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漢中仿佛一個巨大的蒸籠。儘管樹上的知了聒噪不休,總督行轅的書房內卻異常安靜,隻有冰盆融化的水滴聲和陸錚翻閱文書的沙沙聲。
來自北方的警訊如同無形的鞭子,驅使他以更高的效率處理著軍政事務。
陸錚的日常生活,已然形成了一種與時間賽跑的固定節奏。
清晨天色未明,他便起身,在庭院中練習一套融合了現代格鬥技巧的拳法,既為強身,也為保持身體的敏銳。
隨後便是雷打不動的晨議,聽取沈繼榮彙總的各地簡報,迅速做出批示。
上午,陸錚或視察軍營,觀看新式戰法的操演;或前往講武堂,親自為軍官講解戰術案例。午後是批閱文書的時間,直到日頭偏西。
這日晚膳後,陸錚難得沒有立刻回到書房。
兒子陸安已經兩歲多了,正是活潑好動、咿呀學語的年紀。
小家夥舉著一個木雕的小馬,搖搖晃晃地跑到陸錚麵前,口齒不清地喊著:“爹爹…馬…跑…”
陸錚冷峻的臉上難得露出溫和的笑意,他俯身將兒子抱起,放在膝上,拿著那小木馬,模仿著奔跑的姿態,逗得陸安咯咯直笑。
妻子蘇婉清端著一碗冰鎮過的綠豆湯走來,看著父子倆的互動,眼中帶著滿足,卻也有一絲難以掩飾的憂慮。“夫君,近日看你愈發清減了,可是北邊…”
陸錚接過綠豆湯,示意她不必多說。“無妨,些瑣事罷了。”他不想讓家眷過多擔憂軍國大事。
他逗弄著懷中的陸安,心中卻是一片清明。這溫馨的天倫之樂,正是他奮力搏殺所要守護的,但也正因為要守護這一切。
他不得不時刻繃緊心弦,將自己絕大部分精力投入那無儘的政治與軍事漩渦之中。這份溫馨,短暫而珍貴。
然而,樹欲靜而風不止。就在陸錚於川陝秣馬厲兵之際,遙遠的北京城,針對他的風浪再次掀起。
這一日紫禁城乾清宮朝會,氣氛沉悶。年輕的鹹熙帝坐在龍椅上,垂簾後的周太後也默不作聲。
兵部尚書王洽剛剛稟報了遼東觀察到清軍異動的情況,請求朝廷預作準備,增撥糧餉。
話音剛落,一位禦史便出班奏道:“陛下,太後!北虜異動,確需警惕。
然我大明如今內有流寇未靖,外有強敵環伺,正當上下同心,共度時艱之際。
臣聞川陝總督陸錚,坐擁二十萬精兵,糧餉充足,卻隻顧經營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對朝廷詔令陽奉陰違。
更兼在地方推行苛政,任用酷吏,致使士林怨懟,民怨暗湧。如今北疆有事,正需其出兵出糧,為國分憂,豈能坐視不理?”
這番言論立刻得到了幾位江南籍官員的附和。他們不敢直接否定備戰,卻將矛頭巧妙地引向了陸錚。
指責其“擁兵自重”、“不顧大局”,試圖將備戰不力的責任提前推到他身上,並逼其消耗川陝的財力物力。
……
喜歡大明衛請大家收藏:()大明衛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