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4章 元顥入洛:剛稱帝就飄了,陳慶之的“豬隊友”上線_人間清醒:資治通鑒智慧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人間清醒:資治通鑒智慧 > 第634章 元顥入洛:剛稱帝就飄了,陳慶之的“豬隊友”上線

第634章 元顥入洛:剛稱帝就飄了,陳慶之的“豬隊友”上線(1 / 1)

上回說到陳慶之帶著七千白袍軍一路開掛,把元顥護送到了洛陽城。這元顥剛一腳踏進洛陽,尾巴就翹到天上去了——啥正事沒乾,先把年號改成“建武”,又搞了個“大赦天下”的儀式,弄得跟真能坐穩江山似的。轉頭就給陳慶之封了侍中、車騎大將軍,聽起來官挺大,可實際上呢?後來的事兒證明,這封官更像是“畫餅”。

不過元顥也不是完全沒動作,他派了個叫侯暄的當後軍都督,去守睢陽——這地方相當於洛陽的“南大門”,守住了才能安心在城裡當皇帝。可侯暄大概覺得“有陳慶之在前麵頂著,沒人敢來惹我”,守起城來漫不經心,每天不是喝酒就是嘮嗑,城牆都快長草了也沒派人修補。

這邊侯暄擺爛,北魏那邊可沒閒著。北魏行台崔孝芬帶著一隊人,偷偷摸到睢陽城下,趁侯暄沒防備,直接把城圍了個水泄不通。侯暄這才慌了神,帶兵想突圍,結果剛打開城門就被崔孝芬的人堵了個正著,沒打幾下就被活捉了,最後腦袋也落了地。睢陽就這麼丟了,元顥在洛陽城裡剛坐熱乎的屁股,一下子就涼了半截。

更糟的還在後頭。之前被陳慶之打跑的上黨王元天穆,這會兒又攢了波兵力,一口氣拿下了大梁。大梁一丟,洛陽東邊的門戶就開了,元天穆還覺得不過癮,又派了個叫費穆的將領去攻虎牢——這虎牢關可是洛陽的“東大門”,要是再丟了,元顥就得直接暴露在北魏軍麵前。

元顥急得跟熱鍋上的螞蟻似的,趕緊叫陳慶之去救虎牢。陳慶之剛把洛陽周邊的小股敵軍收拾完,接到命令就帶著白袍軍往虎牢趕。而另一邊,元天穆正站在大梁城樓上琢磨:“現在元顥在洛陽,陳慶之又去了虎牢,我要不要趁這機會再打回去?”

這時候他手下的行台郎中溫子升站出來說:“將軍,現在不能急著打洛陽!您想啊,陳慶之的白袍軍戰鬥力強,咱們剛跟他打過,士兵們還沒緩過來;而且元顥剛入洛,不少州郡還在觀望,咱們要是先穩住陣腳,等那些觀望的州郡倒向咱們,再打過去也不遲啊!”

溫子升這話其實挺有道理,可元天穆這會兒滿腦子都是“報仇”,根本聽不進去——上次被陳慶之三千人打跑,這事成了他的“心理陰影”,現在一聽說陳慶之來了,下意識就想躲。最後他咬咬牙,還是決定“惹不起躲得起”,帶著大軍往北渡過黃河,直接溜了。

那邊費穆正圍著虎牢關打得起勁,城牆都快被攻破了,眼看就要拿下,突然聽說元天穆帶著大軍跑了。費穆一下子就懵了:“主帥都跑了,我這還打個啥?沒了後援,就算拿下虎牢,也守不住啊!”思來想去,費穆乾脆也不打了,打開城門就向陳慶之投降了。就這麼著,陳慶之又兵不血刃地解決了虎牢的危機,元顥在洛陽才算暫時穩住了陣腳。

其實元顥剛入洛那會兒,形勢還真不錯——黃河以南的不少州郡,一看元顥有陳慶之這麼能打的幫手,都紛紛歸附,想著“跟著新皇帝混,總比跟著北魏那亂糟糟的朝廷強”。可偏偏有人不買賬,齊州刺史沛郡王欣就是其中一個。

當時沛郡王欣召集手下人開會,商量要不要歸附元顥。有人說“元顥有陳慶之幫忙,肯定能成氣候”,也有人說“北魏根基還在,說不定哪天就打回來了”。這時候軍司崔光韶站出來,拍著桌子說:“你們都糊塗了!元顥本來是北魏的王,卻投靠梁朝,帶著外兵打自己的國家,這就是賊臣亂子!咱們要是歸附他,將來北魏平定叛亂,咱們都得跟著遭殃!”

崔光韶這話一出口,沛郡王欣一下子就清醒了,當場就把元顥派來勸降的人斬了,明確表示“絕不歸附”。不光是齊州,襄州刺史賈思同也跟元顥硬剛,不管元顥派多少人來勸,就是不接他的任命書,鐵了心要跟北魏站一邊。

這邊有人不聽話,元顥非但沒想著怎麼收服人心,反而開始琢磨起“歪心思”。他本來就是靠著梁朝的兵力才進了洛陽,現在坐穩了皇帝位,就覺得“梁朝不過是我借兵的工具,現在我有了地盤,還聽梁朝的乾啥?”於是偷偷跟北魏的臨淮王元彧等人勾結,打算叛梁自立。

可他又怕陳慶之不答應——畢竟陳慶之手裡的白袍軍是實打實的戰鬥力,真要鬨僵了,自己不一定打得過。所以元顥表麵上對陳慶之客客氣氣,又是封官又是賞賜,背地裡卻處處提防,生怕陳慶之壞了他的“大事”。

陳慶之也不傻,他早就看出元顥這人心術不正,而且現在歸附的州郡雖多,可真正實心實意的沒幾個,北魏的勢力也還沒徹底打垮,手裡的兵力根本不夠用。於是他多次找元顥,請求增兵,想趁著勢頭把局麵徹底穩住。

可元顥哪肯給陳慶之增兵?他怕陳慶之兵力多了,自己就控製不住了。這時候安豐王元延明又在旁邊煽風點火:“陛下,陳慶之的白袍軍已經夠強了,再給他增兵,萬一他有異心,咱們可就麻煩了!再說梁武帝那邊要是知道您想叛梁,說不定還會派軍來打,不如就跟梁武帝說‘這邊局勢穩定,不用增兵’,把後續的梁軍都攔在境外,這樣您才能真正掌權啊!”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元顥一聽,覺得這話太對了,立馬就采納了安豐王的建議,不僅沒給陳慶之增一兵一卒,還專門給梁武帝上了道表章,說“洛陽已經平定,各地都歸附了,不用再派軍隊過來,免得勞民傷財”。梁武帝那邊也沒多想,真就下令讓後續的梁軍停在了邊境上。

這下陳慶之可就難辦了——手裡還是那七千白袍軍,要守洛陽,要防北魏,還要盯著元顥這顆“定時炸彈”,簡直是腹背受敵。而元顥呢,還在洛陽城裡做著“一統北方”的美夢,根本沒意識到,他這波“操作”,已經為後來的潰敗埋下了伏筆。

司馬光說

《資治通鑒》裡寫元顥入洛後的種種作為,字裡行間都透著“短視”二字。司馬光特意提了句“顥既得誌,荒於酒色,不複視事”,意思是元顥剛當上皇帝,就沉迷酒色,連正事都不管了。在司馬光看來,元顥本來有陳慶之這樣的猛將,又占了洛陽的有利地勢,要是能收斂野心,好好安撫州郡、整頓軍隊,說不定真能成點氣候。可他偏偏急著叛梁,還猜忌功臣、拒絕增兵,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爛,最後兵敗被殺,純屬自找的。而陳慶之雖有通天本事,遇上這麼個“豬隊友”,也隻能徒呼奈何。

作者說

我倒覺得元顥入洛這事兒,像極了現實裡“德不配位”的人突然得了機遇——手裡攥著好資源,卻沒本事盤活,還總想著“獨占好處”。其實元顥最大的錯,不是想當皇帝,而是錯把“借的勢”當成了“自己的本事”。他以為靠陳慶之打贏幾場仗,就能坐穩江山,卻忘了自己既沒民心,又沒根基,連最基本的“團結盟友”都做不到。

更有意思的是陳慶之的處境——他就像個“頂級打工人”,拿著有限的資源,幫老板解決一個又一個麻煩,可老板不僅不領情,還怕他功高蓋主,處處掣肘。這其實也給了個啟示:不管做什麼事,“隊友”的選擇太重要了。哪怕你能力再強,遇上一個短視、猜忌的合作夥伴,最後大概率也是“吃力不討好”。而且元顥拒絕增兵那步棋,簡直是“自斷手腳”——他以為把梁軍攔在境外,就能掌握主動權,卻忘了自己最大的靠山就是梁朝,沒了梁朝的支持,他在北魏舊臣眼裡,不過是個“外來的叛臣”,根本沒人真心服他。

本章金句

靠彆人的本事撐起來的排場,若沒自己的根基托底,早晚得塌。

如果你是文中的主人公,你會怎麼選擇?是像陳慶之那樣,明知元顥猜忌,還繼續為他鎮守防線;還是會提前向梁武帝上書,揭露元顥的野心,另尋對策?歡迎發表你的看法!

喜歡人間清醒:資治通鑒智慧請大家收藏:()人間清醒:資治通鑒智慧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男人被甩自述:背水一戰 混沌龍血:廢柴少主的逆襲 萬人嫌每天都在純愛文裡艱難求生 權力沉浮 滿級勇者隻想開小賣部 叮!您的拚好飯已送達! 地獄開局,你管這叫養老? 團寵小軍醫,我跟你的器官聊聊天 外星異種馴化手冊[人外] 第九回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