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5章 梁朝雙將奇事:少年刺史斬諫官鎮亂,白發將軍借肥水破城_人間清醒:資治通鑒智慧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人間清醒:資治通鑒智慧 > 第605章 梁朝雙將奇事:少年刺史斬諫官鎮亂,白發將軍借肥水破城

第605章 梁朝雙將奇事:少年刺史斬諫官鎮亂,白發將軍借肥水破城(1 / 1)

天監四年的益州,剛入夏就熱得讓人喘不過氣,更讓人鬨心的是,當地百姓焦僧護突然糾集了好幾萬人,扯著“反梁”的旗號四處作亂,官府派去的兵卒打了好幾次都吃了敗仗,消息傳到建康,梁武帝皺著眉點了個人——讓蕭淵藻去平亂。

這蕭淵藻可不是一般人,他是梁武帝的侄子,那年才二十出頭,臉上還帶著點少年人的青澀,剛到益州當刺史沒幾個月。接到平亂命令的那天,他把府裡的僚佐都叫到堂上,一開口就驚得眾人差點把手裡的茶杯摔了:“這焦僧護鬨得太不像話,我打算親自帶兵去收拾他。”

話音剛落,就有個老參軍站出來,捋著胡子勸道:“使君您年紀輕輕,又是皇親國戚,哪能親自去冒險?不如派幾個得力的將領去,您在府裡坐鎮就好。”他本以為這番話是為蕭淵藻著想,沒成想蕭淵藻臉色“唰”地就沉了,拍著桌子怒道:“我身為刺史,守土有責,現在賊寇作亂,百姓受苦,我怎能躲在後麵?你敢阻撓平亂,是想通敵嗎?”

沒等老參軍辯解,蕭淵藻大手一揮,命人把他拉到堂前台階下,“哢嚓”一刀就斬了。滿屋子的人嚇得大氣都不敢出,再沒人敢說半個“不”字。第二天,蕭淵藻披了件輕便的鎧甲,沒騎馬,而是坐了一頂平肩輿——就是那種兩個人抬的小轎子,慢悠悠地往焦僧護的營寨去。

到了賊營外,焦僧護的人見來的是個坐轎子的少年,以為是來送死的,箭如雨般往轎子這邊射。隨從們嚇得趕緊舉著盾牌要擋,蕭淵藻卻掀開車簾,擺擺手說:“把盾挪開,讓他們射。”這一下可把隨從們急壞了:“使君,箭不長眼啊!”蕭淵藻卻淡定得很:“我要是躲躲藏藏,士兵們看了心裡發慌,還怎麼打仗?”

說也奇怪,那些箭要麼射偏了,要麼擦著轎子邊飛過,愣是沒傷到蕭淵藻一根頭發。梁軍士兵遠遠看見自家刺史坐轎臨陣,麵不改色,頓時士氣大漲,嗷嗷叫著就往賊營衝。焦僧護的人本來就是烏合之眾,見梁軍這麼勇猛,嚇得四散奔逃,沒幾天就被蕭淵藻平定了亂事。經此一役,益州上下再沒人敢小瞧這個少年刺史,都說他“少年有膽略,堪比老將”。

這邊蕭淵藻剛平定益州,那邊豫州又出了戰事——北魏占著小峴城,時不時來騷擾梁境,梁武帝又點了個人:韋睿。這韋睿和蕭淵藻正好相反,那年已經六十多歲了,頭發胡子都白了,走路還得拄著拐杖,看起來像個普通的老秀才,可誰都知道,這老爺子是梁朝的“定海神針”,打了一輩子仗,就沒吃過幾次虧。

韋睿到了豫州,先派長史王超去攻小峴城。可打了十幾天,小峴城還是紋絲不動,王超急得天天派人來求援。韋睿沒辦法,隻好親自去前線看看。他坐著馬車,繞著小峴城的營柵轉了一圈,忽然看見城門外有幾百個魏軍士兵列著陣,一個個腰杆挺得筆直,手裡的刀槍閃著寒光。

韋睿眼睛一亮,趕緊叫過諸將:“快,集合隊伍,咱們現在就打這股魏軍!”諸將都愣了,紛紛勸道:“將軍,咱們還沒準備好呢,盔甲沒穿齊,糧草也沒運到,等準備好了再打不遲啊。”韋睿搖了搖頭,指著城門外的魏軍說:“你們想想,這小峴城裡至少有兩千人,守著城綽綽有餘,為啥要平白無故派幾百人出來列陣?這肯定是城裡最能打的驍勇之士,想出來耀武揚威,嚇唬咱們。”

他頓了頓,又說:“咱們要是能把這股人打敗,城裡的魏軍肯定嚇得沒了底氣,到時候再攻城,就容易多了。”諸將還是遲疑,你看我我看你,沒人敢動。韋睿見狀,從懷裡掏出朝廷給的節杖——那可是代表皇帝權威的東西,舉過頭頂說:“我身為朝廷任命的刺史,節杖在此,誰敢不從?要是打輸了,責任我一個人擔!”

諸將見他動了真格,趕緊帶兵出擊。那些魏軍本來以為梁軍不敢來攻,正懈怠著呢,沒成想梁軍跟猛虎似的衝過來,沒一會兒就敗下陣來,慌慌張張地往城裡逃。梁軍趁勢追上去,順著城門就衝進了小峴城,沒費多大勁就把城給占了。

拿下小峴城,韋睿馬不停蹄地去打合肥。這合肥城靠著肥水,魏軍在城裡囤了不少兵,還挖了壕溝,易守難攻。韋睿到了之後,沒急著攻城,而是讓人連夜在肥水上築堰——就是修個土壩,把水攔住,讓水位升高。沒過幾天,肥水的水位就漲得能行船了,韋睿讓人把早就準備好的舟艦開過來,直接停在合肥城下。

魏軍那邊也急了,派了個叫楊靈胤的將領,帶了五萬人馬過來支援。梁軍諸將一看魏軍來了這麼多人,又開始慌了,勸韋睿:“將軍,咱們人少,要不先退一退,等援軍來了再打?”韋睿把拐杖往地上一頓,說:“現在堰剛築好,船剛停穩,要是退了,之前的功夫全白費了!再說,敵軍遠道而來,疲憊不堪,咱們以逸待勞,怕他們乾啥?”

說著,他親自站在船頭,指揮梁軍迎敵。楊靈胤的五萬人馬看著多,可一路趕來又累又渴,跟梁軍一交手就亂了陣腳,沒打多久就敗了。可魏軍沒甘心,過了幾天又來偷襲堰堤,想把水放了,斷梁軍的船路。韋睿一看,也不拄拐杖了,拎著一把劍就衝上去,跟士兵們一起護堰。士兵們見老將軍都親自上陣,士氣更旺,硬是把魏軍打退了,還趁機築了個堡壘守住堰堤。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之後,韋睿讓人造了幾艘特彆大的鬥艦,船身高得跟合肥城差不多,然後把船開到城牆邊,士兵們站在船上,直接就能往城裡射箭、扔石頭。合肥守將叫杜元倫,本來還想頑抗,結果某天站在城頭指揮的時候,被梁軍的弩箭射中,當場就死了。沒了主將,魏軍徹底亂了,梁軍趁機攻城,一下子就把合肥拿了下來,光俘虜和斬殺的魏軍就有一萬多人,還繳獲了無數的牛馬和糧草。

消息傳到建康,梁武帝拿著奏折笑了半天,跟身邊的人說:“蕭淵藻少年勇猛,韋睿老當益壯,我梁朝有這樣的將領,何愁天下不定啊!”

司馬光說

蕭淵藻年少任重,臨亂不避,雖斬諫官之舉略顯剛愎,然其坐輿臨陣、穩定軍心,實有將帥之風;韋睿年逾六旬,用兵如神,觀魏軍列陣而知其驍勇,築堰肥水而通舟艦,臨大敵而不怯,遇危局而不亂,真可謂“國之柱石”。二人雖年齒懸殊,行事風格各異,然皆以忠勇之心守土破敵,此梁朝初年能拒北魏、安邊境之故也。為政者用人,當不拘年資,善取其長,如此方能人儘其才,國有所恃。

作者說

蕭淵藻與韋睿的故事,藏著兩種截然不同卻同樣有效的“領兵智慧”。蕭淵藻的“剛”,是少年人初生牛犢不怕虎的銳氣——他斬諫官立威,坐轎臨陣穩軍心,用“極端的堅定”打破了眾人對“少年皇親”的輕視,讓士兵們看到了“主將敢拚命,我輩何懼死”的決心,這種銳氣往往能在關鍵時刻點燃士氣,形成破局的力量。

而韋睿的“穩”,是老將曆經沙場沉澱的從容——他不急於攻城,先觀察魏軍動向找破綻;不畏懼強敵,用“築堰通舟”的巧勁而非蠻力破城;甚至在諸將猶豫時,用節杖立威卻不濫殺,既守住了底線,又統一了軍心。他的“穩”不是怯懦,而是“謀定而後動”的智慧,知道什麼時候該等,什麼時候該衝,如何用最小的代價贏最大的勝利。

更有意思的是,這兩種智慧恰好互補:蕭淵藻的“剛”能破局,卻需要避免剛愎自用;韋睿的“穩”能固局,卻需要防止錯失良機。這就像做事,年輕人需要一點“不管不顧”的衝勁,才能突破常規;年長者需要一份“深思熟慮”的沉穩,才能行穩致遠。而真正的成事者,往往能在“剛”與“穩”之間找到平衡——該衝的時候不猶豫,該等的時候不急躁。

本章金句:少年之勇在“破局”,老將之智在“謀勢”,成事從無固定套路,能應勢而為者,皆可成大事。

喜歡人間清醒:資治通鑒智慧請大家收藏:()人間清醒:資治通鑒智慧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星海拾夢 起手乘十?有BUG你是真卡啊 鋼鐵雄心1935:紅警逆襲 紈絝遇清風:衍之與清沅 重生後,我的鄉賢之路 盜墓:白月光隻發瘋,不解釋 頂替安樂區名額?那我隻能亂殺了 一人之下:開局遮天九秘! 洪荒哪吒:異界爆錘諸神 修仙界最強影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