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咚咚咚——”
一陣敲門聲後,屋內腳步聲響起。
開門的正是王靜嫻,她穿著一件灰藍色列寧裝,領口彆著一枚小小的像章。
見門外站著的是一位陌生的女同誌,她微微一怔:“同誌,你找誰?”
顧清如笑道,“王同誌您好,我是三營營部衛生員顧清如。”
王靜嫻眼神微微一動,上下打量了她一眼,忽然笑了:“哦,是你啊,顧同誌!前陣子兵團報紙上登過你的事跡,我看過那份報紙,這麼一看果然是你。”
她說著側身讓開:“快請進,請坐。”
顧清如跟著王靜嫻走進家,竹籃放在腳邊,規規矩矩坐在沙發上。
她背脊挺直,雙手放在膝上,不東張西望,也不伸手碰桌上的搪瓷缸、針線筐。
光是這份守規矩,就讓王靜嫻心裡點了頭。
那些家屬院裡的老嫂子們,來了以後總是四處張望,
不是“這布哪買的”,就是伸手摸沙發套厚不厚,更有甚者,翻起相冊就問:“這是你家老江?”
還有的大嗓門,“哎呀,團長家收拾的就是不一樣啊。”
“大城市來的就是不一樣,布置的老好了。”
......
王靜嫻給她倒了杯熱水遞過去:“喝口暖暖。”
接著,她落座,笑盈盈的說,“顧同誌,早就聽說你了,這次農場防疫,又立了大功,小小年紀,真是不一般。”
顧清如接過茶缸,抿了一口熱水,笑著說,“謝謝您,真是謬讚了。”
說著,她提起竹籃,輕輕放在矮桌上,解開毛巾一角,裡麵是一小袋曬的杏乾蓋在上麵,像是隨手帶的零嘴。
“前陣子我弟弟上學的事,麻煩了王主任一家,還惹出一些風波。李嫂子說,這件事還讓您費心出麵調解,一直想當麵道謝,又怕唐突。今天帶了點家鄉的小東西,不值什麼錢,隻是點兒心意,請您彆嫌棄。”
王靜嫻看了一眼竹籃的杏乾,沒太在意。
剛來兵團隨軍時,這類“人情”她見得太多:雞蛋、醃菜、鞋襪……大多是想求什麼的前奏。
不過眼前這位不一樣,顧清如剛在農場立了功,她不介意和這樣有能力的年輕人多交好、走得近一點。
王靜嫻點點頭:“你太客氣了,劉玉香傳瞎話的這種風氣,在我們家屬區就必須刹住。同誌們在前線流汗出力,我們後方要是還搞這套傳瞎話、拉關係的把戲,傳出去像什麼話?組織威信何在?”
“你今天來,這份心意我領了,以後經常來家裡坐坐。”
見目的達到,顧清如也沒多留,起身告辭,
“那我就不打擾您休息了,改日再來拜訪。”
王靜嫻意外之於客氣挽留了幾句。
人走後,王靜嫻收拾桌子,才把那籃子上蓋著的藍布掀開。
發現那包杏乾下麵,還躺著一本書和一個小鐵罐子。
拿起書來看看封皮,竟是一本魯迅詩集。
這本書她也有,曾反複抄錄其中詩句。可隨軍千裡,行李受限,最終忍痛舍下許多書,這本便不在行囊中。沒想到,竟有人同她一樣愛讀魯迅。
她又拿起那一小鐵罐茶葉,擰開蓋子,一股香氣撲鼻而來。她隻聞一下,便認出來了:這是明前龍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