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千百年來對土地和傳統作物的依賴,讓大多數人選擇了觀望。
陸錚沒有強令推行,他知道那隻會適得其反。他選擇了最笨,也最有效的方法——榜樣和利益。
他下令,所有屯墾營,必須劃出至少三成土地,強製種植番薯,並納入考核。
同時,他讓布政使司出麵,與成都城內幾家大酒樓洽談,高價收購番薯,製作成各式點心、菜肴,甚至由陸錚自己在公開場合品嘗,試圖引導風氣。
屯田之事,則伴隨著刀光劍影。
被編入“屯墾營”的士兵和降卒,在劃分好的田地上安營紮寨。
他們砍伐竹林、樹木,搭建起簡陋的窩棚,用繳獲和打造的簡陋農具,開始清理碎石、平整土地。
冬日土地堅硬,勞作異常辛苦,手掌磨出血泡是常事。但陸錚兌現了承諾,他們的口糧比普通士兵供應更足,偶爾還能見到一點油腥。
更重要的是,孫應元派人明確告知,這些土地未來的產出,與他們自身的收益掛鉤。
然而,平靜之下暗流洶湧。一些屯墾營選定的荒地,很快便有本地鄉紳拿著泛黃的地契找上門來,聲稱土地為其所有,隻是暫時荒蕪。
更有甚者,夜間會有冷箭射向屯墾營的哨塔,或者剛剛整理好的田壟被人惡意破壞。
“督師,查清楚了,是成都府南邊一個姓趙的鄉紳指使家丁乾的。他聲稱我們占了他的祭田,還煽動了一些族人前來鬨事。”孫應元彙報道,臉上帶著殺氣。
陸錚眼神冰冷:“祭田?張獻忠在時,他怎麼不去找張獻忠理論?如今王師來了,他倒想起祖宗產業了?”他頓了頓,“派一隊兵,去‘請’那位趙鄉紳過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本督要親自和他聊聊《大明律》中關於‘投獻’、‘隱匿田畝’以及‘襲擊官軍’的條款。
順便,查查他家和之前被剿滅的崇慶州寨堡有無關聯。”
陸錚要用法律和武力,雙重碾碎這些試圖阻礙新政的舊勢力。他知道,這必然會樹敵,但在生存麵前,他彆無選擇。
吏治的整頓,則在無聲處進行。
新任的四川布政使司參政,那位被陸錚看中的務實官員,帶著一批從陝西傅宗龍那裡借調來的、同樣以“實乾”著稱的佐貳官,開始雷厲風行地清查各府縣庫房、刑名。
他們不理會地方官送上來的“孝敬”,也不參與任何宴請,隻是埋頭核對著永遠對不上的賬冊,審理著積壓如山的案件。
數個貪墨賑濟糧、或是辦事不力、推諉塞責的知縣、主簿被迅速革職查辦,家產抄沒充公。
消息傳出,四川官場為之震動。他們原本以為陸錚隻是個會打仗的武夫,沒想到整治起內政來,手段同樣狠辣精準。
而來自北方的消息,則像這冬日的寒風一樣,不斷帶來刺骨的涼意。
錦衣衛的密報和朝廷轉來的邊鎮急遞都證實,皇太極在關外秣馬厲兵,規模空前。
蒙古諸部已被其降服或震懾,八旗勁旅頻繁調動,目標直指長城沿線。
朝中要求陸錚“速定川局,分兵北援”的呼聲越來越高,甚至有人舊事重提,質疑陸錚在四川“逗留不去”,有擁兵自重之嫌。
……
喜歡大明衛請大家收藏:()大明衛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