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會戰落下帷幕,荒原的喧囂逐漸平息。
春播的種子埋入土裡,隻待時光和雨露的灌溉。
營部的喇叭在清晨的微風中不斷響起。
喇叭聲中,周紅梅和夏時靖用飽含激情的語調,播報著這次墾荒大會戰中的先進事跡。
“坎土曼大王”張遠發:這位退伍老兵自製了一把3.5公斤重的大坎土曼,刃口加寬、木柄加長,專為凍土設計。他日均開荒1.8畝,效率是普通人的兩倍以上,連續七天打破連隊紀錄,被授予“勞動模範”稱號。人們說:“老張一出手,石頭都低頭。”
鐵姑娘排長李秀蘭:來自滬市的女知青,帶領十名女知青組成了突擊隊,在沙礫遍布的北坡連續奮戰12天,硬是用手刨、肩扛的方式平整出15畝可耕地。全排榮立集體三等功。
夜鷹班班長王建軍:班長王建軍發現,午後地表太曬,土塊發燙難挖;而夜間露水浸潤後,土壤鬆軟,效率反而更高。於是他主動請纓,帶領全班在月光下開荒。他們打起馬燈,哼著《南泥灣》,一鋤一鋤向前推進。短短七十二小時,他們多墾出四畝半荒地,創下單班開荒紀錄。
......
夜幕降臨,勞累了一天的知青們回到宿舍。
煤油燈下,有人在寫家書,有人在縫補衣物,
劉連福,借著微弱的煤油燈光認真地給滬市的爸媽寫信。
“爸爸、媽媽:我們的大會戰勝利結束了……這一個多月,我瘦了十幾斤,但肩膀硬了,心也踏實了。以前在家總覺得吃點苦就委屈,現在才明白,什麼叫‘紮根邊疆,建設祖國’。兒子沒有給你們丟臉。”
一代人以青春為犁,以信念為種,在這片荒原上刻下了一個時代的印記。
……
在春播結束後,周營長特地私下表揚了顧清如,
“小顧,這次春播借種的事,多虧了你提的好辦法,解了燃眉之急。我沒料到你一個衛生員,能想到生產上的事。”
顧清如淺淺一笑,“之前在連隊經常去牧區巡診,和牧民交流多了就有留意到。也是會上才想起來的。”
她從帆布包裡取出一個裝訂整齊的冊子:“周營長,我還有件事想請您看看。”
她遞上的是一本手寫的《連隊防疫實操辦法》,裡麵內容都都是她這次農場防疫總結的經驗,比如如何識彆病畜、如何配製簡易消毒水、如何隔離、如何上報等。
顧清如解釋,師部提出這次試點想要在全師推廣,她就基於這次農場抗疫,總結了一些經驗辦法。
周營長認真看完了,點點頭:“你這個思路是對的。我們基層最缺的就是‘能落地’的東西。這樣,我幫你報到團裡。”
走出辦公室時,顧清如腳步輕快了許多。
她知道,這份報告不會讓她立刻升職或調走,但它是一種影響力,能讓她的聲音被聽見。
大會戰結束,農活稍緩,顧清如也難得有了幾天休息時間。
連著一個多月起早貪黑巡診、采藥、寫記錄,如今終於能好好休整一下,她整個人都鬆快了不少。
趁著空閒,她回到辦公室,把這段時間的收獲好好理了一理。
巡診的路上她采集了不少藥材,曬得乾乾的,有的已經碾成細末,有的分門彆類包好;農場采藥隊采的用不上藥材,挑剩下、覺得“不值當”的野藥材,她也沒舍得扔,悄悄收進空間,洗乾淨,晾曬,炮製。
如今,藥堂的櫃子裡整整齊齊碼滿了曬乾、炮製好的藥材,每格都貼著她親手寫的標簽:柴胡、防風……
一拉開藥櫃,滿滿當當。看著心裡踏實。
看著看著,她忽然想起前兩天郭慶儀說的話,劉玉香被家委會當眾批評,做了檢討,這事能成,多虧了李嫂子主持公道。
這份情,不能忘了。
“人家替我說了話,擔了責任,我總得登門道個謝。”
顧清如去了一趟團部。
劉淑芬一聽,放下手裡的活,陪著她一起走了一趟李菊香家。
顧清如手裡拿著一個藍布包,是帶給李菊香的禮物。
聽劉淑芬說李菊香的兒媳剛生產,她準備了一罐奶粉,孩子用得上;另一個是她特意配的一副調理氣血的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