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南北朝那會兒,天下大亂,北齊和北周打得跟熱窯似的,天天刀光劍影,卻也鬨出不少讓人哭笑不得的荒唐事。就說北齊這三位爺,簡直把“慫”與“剛”演繹到了極致,一樁樁故事,比戲台子上的大戲還精彩。
先登場的是長樂王尉世辯,這位爺拿著北齊後主的令箭,率著千餘騎兵去偵察北周軍情,那陣仗,出發時挺胸抬頭,仿佛要立馬生擒北周主帥。結果呢?剛出滏口,一陣風吹過,天邊飛起一群烏鴉,黑壓壓一片。尉世辯眯著眼睛一瞅,瞬間魂飛魄散,拍著大腿喊:“不好!北周的大軍來了!你們看那旗幟,黑壓壓的一片,這是要包餃子啊!”
手下將士們一聽,嚇得魂都沒了,順著他指的方向一看,哪有什麼旗幟,不就是一群烏鴉在盤旋嗎?可尉世辯已經嚇破了膽,調轉馬頭就往回跑,嘴裡還喊著:“快跑啊!再不跑就沒命了!”千餘騎兵跟著他一路狂奔,馬蹄子都快刨出火星子,到了紫陌橋,尉世辯連回頭看一眼的勇氣都沒有,差點摔下馬去。後來這事傳開,北齊將士們私下裡都調侃:“長樂王偵察敵情,不如說是給烏鴉當了回傳令兵。”
這尉世辯一慫,北齊朝堂可就亂了套。黃門侍郎顏之推等人一看,這仗沒法打了,趕緊勸太上皇就是前文提到的無憂天子高緯):“陛下,咱還是往黃河以南跑吧,到那兒募兵,要是募不上,咱就投奔陳朝,總比在這兒等死強。”太上皇早就被北周軍隊嚇破了膽,一聽這話,連連點頭:“好!好!就這麼辦,趕緊收拾東西,跑!”一群人慌慌張張,跟喪家之犬似的,準備跑路。
這邊尉世辯的慫事還沒涼透,那邊就出了兩位硬骨頭。第一位是齊高祖的舊將鮮於世榮,這位爺那可是出了名的火爆脾氣,一身正氣。早年間,北周國主想拉攏他,送了他一個晶瑩剔透的瑪瑙酒杯,那酒杯彆提多精致了,常人見了都愛不釋手。可鮮於世榮一看,當場就火了,“啪”的一聲,把瑪瑙酒杯摔得粉碎,指著送信的人罵道:“我乃北齊臣子,豈能受你北周的恩惠!”
後來北周軍隊包圍了鄴城,北齊太上皇腳底抹油跑了,多數大臣一看大勢已去,紛紛投降,唯有鮮於世榮梗著脖子不低頭。北周軍隊入城時,他跑到三台前,拿起鼓槌就使勁擊鼓,鼓聲震天,仿佛要與鄴城共存亡。北周士兵衝進來,把他團團圍住,勸他投降,鮮於世榮怒目圓睜,罵道:“狗賊!休想讓我投降!”被俘後,北周國主還想勸降他,可鮮於世榮寧死不屈,最終被殺,算是為北齊儘了忠。
另一位硬漢是太監田鵬鸞,彆看他是個太監,骨頭卻比不少武將還硬。北齊太上皇逃到青州後,心裡還是不踏實,派田鵬鸞去偵察北周軍隊的動靜。田鵬鸞剛出去沒多久,就被北周軍隊給擒住了。北周士兵把他綁起來,逼問他齊主的去向:“快說!你們家主子跑哪兒去了?不說就打死你!”
田鵬鸞梗著脖子,麵不改色地說:“我們主子早就出境了,你們休想找到他!”北周士兵一聽,氣不打一處來,拿起棍棒就往他身上打,一根棍棒打斷了,又換一根,足足打斷了四根棍棒,田鵬鸞被打得皮開肉綻,卻始終沒吐露半個字。最後北周士兵沒辦法,隻好把他殺了。田鵬鸞這一死,倒是讓不少北齊將士羞愧不已,連個太監都這麼有骨氣,自己卻貪生怕死。
還有那位守鄴宮的慕容三藏,太上皇跑了,大臣們降了,就他領著一群士兵堅守鄴宮,奮勇抵抗。北周軍隊攻破鄴宮後,慕容三藏還在拚死戰鬥,直到力竭被俘。北周國主早就聽說了他的忠勇,不僅沒殺他,還對他禮遇有加,想讓他為自己效力。慕容三藏雖沒像鮮於世榮和田鵬鸞那樣殉國,卻也沒丟了北齊臣子的氣節,算是個硬骨頭。
司馬光說
夫尉世辯之怯,鮮於世榮、田鵬鸞之勇,高下立判矣。世辯手握兵權,偵察敵情,卻因烏鴉而潰逃,置國家安危於不顧,實乃庸碌之輩;世榮、鵬鸞,或為舊將,或為閹宦,卻能臨危不懼,寧死不屈,其忠勇之氣,可昭日月。古語雲:“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北齊之亡,非無忠勇之士,乃因君主昏庸,權臣怯懦,良將不得用,忠言不得聽,故雖有勇士,亦難挽狂瀾於既倒,悲哉!
作者說
北齊這三幕劇,像極了人生的縮影。尉世辯的慫,慫在內心的恐懼與對責任的逃避,他手握千軍,卻因一場虛驚亂了陣腳,最終淪為笑柄。而鮮於世榮和田鵬鸞的剛,剛在內心的堅守與對氣節的執著,他們身份不同,卻都在生死關頭,守住了自己的底線。
更有意思的是,勇氣與身份無關。鮮於世榮身為名將,剛正不阿是本分;可田鵬鸞隻是個太監,卻能做到寧死不屈,這份勇氣,更顯珍貴。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總覺得“勇敢”是英雄的專屬,可實際上,每個人都能擁有勇氣——麵對困難不退縮,麵對誘惑不沉淪,麵對不公敢發聲,這就是普通人的勇敢。北齊的滅亡,告訴我們:一個國家,若滿是尉世辯這樣的慫貨,再多名將也無濟於事;若人人都有鮮於世榮、田鵬鸞這樣的骨氣,就算身處絕境,也能綻放出不一樣的光芒。
本章金句
慫者因恐懼丟儘顏麵,勇者因堅守贏得尊嚴。
喜歡人間清醒:資治通鑒智慧請大家收藏:()人間清醒:資治通鑒智慧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