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陸錚為北方糧餉焦頭爛額之際,周墨林帶來了一個絕密且振奮人心的消息:派往皮島方向的秘密船隊。
曆經風暴和清軍巡邏艇的驚險追逐,成功與朝鮮方麵的代表接上了頭!
雖然帶去交換的精鐵和火藥數量不多,但對方確實帶來了幾船糧食和一批珍貴的藥材,更重要的是,建立了一條極其脆弱卻真實存在的海上聯係!
“大人,朝鮮方麵態度曖昧,既想擺脫皇太極的控製,又懼怕建虜報複。
但他們確實急需鐵器和火藥。此次交易成功,證明此路可行!
隻是……規模太小,風險太大,且需要可靠的中間人和隱秘的港口。”周墨林彙報道。
陸錚看著地圖上那片蔚藍的區域,眼中光芒閃動。這是一條繞過江南經濟封鎖的生命線,哪怕再細,也必須抓住!
“擴大接觸!尋找更多願意冒險的海商,哪怕給予他們一些特許權!在登萊等地,尋找隱秘港灣,建立據點!
此事由你全權負責,要錢給錢,要人給人,但務必保密!”陸錚下了決心。他知道,這可能是打破困局的唯一奇招。
……
潼關前線,戰事陷入了殘酷的拉鋸。李自成驅使流民如潮水般一波波衝擊關牆。
孫傳庭和曹變蛟依仗險隘和忠武軍帶來的新式火器苦苦支撐,關牆下屍骸枕籍,雙方都筋疲力儘。
戰報傳回,朝中主撫的聲音再次抬頭,認為應將李自成“招安”,以緩解東線壓力。
這一次,站出來明確反對的,竟是首輔李標。
“李闖非張獻忠可比,其誌不在小!招安無異於養虎為患!如今潼關雖苦,卻將百萬流寇主力牽製於關外,為我恢複北方、整頓內政贏得時間!
一旦放開潼關,流寇湧入中原,則大勢去矣!”李標的態度異常堅決。他與陸錚在這一問題上,達成了高度共識。
這表明,在殘酷的現實麵前,務實的文官領袖也開始摒棄幻想,準備進行一場持久而絕望的戰爭。
朝堂的風向,在血與火的洗禮下,正發生著微妙而深刻的變化。支持強硬應對的聲音逐漸壓過了妥協求和論調。
新政的推行,海外貿易的嘗試,朝堂共識的形成,這一切都讓隱藏在暗處的敵人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脅。
江南,徐允爵的府邸密室。燭光搖曳,映照著幾張陰沉的臉。
“不能再等了!陸錚不死,李標、錢龍錫這兩個老糊塗就要被他徹底綁上戰車!我們的好日子就到頭了!”
“海外那條線,必須掐斷!還有那個審計司的沈一石,找個機會,讓他‘意外’身亡!”
“光靠我們不夠……得讓北邊那位,也動一動了。聽說,多爾袞對皇太極遲遲不再次南侵,頗有微詞……”
一條條毒計在密室中醞釀,目標直指陸錚及其推行的所有新政。
他們意識到,單純的朝堂彈劾和經濟封鎖已經不夠,需要更直接、更狠辣的手段。
陸錚站在錦衣衛指揮使衙門的高處,望著遠方。他知道,短暫的平靜即將結束,更大的風暴正在醞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