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正式講述瀚平帝南宮俞的事跡之前,咱們要加一個小小的插曲進來。
什麼插曲呢?
這個插曲就是關於丞相這個位置的再次設置。
在十五國並立這個特殊的曆史階段前,有一個大一統王朝,他的名字叫做大乾。
大乾存在了兩百多年,它的滅亡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皇帝與丞相之間的內鬥。
朝堂上的爭鬥一點點地波及到了民間,導致底層的吏治癱瘓,加劇了社會矛盾,最終促成了一次空前的農民起義,徹底覆滅了大乾這個王朝。
大乾滅亡以後啊,後來在亂世裡邊立國的這些君王無一例外都廢除了丞相這個實權極大的職位,強化自己的皇權。
直到瀚太祖南宮義臨死前,封趙伏為丞相,並且還在遺詔裡麵給了趙伏一個很大的權力。
遺詔裡是這樣寫的:
「朕臨崩托國,以趙伏為丞相,授漢初三公之權,總領朝政,典領百官,輔弼社稷,如蕭、曹故事。
朕嘗聞,昔諸葛武侯臨終舉三賢繼事,朕鑒其忠,命伏卸相之日,必舉三臣以代,擇其賢者輔政。
嗣君若違,不用伏所舉者,即廢其位,逐出皇族,永不得預宗廟之祀。」
這遺詔裡的典故很多,提到了西漢初年的名臣蕭何曹參,也提到了名垂千古的季漢丞相諸葛亮,這些很容易懂,咱們就不一一分析了。
這段話裡麵最重要的內容是什麼呢?
是毫不削減地給了趙伏一個丞相應該有的全部權力,並且下詔讓他在卸任的時候,效仿諸葛亮舉薦人才繼任。
並且在位的皇帝還必須任用他所舉薦的人才,否則就要奪去他的皇位,廢為庶人。
這話是寫在遺詔裡的,而且還不是一般的遺詔,是開國太祖的遺詔。
我們都知道,太祖是一個國家的開創者,是後世之君即位時最大的合法性來源,一旦違反他留下的遺詔,就會立刻失去登基的合法性。
朝堂上的群臣也就有了廢除帝王的權力了,這對後世帝王來說是一個很有效的約束。
那麼為什麼瀚太祖南宮義要給趙伏這麼大的權力呢?
後世的學者們認為的有兩個緣故,其一就是為了保住自己的基本盤。
大瀚立國的基本盤都是些什麼人呢?
是剛剛投奔過來的賢才嗎?
是跟大武打了一仗之後俘虜的兵將嗎?
都不是,是跟隨瀚太祖打了一輩子仗的三千老卒。
那麼我再問,趙伏是什麼人呢?
是二十幾歲就跟著瀚太祖南宮義打仗,一直跟到大瀚立國的鐵杆忠臣,是這群老卒裡資曆最高,聲望最強的,換言之,是瀚太祖基本盤的代言人。
與此同時呢,他也很有才能,這樣的人必須得到重用,不然難以服眾,軍隊內部也會滋生一些不該有的想法。
其二,就是為了確保當時毫無威望的三皇子南宮俞順利即位。
我們也就從這兒開始,正式地介紹南宮俞。】
“什麼?!”
“大皇兄,父皇當年沒有威望即位嗎?”
“不知道,父皇沒跟我提過這事,我隻記得有一天父皇剛剛臨摹完一幅先賢的畫作,屋外就來了黑壓壓一片人,二話沒說就把父皇帶進宮裡即位了,我也就順理成章當了太子,多的我也不知道了。”
“哦,那看來父皇確實沒什麼威望,連自己要即位了都沒人提前通知一聲。”
“老大,老九,你們兩個嘀嘀咕咕說什麼呢!”
太子南宮準和小皇子南宮景一看父皇注意到自己私下的談話了,趕忙咳嗽了幾聲,胡亂回道:
“沒啊父皇,我們在說父皇的畫作遠勝先賢,真是空前絕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