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後,通往郊外軍屯的路上
陸錚隻帶了少量親隨,騎馬前往郊外的軍屯視察。他沒有通知當地官員,隻想看看真實的情況。
田野裡,禾苗長勢確實喜人,一些士兵正在老農的指導下小心翼翼地除草、施肥。
陸錚看到有士兵因為笨拙的動作引來同伴的善意的哄笑,也看到有士兵在休息時,拿出隨身攜帶的乾糧與附近村落跑來好奇張望的孩童分享。
但他也注意到,部分屯田區域的水渠維護並不儘如人意,有一段渠壩甚至有輕微塌陷。
陸錚勒住馬,指著那段水渠對親隨隊長趙大勇說:“記下來,回去後讓工房立刻派人來修繕。
告訴負責此處的軍官,若下次再來見此情形,革職查辦。”
在一處屯田營地,他下馬與幾個正在歇息的士兵閒聊,詢問他們屯田的感受,軍餉是否按時發放,家中可有困難。
士兵們起初有些拘謹,見總督態度隨和,才漸漸打開話匣子,有人抱怨勞作辛苦,有人擔憂家中田地,也有人覺得自給自足挺好,至少吃飽穿暖。
陸錚耐心聽著,不時點頭。他沒有空泛地安慰,隻是說道:“屯田辛苦,本督知曉。
但諸位想一想,我們在此流汗,是為了讓川陝的百姓,讓我們的家人,將來能永享太平,不用再擔心東虜的鐵騎和流寇的刀兵。
這田裡的每一粒糧食,將來都可能救活一名袍澤,多殺一個敵人。”他目光掃過這些年輕或不再年輕的麵孔,“這天下,沒有白吃的飯,也沒有白打的仗。
我們現在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在為那個太平日子添磚加瓦。”
士兵們沉默著,咀嚼著這些話。他們或許不能完全理解總督宏大的理想,但他們能感受到那份真誠與重量。
陸錚微服探訪軍屯,體察兵情民情,既發現問題,也試圖凝聚人心,將個人命運與集團目標聯係起來。
……
夕陽西下,陸錚才風塵仆仆地回到行轅。沈繼榮早已等候多時,臉上帶著一絲凝重。
“督師,剛收到曹變蛟將軍從潼關發來的急報。
他派出的哨探在洛陽以西發現大隊人馬調動跡象,旗號混雜,有流寇,也有疑似河南本地兵馬。
目的不明,但方向似乎是朝著潼關而來。曹將軍已加強戒備,並請求指示。”
陸錚腳步一頓,眉頭微蹙。他走到沙盤前,目光落在潼關與洛陽之間的廣袤區域。
流寇與河南本地兵馬混雜?這絕非好兆頭。河南局勢混亂,地方勢力盤根錯節,若與流寇勾結,或是被其利用,對潼關將是巨大威脅。
“給變蛟回信,”陸錚沉吟片刻,果斷下令,“令他繼續加強偵察,務必弄清這股勢力的具體規模、構成和真實意圖。
關防務必萬無一失,但未得我將令,不可輕易出關浪戰。
同時,將此軍情通報給賀人龍和周吉遇,令他們提高警惕,嚴防張獻忠部趁機作亂。”
陸錚頓了頓,補充道:“再以我的名義,行文河南巡撫儘管知道可能沒什麼用),詢問洛陽以西兵馬調動情況,提醒他注意轄內治安,勿使流寇坐大。”
處理完這突發軍情,陸錚才感到一陣強烈的疲憊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