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隋朝仁壽年間,長安城的空氣裡都飄著股不同尋常的味道——隋文帝楊堅正躺在仁壽宮養病,龍體一天不如一天,搞得滿朝文武人心惶惶。這老皇帝一輩子英明神武,硬生生把分裂的天下擰成一股繩,可到了晚年,卻栽在了家事上,尤其是在選太子這件事上,一手好牌打得稀爛。
當時宮裡最忙的除了太醫,就是尚書左仆射楊素。這位大佬堪稱隋朝“政壇常青樹”,腦子活、手段硬,早就押寶在了太子楊廣身上。楊廣這小子,表麵上裝得比誰都孝順,每天穿著粗布衣服在父皇病床前噓寒問暖,哭得一把鼻涕一把淚,背地裡卻早就開始盤算著“接班”大業。
這天,楊廣估摸著父皇的身體撐不了多久,心裡的小算盤打得劈裡啪啦響。他琢磨著,萬一父皇駕崩,宮裡宮外肯定亂成一鍋粥,得提前跟楊素通個氣,商量好應對之策。於是,他提筆寫了封信,字裡行間全是“請教”:“楊大人,若父皇龍馭上賓,咱該咋安排後事?百官咋安撫?還有那些不聽話的,該咋收拾?”寫完封好,派親信趕緊送去楊素府上。
可誰能想到,送信的小太監是個“路癡+眼瞎”的主兒,慌慌張張跑錯了地方,居然把這封“謀反預備役”的信,直接送到了隋文帝楊堅的病榻前。楊堅本來就胸悶氣短,拆開信一看,好家夥,這兒子盼著自己死就算了,還惦記著怎麼收拾人,氣得差點背過氣去,指著宮門大罵:“豎子不足與謀!朕真是瞎了眼,才選了這麼個白眼狼!”
屋漏偏逢連夜雨,楊堅還沒緩過勁來,寵妃宣華夫人哭哭啼啼地跑了進來,頭發淩亂,衣衫不整。楊堅一看就急了,連忙問:“愛妃,咋回事?誰欺負你了?”宣華夫人抽抽搭搭地說:“陛下,是太子……太子他方才趁臣妾更衣,對臣妾無禮啊!”
這一下,楊堅的怒火直接“轟”地一下燒到了頂點,拍著床邊的矮幾,吼道:“畜生!真是畜生!朕要廢了他,快去傳楊勇來!”楊勇是楊堅的大兒子,原來的東宮太子,後來被楊廣用計陷害,才被廢黜。此刻楊堅幡然醒悟,可是否為時已晚呢?
這邊楊堅氣得渾身發抖,那邊楊素早就通過眼線知道了消息。他心裡咯噔一下,心想:壞了,這要是楊勇複位,我和楊廣都得玩完!於是,他連夜派人給楊廣通風報信。楊廣接到消息,嚇得一哆嗦,酒都醒了大半。但這小子狠就狠在,關鍵時刻從不掉鏈子。他咬了咬牙,決定先下手為強。
楊廣假傳隋文帝的聖旨,說父皇病重,恐有人趁機作亂,命自己接管宮中守衛。隨後,他派親信把皇宮團團圍住,將楊堅身邊的太醫、太監、宮女全給換了,把那些可能通風報信的大臣也都囚禁了起來。楊堅躺在病床上,想見個人都難,身邊全是楊廣的人,連口熱水都喝不到,沒過幾天就駕崩了。
關於楊堅的死因,外界眾說紛紜。有人說他是被楊廣氣死的,有人說楊廣下了毒,還有人說他是病重不治。反正不管怎麼說,楊廣算是“順利”地登上了皇帝寶座,也就是後來的隋煬帝。
上位之後,楊廣第一件事就是斬草除根。他派人給廢太子楊勇送去了一杯毒酒,楊勇到死都沒明白,自己怎麼就落了這麼個下場。接著,那些曾經支持楊勇、或者對楊廣不滿的大臣,都沒能逃過一劫。柳述、元岩兩位大臣,因為之前幫楊勇說過話,被楊廣流放到了邊疆,家產也被抄了。
最可憐的是蘭陵公主,她是楊堅和獨孤皇後的女兒,嫁給了柳述。楊廣即位後,逼著蘭陵公主和柳述離婚,再嫁他人。蘭陵公主性子剛烈,死活不肯,哭著說:“父皇把我嫁給柳述,我就生是柳家人,死是柳家鬼,絕不改嫁!”楊廣見她不聽話,就把她軟禁了起來。蘭陵公主又氣又急,加上思念丈夫,沒多久就憂憤而死,死的時候才三十來歲。
司馬光說
《資治通鑒》裡記載這事兒的時候,司馬光氣得吹胡子瞪眼,直言:“楊廣弑父殺兄,淫母滅親,簡直是喪儘天良!他這般所作所為,注定了隋朝二世而亡的命運。帝王之位,應以德配位,像楊廣這樣的暴君,即便坐上龍椅,也終究會被天下人唾棄!”
作者說
楊廣這波操作,堪稱“史上最急功近利的繼位”。他機關算儘,靠偽裝和狠辣奪了天下,卻忘了“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其實,人生就像一場長跑,不是誰跑得快就能贏,而是誰能守住底線,行得端、坐得正。楊廣的悲劇在於,他把權力當成了肆意妄為的工具,卻忘了權力背後的責任。反觀我們如今的生活,有些人也像楊廣一樣,為了升職加薪、謀取利益,耍小聰明、玩手段,可到頭來,往往是“聰明反被聰明誤”。真正的成功,從來不是靠算計得來的,而是靠腳踏實地的努力和真誠待人的初心。
本章金句
偽裝能換來一時的機遇,卻守不住長久的繁華;狠辣能奪得片刻的權力,卻逃不過最終的清算。
如果你是文中的主人公楊廣,在收到楊素的通風報信後,你會選擇鋌而走險,還是懸崖勒馬,向父皇認錯求饒呢?歡迎點評!
喜歡人間清醒:資治通鑒智慧請大家收藏:()人間清醒:資治通鑒智慧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