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齊永元年間的朝堂,要是拍個紀錄片,片名大概能叫《皇帝上班摸魚實錄》,而蕭寶卷絕對是這部片子裡的“頂流主演”——彆的皇帝忙著上朝理政,他倒好,把朝會當成了“打卡簽到”,還順帶折騰得滿朝文武餓肚子,活脫脫把莊嚴的朝堂變成了大型“挨餓現場”。
就說那年正月元會,按規矩是滿朝文武齊聚大殿,給皇帝拜年,商議國事的大日子。結果大夥兒天還沒亮就起床收拾,穿著厚重的朝服,頂著寒風往宮裡趕,想著早點完事還能回家吃口熱乎的。誰知道左等右等,太陽都升得老高了,還沒見皇帝的影子。有老臣偷偷打聽,才知道這位陛下還在後宮慢悠悠地吃早飯,嘴裡還念叨著“早飯不吃飽,一天沒精神”,完全忘了殿外還有一群餓得肚子咕咕叫的大臣。
好不容易等皇帝吃完飯,磨磨蹭蹭地出來了,朝會卻搞得跟“快閃活動”似的——大臣們剛把拜年的話說完,還沒來得及彙報正事,他就揮揮手說“行了行了,今天就到這兒,我困了要去睡覺”。這一下,從巳時上午九點到十一點)站到申時下午三點到五點)的百官徹底懵了:合著我們餓著肚子站了大半天,就為了看您睡眼惺忪地走個過場?有脾氣好的大臣私下吐槽:“以前隻聽說百姓盼著皇帝勤政,現在倒好,咱們隻求皇帝能按時上班,彆讓咱們餓肚子就行。”
這邊朝廷忙著上演“摸魚大戲”,那邊巴西郡卻出了亂子——平民雍道曦不知哪來的勇氣,糾集了一群人,浩浩蕩蕩地就去逼攻郡城。巴西太守魯休烈也是個實在人,沒想著棄城逃跑,反而緊閉城門,帶著手下人環城防守。他一邊組織士兵加固城牆,一邊派人快馬加鞭去搬救兵,嘴裡還不忘給自己打氣:“不就是一群烏合之眾嗎?隻要撐到救兵來,準能把他們打跑!”
救兵來得倒也不算慢,是益州刺史劉季連派來的李奉伯。這位李將軍倒是有點本事,一到巴西就帶著人衝上去,沒幾下就把雍道曦的隊伍打散了,還親手斬了雍道曦。打了勝仗的李奉伯瞬間飄了,覺得自己“戰無不勝”,非要乘勝追擊,把雍道曦的殘餘勢力趕儘殺絕。
這時候,涪縣令李膺站出來勸他:“將軍,咱們剛打完仗,士兵們又累又餓,而且不知道對方殘餘勢力藏在哪兒,貿然追擊容易中埋伏,不如先休整幾天,摸清情況再動手?”可李奉伯正處在“勝利亢奮期”,哪兒聽得進勸?他拍著胸脯說:“李縣令你太膽小了!一群敗兵而已,我帶著人追上去,保管把他們一網打儘,到時候咱們再論功行賞!”
結果可想而知,李奉伯帶著疲憊的士兵一頭紮進了雍道曦殘餘勢力設下的埋伏圈。對方雖然人少,但占著地形優勢,又是以逸待勞,一頓亂打下來,李奉伯的軍隊死傷慘重,他自己也差點成了俘虜,最後隻能帶著殘兵敗將灰溜溜地逃回來。估計他回來見到李膺時,臉都紅到了脖子根,再也不提“乘勝追擊”的話了——這大概就是“不聽勸,吃大虧”的典型例子。
就在南齊忙著處理內部亂子的時候,北邊的北魏倒是過得挺滋潤。北魏宣武帝元恪下了道大赦令,還把年號改成了景明,意思是“天下光明”。更讓人羨慕的是,太陽蠻當時南方的一個少數民族)首領田育丘帶著二萬八千戶人家,主動歸附了北魏。北魏朝廷高興壞了,立馬設置了四個郡、十八個縣來安置這些人,還派人給田育丘送去了不少賞賜——畢竟一下子多了這麼多人口,不管是種地還是當兵,都是穩賺不賠的買賣。
這邊北魏忙著“擴大版圖”,那邊南齊還在為“皇帝摸魚”“將軍冒進”頭疼,兩相對比,簡直像是兩個世界的事兒。有大臣私下感慨:“人家北魏忙著發展,咱們忙著內耗,再這麼下去,遲早要出大問題啊!”可感慨歸感慨,誰也不敢當著蕭寶卷的麵說這話——畢竟這位陛下連朝會都懶得好好開,哪有心思聽這些“煩心事”。
司馬光說
《資治通鑒》記載這段史實時,字裡行間都透著對東昏侯蕭寶卷)的批評——君主者,當以國事為重,按時臨朝、體恤百官是基本職責,而東昏侯卻將朝會當兒戲,讓百官餓著肚子等候,還草草結束議事,如此懈怠朝政,難怪南齊會亂象叢生。至於李奉伯,勝則驕縱,不聽良言,貿然冒進,最終大敗,這正是“勇而無謀者必敗”的道理。而北魏能收納太陽蠻歸附,設置郡縣妥善安置,可見其治國之策遠勝南齊,一興一衰,從這些小事中便可見端倪。
作者說
東昏侯的“摸魚朝會”,放到現在看就像職場裡“甩鍋老板”的操作——把自己的職責拋到腦後,隻顧著自己舒服,卻讓下屬承擔後果,長此以往,誰還願意真心乾事?而李奉伯的“冒進翻車”,更像現在有些職場人“贏了一次就飄了”的心態,總覺得自己能力超群,聽不進彆人的建議,結果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爛。其實不管是古代的治國,還是現在的做事,“靠譜”都是核心——領導靠譜,下屬才願意跟著乾;做事靠譜,才不會因為一時的得意而栽跟頭。更有意思的是北魏的做法,他們收納歸附者時不是簡單粗暴地“收編”,而是設置郡縣妥善安置,這就像現在企業做“人才儲備”,不僅要“招得來”,還要“留得住、用得好”,這種長遠眼光,才是真正的“贏之道”。
喜歡人間清醒:資治通鑒智慧請大家收藏:()人間清醒:資治通鑒智慧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