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鬆江知府,此人背景深厚,暫時動不得。
林汝元便采取“摻沙子”的策略,利用一次官員考核的機會,以“鬆江府錢糧事務繁劇,需增派能員”為由,奏請朝廷,向鬆江府派駐了一位由他舉薦的戶部分司主事,專門負責稽核府衙及市舶司的賬目。
這個職位看似不高,卻如同楔子,牢牢釘入了鬆江府的錢袋子,使其難以在財政上肆意妄為。
應天府南京)
南京作為留都,六部等中央機構猶在,雖多為閒職,但影響力不容小覷。
林汝元深知,欲徹底掌控江南,必須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南京官場。
他重點結交、拉攏了南京兵部侍郎李邦華。此公乃萬曆名臣李三才之後,素有名望,且對徐允爵等勳貴豪強的做派早有不滿,隻是以往勢單力薄。
林汝元以國事相托,以整頓江南武備、共禦外侮為由,贏得了李邦華的同情與支持。
通過李邦華,林汝元得以在南京官場中逐漸凝聚起一股傾向於改革、支持新政的力量,雖暫時無法與徐黨抗衡,但已能有效牽製,並不斷發聲,為林汝元的舉措提供輿論支持。
除了高層官職的調整,林汝元更注重在底層培植力量。
他利用查抄贓款的部分收益,在金陵、蘇州等地設立“育才官舍”,招募江南各地家境貧寒但有誌於學的年輕士子,給予食宿津貼。
並親自或派員講授經世致用之學,潛移默化地灌輸忠君愛國、革新除弊的思想。
這些士子,將來或參加科考,或直接由行轅薦舉為吏,將成為新政在江南基層最堅定的支持者和執行者。
同時,他嚴厲整頓各府縣胥吏隊伍,汰劣存優,對於能力尚可、願意配合新政的胥吏,給予正式身份和穩定俸祿。
打破他們依附於地方豪強才能生存的舊有模式,試圖將其轉化為國家政權的忠實雇員。
林汝元這一係列環環相扣、從上至下的人事布局,如同在江南這片看似鐵板一塊的土地上,精準地打入了一根根樁基。
雖然徐允爵、魏國公等頂級勳貴依然在位,他們的影響力也依然存在,但江南的權力格局,已然發生了深刻而不可逆的變化。
政令出自金陵行轅,經由孫銘等新任知府、韓猛等新任武將、以及逐漸被滲透和改造的基層力量,開始真正落到實處。
以往那種“中樞詔令下,江南軟抵抗”的“聽調不聽宣”局麵,被硬生生撕開了一道巨大的缺口。
徐允爵在府中,看著一份份關於新任官員到任、心腹被清洗的報告,感到一陣徹骨的寒意。
他意識到,林汝元用的不僅僅是尚方寶劍,更是一套組合拳,是在從根子上瓦解他們在江南的統治基礎。
經濟命脈被重創,武力依仗被剝奪,如今連官場根基也開始動搖。
“他這是要……犁庭掃穴啊……”徐允爵喃喃自語,一股真正的、瀕臨絕境的恐懼,終於攫住了他的心臟。
江南的天,真的開始變了。而這場由林汝元主導的人事更迭與紮根行動,無疑是為最終徹底解決江南問題,鋪下了最堅實的一塊基石。
接下來,便是等待時機,對那盤踞在最頂端的毒瘤,發起最後的總攻。
喜歡大明衛請大家收藏:()大明衛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