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守?謝尚政已言明兵力捉襟見肘,如何堅守?若薊鎮有失,京師門戶洞開,屆時悔之晚矣!”
“可若浪戰失利,精銳儘喪,局麵將更不可收拾!”
爭論持續了半夜,最終,在周太後的決斷下,朝廷發出了第一道指令:命令京營進入最高戰備,抽調部分精銳前出至通州待命。
嚴令薊鎮、宣大、山海關堅守,儘可能消耗敵軍;火速行文山西、保定、山東等地,要求其抽調兵馬,向京師方向靠攏,聽候調遣。
同時,一份措辭嚴厲、要求陸錚“速籌良策,或派兵北援,或勠力破敵以分虜勢”的廷寄,也以六百裡加急發出,直奔漢中。
……
漢中,總督行營。
陸錚幾乎在接到北方第一份軍報的同時,也收到了來自朝廷的廷寄。
他沒有像京城那樣召開大規模的會議,隻是召集了核心的參軍和幕僚。
行營內氣氛凝重。參軍將各方情報彙總後,沉聲道:“督師,虜兵三路並進,以中路皇太極本部對我薊鎮壓力最大,其勢雖緩,但其心甚堅。
宣府、山海關亦被牢牢牽製。朝廷方寸已亂,既欲堅守,又催我進兵。”
陸錚站在巨大的沙盤前,目光銳利。他指著薊鎮的方向:“皇太極這是陽謀。他知道我軍主力分散,更知道我若傾力北援,則四川必亂。他逼我做出選擇。”
陸錚沉吟片刻,果斷下令:
“第一,立刻以我的名義,行文陝西傅宗龍巡撫。告知他北疆緊急,著我令,陝西防務由其全權統籌,務必確保邊鎮穩固。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尤其是延綏方向,嚴防蒙古部落趁火打劫。可酌情將部分駐防漢中之陝西籍官兵,交還其指揮,以增強其實力。”
此舉既支援了陝西,也避免了直接分兵北上的壓力,將球踢回給朝廷和傅宗龍)
“第二,給曹變蛟去令。其所部北援先鋒營,即刻離開南陽,向北移動至衛輝府一帶。
依舊是待命,但姿態要做足,做出隨時可北上進入北直隸或山西的態勢,以安朝廷之心,也可在一定程度上牽製虜兵,使其不敢全力攻關。”
“第三,回複朝廷廷寄。奏稱臣已嚴令川陝諸將嚴守,並已派遣曹變蛟部前出至河南衛輝,隨時聽候朝廷調遣。
然川中初定,張逆殘部未清,若主力儘出,恐西南有變,動搖國本。
懇請朝廷統籌全局,授予臣臨機專斷之權,以便依據虜情變化,做出最有利之策應。”
陸錚的策略清晰而冷靜:固守根本,有限前出,爭取主動,避免被朝廷和戰局牽著鼻子走。
他深知,在皇太極這勢大力沉的第一擊麵前,盲目投入所有籌碼是極其危險的。
命令發出,信使再次奔馳。漢中行營如同一顆強勁的心臟,通過四通八達的驛道,將陸錚的意誌輸送到各方。
戰爭的齒輪,在北方邊牆的碰撞與煎熬中,在各方勢力的博弈與算計中,緩慢而殘酷地向前推進著。
每一份八百裡加急,都承載著前線的血火與後方的焦慮,共同編織著這幅龐大而沉重的戰爭圖卷。
……
喜歡大明衛請大家收藏:()大明衛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