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永安元年公元528年)的晉陽,剛收到洛陽消息的爾朱榮正坐在帥帳裡磨劍。那劍刃磨得鋥亮,映著他滿是怒火的臉——孝明帝被毒殺的消息像顆炸雷,把他原本的計劃全打亂了。前陣子孝明帝密詔他“清君側”,後來又突然叫停,他還在琢磨其中緣由,沒成想竟等來皇帝駕崩的噩耗,而且新皇帝還是個三歲的娃娃元釗。
“胡鬨!簡直是胡鬨!”爾朱榮把劍往桌上一拍,震得茶杯都晃了晃。旁邊的元天穆趕緊上前勸:“將軍息怒,如今不是發火的時候,得想個辦法才是。”爾朱榮深吸一口氣,指著地圖上的洛陽說:“胡太後弑子立幼,分明是想繼續專權!這時候咱們要是不出手,北魏的江山就真要毀在她手裡了。”
兩人湊在一起商議,元天穆突然說:“彭城武宣王的兒子長樂王子攸,素有賢名,百姓都很敬重他。要是能立他為帝,既能名正言順,又能收攏人心。”爾朱榮眼睛一亮,拍著大腿說:“好主意!就這麼辦!”當即派人去聯係元子攸,又下令整軍,以“為孝明帝報仇、擁立賢君”的名義,從晉陽出發,直奔洛陽。
消息傳到洛陽,胡太後慌了神。她之前把心思都放在廢立皇帝上,根本沒好好整頓軍隊,如今爾朱榮的鐵騎殺來,隻能臨時拚湊起一支軍隊,派去河橋抵擋。可這支軍隊大多是臨時招募的百姓,連兵器都沒摸熟,哪是爾朱榮那支常年征戰的鐵騎的對手?兩軍剛在河橋相遇,爾朱榮一聲令下,騎兵們就像猛虎下山般衝了過去,朝廷軍隊瞬間亂作一團,有的扔下兵器就跑,有的乾脆跪地投降。
爾朱榮順利渡過河橋,直奔洛陽城。進城後,他看著朝堂上那些平日裡依附胡太後、貪贓枉法的大臣,氣就不打一處來。當天就把文武百官召集到河橋邊,指著他們怒斥:“孝明帝在位時,你們拿著朝廷的俸祿,卻任由胡太後亂政,甚至助紂為虐!如今皇帝被害,你們難辭其咎!”
沒等大臣們辯解,爾朱榮就下令動手。一時間,河橋邊哭聲、慘叫聲此起彼伏,從丞相元雍開始,兩千多名官員倒在了血泊中。因為爾朱榮是以“清君側”為名率軍南下,在河陰今河南孟津東北,黃河南岸)召集北魏宗室百官開會,所以後世稱此事為“河陰之變”。這一下,洛陽城裡的官員們嚇得魂飛魄散,再也沒人敢反對爾朱榮。
隨後,爾朱榮把元子攸迎進宮中,擁立他為孝莊帝。可剛立了新帝,爾朱榮又覺得心裡不踏實——畢竟自己殺了那麼多官員,孝莊帝會不會記恨自己?於是他主動跑到明光殿,跪在孝莊帝麵前謝罪,說自己“一時衝動,殺戮過重,還望陛下恕罪”。孝莊帝剛登基,根基不穩,隻能笑著說:“將軍為國家除奸,何罪之有?”可心裡早就對爾朱榮又怕又恨。
更荒唐的是,有一次爾朱榮在宮中赴宴,喝得酩酊大醉,居然當著孝莊帝的麵說:“陛下能有今天,全靠我。要是沒有我,哪有你的皇位?”孝莊帝強壓著怒火,沒跟他計較。可爾朱榮喝得更醉,趴在桌上睡著了。孝莊帝看著他,心裡突然冒出個念頭:不如趁現在殺了他,以絕後患!他悄悄拔出身邊的刀,剛要動手,旁邊的侍衛趕緊拉住他,小聲說:“陛下不可!爾朱榮的部下還在城外,要是殺了他,他們肯定會造反!”孝莊帝這才冷靜下來,把刀又插了回去。
爾朱榮醒來後,聽說了這件事,嚇得一身冷汗。從此再也不敢在宮中留宿,每次入宮都帶著大批侍衛,生怕孝莊帝對自己下手。原本以為擁立新帝能掌控朝政,沒成想反而把自己推到了危險的境地,爾朱榮心裡彆提多憋屈了。
司馬光說
爾朱榮以匡扶社稷為名,行殺戮之實,河橋之變,株連甚廣,雖除奸佞,亦傷無辜,此非義舉,實乃權臣之暴。其後擁立孝莊帝,卻又恃功自傲,酒後失言,致君臣相疑,終為禍患埋下伏筆。夫權臣者,當知“功高震主”之理,若不能謙退自守,反欲挾主專權,鮮有善終者。爾朱榮之失,在於隻知用武,不知以德服人,故其勢雖盛,亦難長久。
作者說
爾朱榮的河橋之變,看似是“清君側、正朝綱”的正義之舉,實則是場赤裸裸的權力豪賭。他用兩千多人的鮮血,強行完成了朝堂的“大換血”,卻忘了權力的根基從來不是殺戮,而是人心。那些被他殺死的官員裡,或許有貪贓枉法之徒,但也有忠於北魏的賢臣,一刀切的殺戮隻會讓更多人對他心生怨恨。更可笑的是,他一邊想掌控孝莊帝,一邊又怕被皇帝報複,這種既想當“權臣”又想保“安全”的矛盾心態,早就注定了他的結局。這像極了現實裡那些靠強硬手段解決問題的人,看似贏了一時,卻在不知不覺中為自己埋下了更大的隱患——畢竟,靠恐懼維係的權力,從來都不穩固。
本章金句:以殺立威者,威雖盛而人心離;以德服人者,德雖微而根基固。
喜歡人間清醒:資治通鑒智慧請大家收藏:()人間清醒:資治通鑒智慧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