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點子上了。”陸錚點頭,“光有悍勇和紀律,不足以克敵。我們需要更有效的戰法,更嫻熟的配合。”
陸錚指著校場上正在演練的部隊,“從明日起,安北軍所有操練,增加兩個科目:一,在各種複雜地形下,步兵方陣應對騎兵反複衝擊的防禦與反擊演練。
尤其注重火銃手與長槍手、刀盾手之間的協同保護與輪替射擊。
二,以哨約百人)為單位,進行山地、林地、村落等環境的對抗演練,錘煉小股部隊的獨立作戰與隨機應變能力。
我不要他們隻會站樁輸出,我要他們能在任何環境下生存、接敵、殲敵!”
“末將明白!”孫應元眼中閃過興奮之色,他深知這些貼近實戰的演練意味著什麼。
陸錚並未停留在安北軍。接下來的日子裡,他馬不停蹄,視察了曹變蛟駐防的潼關前線,親自觀看了守軍利用關城地利和預設工事進行的防禦演習。
並對火炮配置、滾木礌石投放、以及出擊反擊的時機提出了具體要求。
他又檢閱了賀人龍麾下用於機動作戰的部隊,強調行軍速度和戰場偵察的重要性。
在講武堂,陸錚對即將畢業分配的三期學員發表了不同於以往的訓話。
“你們即將奔赴各軍,擔任哨、隊級軍官。我要你們記住,你們不僅是命令的執行者,更應是士兵的表率、戰場上的頭腦!
不僅要熟知操典,更要懂得臨機決斷!今後,講武堂的考核,不再僅僅是沙盤推演和陣法演練,更要加入野外生存、敵情研判、小隊戰術指揮等實課!
我要的軍官,是能帶著士兵打勝仗、活下來的軍官!”
他的要求被迅速轉化為一道道具體的命令和新的訓練大綱,下發至川陝各軍。
一時間,各地軍營、校場的訓練強度陡然提升,更加注重實戰化和協同性。
軍官們開始帶著士兵研究地形,討論戰術,而非僅僅機械地重複隊列。
與此同時,陸錚對軍工體係的關注點也更為集中。他再次來到龍安府,召見了負責軍工的官員和幾位大匠。
“新式火銃的射速和可靠性,是當前第一要務!”陸錚拿起一支製式鳥銃,“不必好高騖遠追求射程和多發,先給本督解決啞火、炸膛和裝填慢的問題!
銃管鋼材的韌性、鑽膛的精度、火藥顆粒的均勻度,這些都是根基。
還有,火炮的機動性,能否設計更輕便的炮架?便於野外快速部署和轉移?”
陸錚將有限的資源和工匠的精力,引導到解決當前最緊迫、最能直接提升戰力的技術難題上,而非分散去搞那些看似前景遠大卻遠水解不了近渴的“奇技”。
這一係列舉措,如同給整個川陝軍事機器擰緊了發條。
從高級將領到基層士卒,都清晰地感受到了大戰將至的緊迫感和督師力求實效的決心。
軍隊的戰力,在這種聚焦於“打得贏”的務實導向下,開始進行著更深層次、更貼近實戰的蛻變。
陸錚深知,內部的新政成果需要強大的武力來扞衛,而即將到來的風暴,將是對他這支傾注心血打造的軍隊最無情的檢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