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508年的北魏,像是被按下了“叛亂快捷鍵”。先是郢州司馬彭珍帶頭反水,拉著梁朝兵馬往義陽趕,連守三關的將領侯登都跟著投降,南邊的戰事剛起,豫州又出了亂子——懸瓠軍主白早生,愣是把頂頭上司豫州刺史司馬悅給殺了,還自封“平北將軍”,扭頭就向梁朝求援。這一連串變故,把北魏朝廷攪得像鍋燒開的粥,宣武帝急得在朝堂上轉圈,嘴裡念叨著:“誰能替朕收拾這爛攤子?”
此時,有人站出來舉薦邢巒。這邢巒可不是一般人,早年跟著孝文帝打仗,從士兵熬到將軍,不僅會帶兵,還懂謀略,最擅長打“以少勝多”的硬仗。宣武帝一聽是他,眼睛立馬亮了,當場下旨:“命邢巒代理豫州事務,即刻領兵平叛,務必儘快穩住局勢!”
接到聖旨時,邢巒正在家裡研究兵法,聽說白早生叛亂,還引了梁兵來,他冷笑一聲:“一個軍主也敢稱王,梁兵遠道而來,不過是虛張聲勢。”當天就點了八百騎兵,連家都沒顧上回,就帶著隊伍往豫州趕。
有人勸他:“將軍,白早生那邊至少有幾千人,還來了梁兵支援,您隻帶八百人,是不是太冒險了?”邢巒拍著馬鞍說:“兵不在多,在精。咱們日夜兼程,打他個措手不及,等他們反應過來,懸瓠城早破了!”
接下來的五天,邢巒的隊伍就像一陣風。白天頂著太陽跑,晚上借著月光趕,士兵們的馬跑累了就換備用馬,人餓了就啃口乾糧,連停下來喝口水的功夫都省著。有個士兵實在撐不住,問能不能歇會兒,邢巒勒住馬說:“現在多歇一刻,白早生就多一分準備,豫州的百姓就多受一分苦,咱們再咬咬牙,到了鮑口就有硬仗打!”
第五天傍晚,隊伍終於趕到鮑口——這裡是通往懸瓠的必經之路,白早生派了大將胡孝智帶著兩千人駐守。胡孝智本以為邢巒至少要半個月才能到,正帶著士兵在營裡喝酒聊天,突然聽到外麵喊殺聲震天,還沒反應過來,營門就被騎兵衝開了。
邢巒一馬當先,手裡的長槍耍得虎虎生風,見人就挑,北魏騎兵們也跟著衝上去,刀光劍影裡,梁兵根本沒來得及反抗,就被衝得七零八落。胡孝智酒還沒醒,看到這陣仗,嚇得魂都飛了,爬起來就想跑,結果被邢巒的親兵追上,一把揪下來綁了。這一戰,邢巒的八百騎兵沒損失幾個人,還繳獲了不少糧草武器,士兵們士氣大振。
打勝了鮑口之戰,邢巒沒敢耽擱,帶著隊伍繼續往懸瓠趕。一路上,不少原本跟著白早生的士兵,聽說邢巒來了,要麼偷偷跑了,要麼乾脆投降,等趕到懸瓠城下時,邢巒的隊伍不僅沒減員,還多了幾百人。
懸瓠城裡的白早生,這才慌了神。他原本指望梁朝的援軍能早點到,可梁荊州刺史蕭秀派來的兵還在半路上,司州刺史馬仙琕也才剛到楚王城,根本來不及支援。看著城外密密麻麻的北魏兵,白早生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一會兒讓人加固城牆,一會兒又讓人往城下放箭,可邢巒根本不給他喘息的機會,白天圍著城喊話勸降,晚上就派兵襲擾,讓城裡的人睡不好覺。
城裡的士兵本來就沒什麼鬥誌,再被這麼折騰,人心漸漸散了。有個叫齊苟兒的將領,私下裡跟幾個心腹商量:“白早生殺了刺史造反,本就名不正言不順,現在邢將軍兵臨城下,梁朝援軍又遲遲不到,咱們跟著他,遲早要送命!不如開城投降,還能有條活路。”其他人一聽,紛紛點頭。
十二月的一天夜裡,齊苟兒帶著幾個親信,偷偷打開了懸瓠城的東門,放邢巒的隊伍進來。城裡的士兵見城門開了,要麼投降,要麼逃跑,白早生聽到動靜,提著刀想組織反抗,可身邊沒幾個人願意跟著他,最後被邢巒的士兵堵在府裡。看著凶神惡煞的士兵,白早生腿一軟,“撲通”跪倒在地,哭著求饒:“將軍饒命,我是一時糊塗才造反的,求您放我一條生路!”
邢巒看著他,冷笑著說:“你殺了朝廷命官,背叛國家,還想求饒?晚了!”當場下令,把白早生和他的幾十個黨羽全部抓起來,第二天就砍了頭,懸在城樓上示眾。消息傳到楚王城,馬仙琕見白早生已死,知道再打下去也沒意義,隻好帶著梁兵撤了回去;半路上的蕭秀援軍,聽說懸瓠已破,也掉頭回了荊州。
就這樣,邢巒帶著八百騎兵,用了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就平定了白早生的叛亂,穩住了北魏的南方防線。消息傳回洛陽,宣武帝高興得當場下旨,封邢巒為平東將軍,還賞了他不少金銀財寶。滿朝文武也都佩服不已,紛紛說:“邢將軍真是戰神啊,八百人就打贏了這麼大的仗!”
司馬光說
《資治通鑒》記邢巒平叛,讚其“勇而有謀,兵貴神速”。白早生借梁兵作亂,本欲憑城固守,卻不料邢巒疾馳赴敵,以少擊眾,先破胡孝智,再圍懸瓠,終使叛黨授首。此役之勝,非唯兵力之勇,更在邢巒善察戰機、速戰速決,故能一舉蕩平叛亂,安定一方。其用兵之道,足為後世將帥之法。
作者說
邢巒的平叛之戰,藏著“以快破局”的大智慧。他深知,叛亂初期最忌諱“拖延”——一旦白早生與梁兵彙合,或在懸瓠站穩腳跟,後續平叛成本將成倍增加。因此,他放棄“重兵集結”的常規思路,選擇輕騎急進,用速度打亂對方部署,用威懾瓦解敵軍士氣。更關鍵的是,他懂得“借力”——利用叛軍內部的動搖心理,不費一兵一卒讓齊苟兒開城投降,既減少了傷亡,又加速了戰局結束。這提醒我們,麵對複雜問題時,與其糾結“準備是否充分”,不如先抓住“破局關鍵點”,用精準的行動切斷問題蔓延的鏈條,往往能事半功倍。
本章金句:速度不是魯莽的借口,而是抓住時機的底氣;真正的厲害,是用最少的力氣,解決最大的麻煩。
如果你是文中的主人公,你會怎麼選擇?是像邢巒一樣率輕騎急進,還是等重兵集結後再平叛,或是用其他策略應對?快來發表一下你的看法吧!
喜歡人間清醒:資治通鑒智慧請大家收藏:()人間清醒:資治通鑒智慧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