕沒經驗:“陛下讓咱們去江陵搜捕,咱們就得去江陵。一個親王犯了錯,還能翻了天不成?不用跟他廢話,到了地方直接動手就是。”張欣泰勸了好幾次,胡諧之就是不聽,氣得張欣泰隻能在心裡歎氣。

等胡諧之帶著人到了江陵附近的江津,也不跟蕭子響溝通,直接就築城紮營,擺出一副要打仗的架勢。蕭子響知道自己殺了人,心裡本來就慌,見朝廷派了人來,還一副要動手的樣子,趕緊派使者帶著酒肉去胡諧之的營裡,想好好說說,求個和解。

可使者到了營裡,還沒見到胡諧之,就被一個叫尹略的將領攔住了。尹略是胡諧之的手下,平日裡最是囂張,見了蕭子響派來的人,鼻子都快翹到天上去了:“一個犯了罪的親王,還有臉來送禮?把這些東西都扔到江裡去!”說著,就指揮士兵把使者帶來的酒饌全都倒進了江裡,還讓人把使者綁起來,交給了負責押送的茹法亮關押起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消息傳回刺史府,蕭子響徹底怒了。他覺得父皇根本就沒打算饒他,派來的人就是來置他於死地的。當下也不再猶豫,點齊府裡的州兵,就朝著胡諧之的營寨殺了過去。

胡諧之帶來的侍衛雖說都是精銳,可蕭子響的府兵常年在荊州駐紮,熟悉地形,又都是跟著蕭子響出生入死的兄弟,打起來不要命。沒一會兒工夫,朝廷的軍隊就敗下陣來,尹略在亂軍中被砍死,胡諧之嚇得魂都沒了,帶著剩下的人狼狽地逃走了。

這下事情徹底鬨大了。武帝得知胡諧之兵敗,尹略戰死,氣得飯都吃不下,當下就派丹陽尹蕭順之率軍去荊州,務必把蕭子響拿下。

可誰也沒想到,這裡麵還藏著太子蕭長懋的心思。蕭長懋是武帝的長子,早就被立為太子,可他一直忌憚蕭子響——蕭子響勇猛有戰功,在軍中有點威望,他總怕這個弟弟會威脅到自己的地位。這次蕭子響犯了錯,正好是個除掉他的機會。

蕭順之出發前,太子悄悄把他叫到東宮,屏退左右,壓低聲音說:“蕭大人,巴東王犯上作亂,殺官抗命,罪大惡極,若是把他活著帶回來,陛下念及父子之情,說不定會饒了他。到時候留下後患,對誰都沒好處。你懂我的意思吧?”

蕭順之心裡一咯噔。他知道太子的心思,也明白要是不聽太子的話,自己以後在朝堂上肯定不好過。可他又怕違背武帝的旨意,一時間左右為難。但轉念一想,太子畢竟是未來的皇帝,得罪不起,最終還是點了點頭。

蕭順之率軍到了荊州,蕭子響見朝廷這次派了大軍來,知道自己再也躲不過去了。他也不想再打仗,免得更多人送死,就帶著幾個隨從,主動去蕭順之的營裡請罪,還把自己的佩劍交給蕭順之,說:“我跟父皇請罪,任憑父皇發落,隻求彆再連累荊州的百姓。”

蕭順之看著眼前這個年輕的親王,心裡也有點不忍,可一想到太子的囑咐,還是硬起了心腸。他沒把蕭子響押回建康,而是把他帶到了營裡的射堂,找了個借口把隨從支開,然後讓人用繩子把蕭子響縊殺了。

等蕭子響的死訊傳到建康,武帝才後悔起來。他原本隻是想教訓一下兒子,沒想到最後卻落得個白發人送黑發人的下場。他看著蕭子響小時候玩過的弓箭,忍不住哭了起來,還下令把蕭順之罵了一頓,可人死不能複生,再後悔也沒用了。

後來,武帝追贈蕭子響為侍中、撫軍將軍,還把他的靈柩運回建康安葬。可這一切,都換不回那個曾經意氣風發、愛舞刀弄槍的年輕親王了。

司馬光說

子響勇而少謀,私交蠻族以換兵械,已違國法;又因一時之怒殺長史八人,此其過也。然武帝始則優柔寡斷,既命戴僧靜勿討,複聽群臣之言遣胡諧之,政令不定;蕭順之徇太子之私,枉殺親王,失人臣之節。太子長懋忌弟而構陷,致骨肉相殘,此皆南齊之禍根也。夫王者治家猶治天下,當明法度、辨是非,若因私廢公、骨肉相殘,則國無寧日矣。

作者說

蕭子響的悲劇,從來不是“一時衝動”那麼簡單,而是一場被權力、規矩與人心裹挾的連環錯。他像個被困在棋盤上的棋子,看似手握兵權、能征善戰,實則每一步都被無形的線牽著——文官集團的刻板規矩逼得他拔劍,胡諧之的剛愎自用斷了他的退路,太子的猜忌則給了他最後一刀。

最耐人尋味的是武帝的角色。他不是不明事理,也不是不愛兒子,可他始終在“國法”與“親情”之間搖擺,既想保全兒子,又怕得罪群臣,最終用一次次模糊的指令,把蕭子響推向了絕路。這恰恰暴露了封建皇權的矛盾:皇帝看似擁有至高權力,卻常常被朝堂勢力、宗法製度綁架,連保護一個兒子都做不到。

而蕭子響的“勇猛”,從始至終都是一把雙刃劍。他用武力鎮得住荊州的蠻族,卻鎮不住文官的筆杆子;能用刀劍打贏胡諧之的軍隊,卻躲不過蕭順之手裡那根縊人的繩子。這或許就是古代親王的悲哀:拳頭再硬,也敵不過權力場上的暗箭難防。

本章金句:一時的血氣之勇能贏一場仗,卻未必能扛得住權力棋盤上的步步算計。

如果你是文中的主人公蕭子響,在劉寅等人上報朝廷後,你會怎麼選擇?歡迎留言點評!

喜歡人間清醒:資治通鑒智慧請大家收藏:()人間清醒:資治通鑒智慧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神印:生下門笛後,反派們爭當爹 修仙從沙漠建設宗門開始 屍都驚變:18歲的裂痕 百世屍解:我在魔宗當道祖 凡骨逆仙途 青銅星盤的譏咒 武聖神醫 替嫁新娘,有幾個馬甲很正常吧! 重生後,自己養成小青梅 穿成癲文對照組,三歲大佬被團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