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等參見陛下。”
老皇帝剛領著倆皇子走到承露苑門口,就見一群文武大臣捧著朝笏迎了上來。
顯然,天幕裡講的那些事,臣子們也都聽著了。
“眾愛卿免禮。”
“謝陛下!”
丞相趙伏快步上前,祝賀道:
“陛下,臣等方才聽聞天幕所言,陛下年少時果敢勇毅,十幾歲便敢跟隨太祖爺上陣殺敵,這份膽識臣等不及也。”
“丞相,不必恭維朕了,朕幾斤幾兩自己還是清楚的。”
老皇帝腳步頓了頓,眼角還帶著幾分未散的感慨,卻沒說話,隻抬手示意他起身。
趙承抬頭,目光誠懇道:
“陛下,臣方才說的都是實話啊。太祖爺當年選陛下繼位,定是看出陛下有安定百姓的仁心。”
老皇帝望著眼前這群躬身的臣子,又看了看身邊憋笑憋的臉都紅了的小皇子南宮景,輕歎了口氣,帶著點笑意說道:
“行了行了,都打住吧。今日叫你們來,本是想讓老九認認人的,卻沒成想倒讓你們這群人寬慰起朕了。”
臣子們紛紛起身,臉上都帶著笑意。
“哈哈哈,陛下說的這是哪裡話,咱們君臣同心,理應相互扶助,共匡社稷啊。”
“行了行了,朕說不過你們,還是先看看天上這東西後麵的內容吧,等結束之後你們給朕出個主意,看看該讓誰當老九的授業恩師。”
“臣等遵旨!”
【瀚太祖南宮義死了之後呢,在建業二年的十二月,三皇子南宮俞被以丞相趙伏為首的一眾文武百官迎進了建業皇宮。
次年正月初一,南宮俞即皇帝位,改元安康,取平安康樂之意。
即位儀式結束以後,瀚平帝南宮俞下詔,為瀚太祖南宮義發喪,並且遵照遺詔一切從簡,不要鋪張浪費。
至此,皇權的交接順利完成。
在這個過程中,最值得一提的便是發揮了重要作用的丞相趙伏。
遵照先帝的遺詔迎立某位皇子登基,在大一統王朝的和平年代是很普遍的,不過當時並非和平年代,而是一個極度混亂的黑暗年代。
皇帝死後,有權有勢的大臣趁機發動政變,奪取政權的例子比比皆是。
遠的不說,就說大梁的開國皇帝謝卿,他死的時候也留下了遺詔,並且呢,他還把統領大軍的朱奐安排成了下一任皇帝的托孤大臣。
同樣是開國君主的遺詔,同樣是手握大權的權臣,你看看朱奐是怎麼做的?
聽說自己效忠的帝王去世之後,立刻帶兵回去奪取政權,完全不顧及君臣之義。
再說朱奐,朱奐作為大武的開國皇帝,他也留下了一封遺詔,內容是讓群臣擁立遠在江陵的太子登基,可結果呢?
留在軍中的兩個兒子當場就不樂意了,率領各自的部曲掀起了叛亂,直接導致了建業之戰的失敗,甚至於逃跑路上還在互相的爭鬥,加劇了之後的大潰敗。
所以我們說啊,丞相趙伏擁立三皇子登基一事是具有極大的時代意義的,他在大乾滅亡之後的亂世之中,第一次恢複了皇權的穩定交接,給當時各個國家的人們提供了參考。
現在咱們的網絡上有這麼一股風氣,認為後世對於趙伏這個丞相的評價太高了,有很大的水分。
說他實際做出的功績配不上他的名聲,說他名不副實。
但實際上如何呢?這是很大的錯誤。
趙伏身為一個出身寒微,掌握一個國家的朝政大權,然後還在軍隊之中很有威望的這樣一個人,他能夠克製自己的欲望,忠心輔佐大瀚皇室,這在那個時代是極其的難能可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