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調出另一組數據,這是關於星艦建造所需材料的詳細清單,
“以我們目前儲備的最高等級結構材料,特彆是星塵合金的現有庫存及可預見的短期產量,
在不影響其他核心項目的前提下,能夠支持的產能是…”
她在半空中劃出一道光線,數據重組後顯示出兩個選項:
“選項a:建造五艘尺寸比鯤鵬號縮小約20的次一級多功能星際飛船。”
“選項b:建造四艘與鯤鵬號現有規模和配置相當的同級彆星艦。”
何強沉默片刻,思考著這兩個選項的利弊。
星艦數量對於太陽係內的多點部署至關重要,但單艦性能的強弱卻關係到未來可能的星際衝突中的生存幾率。
“林文軒的意見是什麼?”何強詢問道。
作為乾坤之域的戰略分析專家,林文軒已經開始參與部分重大決策的製定。
嫦娥立即建立了與林文軒的加密通訊。
屏幕上出現了這位年輕戰略家的麵容,他穿著一件深色工作服。
“老板,根據我的分析,目前我們的戰略重心應該放在地球和火星上,進行技術突破和力量積累。”
林文軒簡明扼要地表達了自己的觀點,“在未來可能麵臨的威脅麵前,我認為單艦性能的極致性比艦隊規模更為關鍵。
特彆是需要考慮潛在對手的技術水平,我們需要確保每一艘星艦都具備足夠的科技優勢。”
何強點頭:“嫦娥,你的看法?”
“從純邏輯角度分析,我讚同林文軒的觀點。”
嫦娥回答道,“短期內,我們更需要質量而非數量。
優先確保單艦的先進性,可以為未來批量生產奠定更堅實的技術基礎。”
何強作出了決定:“那就這樣定了。
我們優先確保單艦的先進性和作戰效能。
集中資源,建造三艘與鯤鵬號同級彆,但在動力、防禦和武器係統上進行全麵升級的旗艦級星艦。”
他在空中劃出一道弧線,調出鯤鵬號的詳細設計圖,開始進行修改:
“剩餘的材料,用於製造更小型的、功能特化的無人太空工程平台和探測器。
這些小型平台可以為我們在太陽係深處進行資源勘探和初步開發,為未來更大規模的星艦建造積累資源。”
“要實現同時建造三艘星艦的目標,現有的海底船塢生產線必須進行再次升級和擴容。”
何強走向大型全息地圖,調出了海底基地的建造藍圖,
“我需要它能夠同時支持至少兩艘級星艦的核心結構並行建造,
並且具備對更複雜、更大型部件的精密加工能力。”
嫦娥立即配合何強的思路,調出了船塢升級的初步方案:“根據您的要求,對船塢進行模塊化擴展。
增加兩條獨立的重型結構件組裝線,並升級現有的能量供應和材料輸送係統,預計需要兩周時間完成改造。”
何強滿意地點頭:“執行把!改造完成後,三艘星際飛船就可以同步開始建造了!”
就在這時,一個新的通訊請求在主屏幕上閃動。是李穎教授。
“接通。”何強命令道。
屏幕上出現了李穎的麵容,比起幾天前,她看起來更加精神煥發。
“老板!太初計劃已經取得重要進展。”
李穎語速很快,顯然是被工作成果所激勵,“已完成第一批基因強化實驗體的篩選標準製定,並進行了初步的候選人評估。”
何強立即調整了工作重心:“詳細說明。”
李穎調出了一份詳細的報告,其中包含了複雜的基因圖譜和評估指標:
“這套篩選標準綜合了三大超級基因的最新解析成果、您自身鴻蒙道基的進化數據部分理論。”
何強仔細查看著這些篩選標準,這與他當初所經曆的基因融合過程有很大不同。
他的過程充滿了未知和風險,而李穎設計的方案則更加科學、係統。
“根據我們的評估模型,”李穎語氣中帶著輕微的期待。
“我認為核心五人組——我自己、維斯教授、索菲亞、沃爾科夫和林文軒——的各項指標均遠超普通成員。
我們對乾坤之域的忠誠也毋庸置疑,理論上是最適合進行第一批次、風險相對可控的基因優化實驗的候選人。”
何強陷入了沉思。李穎的建議合情合理。
對核心團隊成員進行基因強化,無疑能大幅提升他們的工作效率、延長他們的科研壽命,並進一步增強他們對“乾坤之域”的歸屬感。
但基因改造,尤其是融合多種超級基因精華的深度改造,其風險不容小覷。
他想起了自己融合“鴻蒙道基”時的那段瀕臨死亡的經曆,那種每一個細胞都被撕裂重組的痛苦,至今記憶猶新。
“李穎,”何強最終開口,“你的建議我認真考慮了。
我同意核心五人組應當優先考慮進行基因強化,但我希望看到一個更廣泛的候選名單。”
他直視著屏幕中李穎“準備一份不超過五十人的初步候選名單,除了核心五人組,再從集訓中表現最突出的、
精神意誌最堅定的年輕科學家和工程師中挑選一部分。我要親自對這份名單進行最終審核。”
“明白了,老板”李穎點頭,眼中閃過一絲興奮,“我們會立即著手準備這份名單,並完善相應的基因改造方案。”
通訊結束後,何強走向主控室的落地窗,俯瞰著下方正在作業的巨型海底工程平台。
“嫦娥,船塢改造工作提前開始,同時,讓李穎的團隊加速候選名單的篩選過程,目標是一周內確定第一批神啟者。”
嫦娥點頭:“已經下達相關指令,爸爸。”
伴隨著海底基地的運行聲,起源島的科技引擎已然全麵啟動。
喜歡超神之自研戰錘40k科技請大家收藏:()超神之自研戰錘40k科技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