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的目光瞬間鎖定了殿內肅立的陸錚和兵部尚書王洽:
“陸錚!!”崇禎如同受傷的野獸般咆哮,“這就是你‘清餉’的成果?!你刮骨療毒,把朕的邊鎮刮成了篩子!把朕的將士刮得離心離德!讓建虜如入無人之境!你…你該當何罪?!”
巨大的挫敗感和恐懼,讓他急需一個替罪羊!陸錚的酷烈手段,此刻成了最好的靶子。
“王洽!!”崇禎又指向癱軟在地的兵部尚書,“你這個兵部尚書是怎麼當的?!邊鎮糜爛至此,你毫無察覺?!援兵呢?!袁崇煥呢?!他的關寧鐵騎在哪裡?!為何坐視宣大淪陷?!”
陸錚麵對皇帝的滔天怒火和直指其罪的質問,他依舊挺直脊背,麵無表情,聲音冰冷如常:“臣奉旨清餉,查實貪墨,追繳贓款,所行皆有據。宣大之失,根在積弊已深,將帥無能,士卒無訓,非清查可立挽。
臣之責,在於未能早察建虜動向,請陛下治臣失察之罪。”他不辯解“清餉”本身,隻承認“失察”,並將矛頭引向邊將的無能和建虜的狡詐。
同時,他手中握有楊國柱血書“清餉…寒儘三軍膽!”)的抄件,但此刻拋出無異於火上澆油,他選擇暫時沉默。
首輔李標心中悲涼。他深知宣大之失是多重因素疊加的惡果:積弊、陸錚清查引發的動蕩、楊國柱能力平庸、朝廷反應遲緩、建虜時機把握精準…但此刻皇帝盛怒,任何理性的分析都是徒勞。
他隻能跪伏:“陛下息怒!保重龍體!當務之急是阻住建虜兵鋒,防止其再次深入京畿!請陛下速調袁崇煥部西進堵截!命秦良玉京營新軍嚴備京師!”
次輔錢龍錫心急如焚,袁崇煥處境更危!“陛下!陸指揮使雖有失察,然清餉除弊,長遠有益!宣大之失,主責在守將!
袁督師遠在薊州,鞭長莫及,且需防建虜主力東顧薊遼!非其不救!當務之急,應速調滿桂、黑雲龍等部馳援,並令山西張鴻功部死守雁門關,阻敵西竄或南下!”
勳貴集團如同抓住了救命稻草,紛紛上奏彈劾陸錚:“清餉過苛,逼反將士,動搖國本,致有宣大之禍!”
“請陛下嚴懲陸錚,以安邊將之心!”他們試圖將全部責任推到陸錚頭上,洗脫邊鎮將門的關係。
就在這時,第三份急報送達:
“報——!薊遼督師袁崇煥八百裡加急!奏請親率關寧精銳,西進截擊建虜!並請旨…請旨總督宣大、山西軍務,統一事權,以禦強敵!”
這份奏疏,如同在油鍋裡滴入冷水!
崇禎看著袁崇煥的奏疏,再看看眼前宣大淪陷的急報,再看看咆哮著彈劾陸錚的勳貴和沉默的李標、錢龍錫…一股難以言喻的、混雜著憤怒、恐懼、猜忌和深深無力的邪火直衝頂門!
“袁崇煥!你現在知道要總督宣大了?!早乾什麼去了?!宣大丟了你才來?!”
崇禎將袁崇煥的奏疏狠狠摔在地上,“你要兵權?!朕看你是想當第二個皇太極!陸錚刮骨,刮空了邊鎮!你袁崇煥,是不是就等著這個機會,好把整個北疆都攥在手裡?!”
皇帝的咆哮在乾清宮回蕩,充滿了失去理智的瘋狂猜忌。李標、錢龍錫麵如死灰。陸錚低垂著眼瞼,無人知曉麵具下是何表情。勳貴們則暗自竊喜。
“傳旨!”崇禎的聲音因激動而變調:
“陸錚!清餉操切,致邊軍離心,有失察之責!著…著停俸一年!所領‘欽差清餉’事,即刻交回!高高舉起,輕輕放下,因陸錚仍有大用且皇帝也需要這把刀)
“大同總兵王樸,棄城失地,罪不容誅!著錦衣衛即刻鎖拿其九族,押解進京,淩遲處死!家產抄沒!泄憤)
“宣大總督楊國柱,守土無方,喪城失地,雖死難辭其咎!追奪一切恩榮!其子嗣永不敘用!刻薄寡恩)
“薊遼督師袁崇煥…奏請統兵西援…準其所請!出乎意料)然!隻允其率本部關寧軍一萬五千人西進!宣大、山西軍務,仍由各鎮自專!兵部、五軍都督府另遣文官監軍!糧秣供應,由山西地方籌措!嚴防死守,處處掣肘)
“著滿桂、黑雲龍、孫祖壽等部,火速馳援山西!務必將建虜堵在雁門關外!分散權力)
“京師戒嚴!秦良玉、孫元化、周遇吉!京營新軍即刻登城,嚴加戒備!對袁崇煥極度不信任)
這道旨意,充滿了帝王心術的刻薄與混亂!它沒有解決任何實際問題,反而進一步撕裂了君臣關係,分散了本就不足的兵力,為接下來的慘敗埋下了伏筆。
陸錚沉默地接旨,交出了象征“欽差清餉”的王命旗牌和尚方劍隻保留了錦衣衛本職)。
走出乾清宮時,風雪撲麵而來。陸錚回頭望了一眼那座金碧輝煌卻冰冷刺骨的宮殿,眼中沒有絲毫波瀾。
袁崇煥在薊州接到這份充滿猜忌與掣肘的旨意,悲憤交加。一萬五千人?沒有統一指揮權?糧餉靠地方?
這哪裡是去打仗,分明是去送死!但他彆無選擇。他點齊兵馬,帶著必死的覺悟,迎著漫天風雪,踏上了西進的不歸路。
袁崇煥深知,此去不僅要麵對凶殘的建虜,更要防備身後來自皇帝的冷箭和同僚的傾軋。
而在宣府、大同的廢墟之上,皇太極正誌得意滿地檢閱著新的戰利品。他看著南方紛亂的明廷,看著被自己玩弄於股掌之間的崇禎皇帝,看著正在風雪中艱難跋涉的袁崇煥孤軍,嘴角勾起一抹殘忍而譏誚的笑容。
“傳令!休整三日!目標——山西!雁門關!看看明國皇帝,還能派誰來填這個無底洞!”他手中的馬鞭,指向了更深的南方。
宣大的血尚未冷卻,山西的烽煙已然點燃。帝國的北疆在崇禎的猜忌、陸錚的酷吏、邊將的腐朽和建虜的鐵蹄下,正一片片地崩塌。
袁崇煥那支孤獨的軍隊,如同撲火的飛蛾,義無反顧地飛向那注定吞噬一切的烈焰。大明的氣數,在崇禎三年的凜冬風雪中,正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急速流逝。
喜歡大明衛請大家收藏:()大明衛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