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曆己巳之變的大戰和陸錚持續不斷的“追贓助餉”,昔日盤踞京營、吃空餉、役軍卒如奴仆的勳貴集團如襄城伯、武定侯等家族)已被連根拔起!其家產被抄沒,龐大的莊園田產被收歸國有。
昔日勳貴們京郊的奢華彆業、跑馬場被征用,改建成營房、校場、匠作坊。
通州大校場便是在原成國公的一處莊園基礎上擴建而成。這解決了新軍駐紮和訓練場地的大問題。
抄沒的巨額家產金銀、田產變賣所得)成為新軍招訓、購置裝備、發放糧餉的重要來源。
戶部尚書畢自嚴皺眉不已,抄家所得銀兩在曆經已巳之變後的兩場大戰,已捉襟見肘,但先期撥付一筆兩百萬了的啟動資金,還是可以咬咬牙拿出來,皇帝內帑也咬牙撥付了一部分。
勳貴子弟被徹底清除出京營指揮係統。大量實缺由皇帝欽點、兵部推舉、陸錚審核的實乾將領填補。
如曹文詔這類在遼東、西北證明過能力的悍將,以及張燾等精通火器的技術軍官,成為新京營的骨乾。
陸錚的廠衛如同篩子,確保混入的將領背景乾淨、能力過硬、無勳貴背景。
早朝之上,崇禎皇帝難得地展現了對武備的極大關注。
“京營招訓,乃國之根本!十萬精銳,務必精練!錢糧器械,戶、工二部優先保障!朕每月必親臨校閱一次!”崇禎己巳之變被圍京師的恥辱刻骨銘心,對強軍有著異乎尋常的渴望。
首輔李標:“陛下聖明!京營重振,關乎社稷安危!然,十萬之眾,耗費巨大。
臣請嚴核兵額,杜絕虛耗!嚴查貪墨,確保糧餉儘入士卒之口!工部所製軍械,務求精良!”他支持強軍,但更強調效率和廉潔。
兵部尚書王洽:“臣已嚴令各營,按督公所擬‘選兵’之法,汰弱留強!
訓練考成,三日一報!凡懈怠、虛報、貪墨者,無論將官,立斬不赦!”他深知皇帝和陸錚的態度,不敢有絲毫懈怠。
陸錚立於武官班列前列),他並未多言,隻是當皇帝目光掃來時,微微頷首。
新京營的招訓進度、將領背景核查、軍紀監督、工部軍械質量監控…每一項背後都有廠衛冰冷的眼睛在盯著。
陸錚不需要在朝堂上誇誇其談,行動便是最好的宣言。朝臣們看向他的目光,敬畏中帶著深深的忌憚。
勳貴的前車之鑒,讓所有人明白,在這位督公眼皮底下染指新軍利益,無異於自尋死路。
……
校場邊緣的匠作區,工部右侍郎、督理京營戎政孫元化精通西學火器)正與一群工匠圍著幾門新鑄的佛郎機炮忙碌,滿頭大汗,臉色卻異常難看。
“啞火!又是啞火!”孫元化氣得將一把工具摔在地上,“炮膛砂眼!引藥受潮!這…這如何上陣殺敵?!”
孫元化對火器質量的要求近乎苛刻,但工部匠戶製度僵化,工匠良莠不齊,物料采購也難保完全無弊。
“孫侍郎息怒。”一個聲音傳來。陸錚不知何時已走到近前,身後跟著幾名“辨骨”所部的錦衣衛。
“本官收到‘聽風’密報,工部物料采買司一名吏員,夥同奸商,以次等鐵料冒充精鐵,中飽私囊。
涉事吏員及奸商已鎖拿。”他目光掃過那幾門有問題的火炮,“這幾門炮,連同負責鑄造的匠頭、管吏,一律徹查!凡涉事者,按《大明律》及軍法嚴辦!抄沒家產,充作軍資!”
孫元化看著陸錚毫無波瀾的臉和身後錦衣衛冰冷的目光,心中一凜。
他追求的是工藝的極致,而陸錚則用最直接、最血腥的手段清除蛀蟲,保障底線。兩人方法迥異,目標卻一致。
“謝督公明察!”孫元化拱手,語氣複雜,“然,火器精進,非一日之功,更需…”
“本官明白。”陸錚打斷他,“蛀蟲要除,根基也要打牢。
工部需立下章程,物料采購、工匠考成、質量驗收,環環相扣,責任到人!廠衛會盯著每一環。”他看向遠處正在操練的車營,“新軍將士的命,不能毀在這些劣質火器上!”
陸宅後園,蘇婉清正接待幾位特殊的客人——幾位新晉京營將領的夫人。
她們大多出身寒微或低階武官之家,衣著樸素,舉止帶著軍眷特有的爽利,與之前勳貴或文官夫人的氣質截然不同。
“陸夫人,我家那口子說,曹總教頭曹文詔)練兵是真狠!可跟著他練,心裡踏實!”一位年輕夫人快人快語,“說以前在衛所,哪見過這陣仗?餉錢足額發,頓頓有葷腥,練好了真能殺敵立功!”
“是啊,”另一位接口道,“孫侍郎孫元化)人也和氣,常來營裡看火器,不像以前那些官老爺,眼睛長在頭頂上。”
蘇婉清含笑聽著,適時遞上茶點。她敏銳地感覺到,隨著勳貴倒台,京營洗牌,一批憑借真本事、無顯赫背景的將領正在崛起。
他們的家眷,也開始在京師的社交圈中占據一席之地。這是一個微妙的信號,代表著軍功階層在朝堂話語權的悄然提升。
“夫君常說,將士用命,家眷便是後盾。”蘇婉清溫言道,“諸位夫人持家有道,讓將軍們無後顧之憂,亦是功勞。
若得空,可常來走動,互通有無。”她以女主人的身份,向這些新貴軍眷釋放著善意與接納,無形中為陸錚維係著與新興軍事集團的紐帶。
帝國的武備重整,在通州的校場上如火如荼。汗水和血水浸透了泥土,鐵與火的咆哮取代了勳貴子弟的嬉鬨。
陸錚如同冷酷的監工,用廠衛的利刃剔除著腐敗的毒瘤;孫元化在匠爐旁為火器的精進嘔心瀝血;曹文詔用皮鞭和號令鍛造著軍隊的筋骨;
而蘇婉清則在府邸庭院中,為新崛起的軍功階層編織著認同的紐帶。新京營的十萬之師,便在皇帝的殷切期望、朝堂的共識與暗流、以及這鐵血與汗水交織的淬煉中,艱難地、緩慢地,向著那遙不可及的光複夢想,邁出了沉重而堅定的第一步。
然而,這耗費巨大的強軍之路,又能支撐多久?遼東的皇太極、西北的高迎祥,會給他們足夠的時間嗎?
喜歡大明衛請大家收藏:()大明衛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