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南朝梁大寶元年,有位叫陳霸先的主兒,正帶著兵從始興往南康趕——這可不是遊山玩水,是要去跟當時亂得沒邊的局勢掰掰手腕。可剛走到大庾嶺,就見前麵塵土飛揚,旌旗招展,好家夥,蔡路養帶著兩萬大軍堵在那兒,跟一堵牆似的,明擺著“此路是我開,想過先打怪”。
陳霸先心裡咯噔一下:這蔡路養是當地地頭蛇,手下人多馬壯,硬拚怕是要吃虧。可還沒等他盤算完對策,對麵陣裡突然衝出來一個小年輕,騎著馬,手裡拎著兵器,看著也就十三四歲的模樣,細胳膊細腿的,跟沒長開似的。陳霸先這邊的將士都樂了:“蔡路養這是沒人了?派個娃娃來湊數?”
可下一秒,大夥兒就笑不出來了。這小娃娃不是彆人,正是蔡路養的妻侄蕭摩訶。彆看他年紀小,打起仗來比老江湖還猛,單槍匹馬衝進陳霸先陣中,左劈右砍,竟沒一個人能攔住他。有個老兵不服氣,拍馬上去想教訓他,結果沒三個回合,兵器就被蕭摩訶挑飛,嚇得撥馬就跑。一時間,陳霸先這邊的陣腳有點亂,將士們都盯著這“少年戰神”,心裡直犯怵:這娃是吃什麼長大的?也太能打了!
就在這節骨眼上,陳霸先手下的大將杜僧明出事了——他的戰馬不知被誰砍了一刀,嘶鳴一聲就跪了,杜僧明“噗通”摔在地上,眼看對麵的敵兵就要圍上來,情況危急。陳霸先在陣前看得清楚,心裡急得不行:杜僧明是猛將,要是折在這兒,這仗就更難打了!
他沒多想,一把拽住自己的馬韁繩,翻身下馬,朝著杜僧明大喊:“杜將軍,快上我的馬!”杜僧明愣了一下,還想推辭:“將軍,這是您的坐騎,我……”“彆廢話!先把仗打贏了再說!”陳霸先不由分說,把杜僧明往馬背上推。這匹馬是陳霸先精心挑選的良駒,跑得又快又穩,杜僧明騎上它,瞬間底氣足了,拿起兵器就衝了回去。
要說這杜僧明也真夠意思,騎上主帥的馬,像是加了buff,朝著敵陣就殺了過去。他本來就勇猛,這會兒又沒了“馬不行”的顧慮,一刀一個,很快就殺開一條血路。陳霸先見士氣回來了,立刻揮劍下令:“兄弟們,跟我衝!把蔡路養的陣給我破了!”
將士們本來被蕭摩訶嚇住,這會兒見主帥舍馬救將,杜將軍又如此神勇,頓時熱血沸騰,呐喊著衝了上去。蔡路養本來還指望蕭摩訶能打亂對方陣腳,可沒料到陳霸先這麼果斷,杜僧明又突然爆發,自己這邊的士兵被衝得七零八落,沒人能擋得住。蕭摩訶再能打,也架不住對方人多勢眾,漸漸也有些力不從心。
蔡路養一看不對勁:再打下去,自己這兩萬大軍就得交代在這兒。他也顧不上招呼蕭摩訶了,撥馬就往後跑,嘴裡還喊著:“撤!快撤!”主帥一跑,士兵們更沒心思打了,跟著就亂了陣腳,有的扔了兵器,有的乾脆跪地投降。蕭摩訶見姑父跑了,也沒辦法,隻能虛晃一招,趁亂撤出了戰場。
這一仗,陳霸先以少勝多,不僅打通了去南康的路,還打出了名氣。等他到了南康,湘東王蕭繹一聽這戰績,高興得不行:“陳霸先這人行啊,有勇有謀,還講義氣!”當即下旨,任命陳霸先為明威將軍、交州刺史。陳霸先接到任命,心裡也踏實了——這不僅是個官銜,更是蕭繹對他的認可,往後做事,腰杆也更硬了。
後來有人問陳霸先:“當時您把馬讓給杜將軍,就不怕自己有危險嗎?”陳霸先笑著說:“打仗靠的不是一匹馬,是兄弟們的心。我把馬讓出去,杜將軍能安心打仗,兄弟們能看到我的真心,這比什麼都重要。要是為了一匹馬,丟了大將,丟了士氣,那才是真的傻。”
司馬光說
《資治通鑒》載此役,非僅記一勝績耳。陳霸先臨危讓馬,見其知人善任、不惜己物;杜僧明得馬複戰,顯其忠勇忘身;蕭摩訶少年驍勇,亦見亂世出英才。然蔡路養雖有強兵、有勇將,卻無統籌之智,臨陣失措,兵敗逃竄,足見“兵不在多而在精,將不在勇而在謀”。亂世之中,欲成大事者,需有識人之明、容人之量,更需臨危不亂之定力,陳霸先後來能成大業,此役已見端倪。
作者說
這一仗最有意思的,是藏在“讓馬”裡的“人心算計”——陳霸先讓的不隻是一匹馬,更是給手下人遞了一顆“定心丸”。他知道,將士們看的不隻是主帥的武功,更是主帥的格局:連自己的坐騎都能給下屬,這樣的領導,跟著他乾,將來有好處絕不會被虧待。反觀蔡路養,手裡握著蕭摩訶這樣的“王牌”,卻沒想著怎麼用他穩住陣腳,反而自己先慌了神,輸的不是兵力,是人心。還有蕭摩訶,十三歲就能打遍陣前無敵手,卻跟著蔡路養吃了敗仗,也說明“英雄怕入錯行”——再厲害的人才,跟著沒章法的領導,也難發揮本事。
本章金句
打仗靠的不是一匹馬,是兄弟們的心;成大事靠的不是兵力多,是讓人願意跟著你乾的底氣。
互動時刻
如果你是文中的主人公陳霸先,在看到蕭摩訶勇不可擋、杜僧明戰馬受傷時,除了“讓馬”,你還會想到什麼辦法穩住陣腳?是派其他將士牽製蕭摩訶,還是有彆的奇招應對?來聊聊你的想法吧!
喜歡人間清醒:資治通鑒智慧請大家收藏:()人間清醒:資治通鑒智慧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