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東大都護府的港口已是旌旗獵獵,五十艘大型海船並排停靠在碼頭,船身漆成玄黑色,甲板上整齊排列著手持橫刀的唐軍士兵,甲胄在陽光下泛著冷光。李靖與劉仁軌正站在旗艦的船頭,檢查著最後的出征準備——三萬後備軍已全部登船,糧草、武器、淡水也已清點完畢,隻待李世民的聖旨下達,便能揚帆起航,跨越滄海征討倭國。
而此時的長安,太極殿內的氣氛卻比安東更加凝重。一名渾身是血的信使跪在殿中,手中高舉著一份染血的奏報,聲音嘶啞地喊道:“陛下!不好了!我大唐在倭國的商隊,遭到倭國大名的瘋狂屠殺!除少數人逃到裴安將軍的據點外,其餘商隊成員幾乎全部陣亡,貨物也被洗劫一空啊!”
“什麼?!”李世民猛地從龍椅上站起身,快步走下台階,一把奪過奏報。奏報上的字跡已被鮮血浸透,模糊不清,卻仍能看清“屠殺”“陣亡”“裴安據點被圍”等字眼。李世民的手不住地顫抖,眼中瞬間燃起怒火。
殿內的大臣們也炸開了鍋。崔知溫等關東世家大臣更是氣得渾身發抖,崔弘業跪倒在地,淚水縱橫:“陛下!倭人如此殘暴,殺害我大唐子民,此仇不共戴天!求陛下即刻下令,出兵倭國,將那些凶手碎屍萬段,為死去的世家子弟報仇!”
“求陛下出兵!滅了倭國!”滿朝大臣紛紛跪倒,齊聲呐喊,聲音震得殿頂的瓦片都微微作響。李世民看著眼前群情激昂的大臣,深吸一口氣,正準備開口下旨,內侍突然進來稟報:“陛下,倭國使臣藤原不比等求見,說有要事稟報,還帶來了倭國天皇的請罪國書。”
“請罪國書?”李世民冷笑一聲,“朕倒要看看,他們能說出什麼花來!宣他進來!”
藤原不比等快步走進殿內,一進門就跪倒在地,雙手捧著一封用絲綢包裹的國書,額頭緊緊貼在地上:“外臣藤原不比等,叩見大唐皇帝陛下!我倭國天皇聽聞大唐商隊在倭國遭遇不幸,心中悲痛萬分,特命外臣前來請罪,並獻上國書,向陛下解釋緣由!”
內侍將國書呈給李世民,李世民展開一看,臉色越發陰沉。國書中寫道:“大唐商隊在倭國經商期間,與本土商人因利益分配產生矛盾,天皇與裴安將軍多次調解,卻始終無法化解。不料,部分不服從天皇管轄的大名,勾結本土商人,私自調動兵力,圍殺大唐商隊與裴安將軍的據點。天皇得知消息後,雖立即派兵救援,卻為時已晚——大唐商隊幾乎全軍覆沒,裴安將軍在混亂中下落不明,恐已不幸陣亡。天皇對此次事件深感愧疚,願向大唐獻上白銀五十萬兩、珍珠百斛,賠償大唐商隊的損失,並懇請大唐皇帝陛下寬恕。”
這封國書,看似是請罪,實則是在為天皇開脫——將所有罪責都推到“不服從管轄的大名”身上,還編造了“天皇派兵救援”的謊言,甚至暗示裴安已死,試圖封堵李世民征討倭國的借口。
李世民將國書扔在地上,一腳踩了上去,語氣冰冷:“不比等!你以為這樣一封謊言連篇的國書,就能讓朕寬恕倭國的罪行嗎?裴安將軍若是真的陣亡,朕定要讓整個倭國為他陪葬!”
藤原不比等嚇得渾身發抖,連忙磕頭求饒:“陛下息怒!天皇是真心悔過,絕非有意欺騙陛下!那些不服從管轄的大名,本就是倭國的禍害,天皇也早想將他們鏟除!若是大唐願意出兵,天皇願配合大唐,提供那些大名的情報,助大唐剿滅凶手!隻求陛下在出兵後,能保護天皇與皇室的安全,不要遷怒於無辜的皇室成員!”
李世民眯起眼睛,心中快速盤算——倭國天皇的請求,正好給了他一個“名正言順”出兵的理由。若是直接征討倭國,恐會被人詬病“恃強淩弱”;但若是以“為大唐商隊複仇、剿滅叛亂大名”為名出兵,既能得到朝野上下的支持,又能在平定倭國後,順勢控製天皇,將倭國納入大唐的勢力範圍。
“朕可以答應你的請求。”李世民語氣緩和了些,“朕會派遣大軍前往倭國,剿滅那些參與圍殺大唐商隊的大名,為死去的子民報仇。但朕有一個條件——天皇必須儘全力尋找裴安將軍及其他幸存的大唐子民,若是找不到,或是朕發現天皇有任何隱瞞,後果自負!”
藤原不比等大喜過望,連忙磕頭謝恩:“謝陛下!外臣定將陛下的旨意傳達給天皇,天皇定會全力尋找裴安將軍與幸存者!”
李世民揮了揮手,讓內侍將藤原不比等帶下去,隨後對大臣們說道:“傳朕旨意,命李靖、劉仁軌率領大軍,即刻起航前往倭國!大軍登陸後,首要任務是剿滅參與圍殺大唐商隊的大名,其次是尋找裴安將軍與幸存者,最後是協助天皇穩定倭國局勢。切記,大軍在倭國不得濫殺無辜,但若遇到抵抗,可格殺勿論!”
“臣等遵旨!”大臣們齊聲領命,心中都對即將到來的東征充滿期待——這不僅是為大唐商隊複仇,更是大唐開拓海外疆土的重要一戰。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旨意很快通過快馬傳到安東大都護府,李靖與劉仁軌接到旨意後,立即下令揚帆起航。五十艘大型海船載著三萬唐軍,緩緩駛離港口,朝著倭國的方向而去。海風卷起船帆,將大唐的旗幟吹得獵獵作響,仿佛在宣告著大唐的威嚴即將降臨倭國。
而長安城內,裴安“恐已陣亡”的消息,也很快傳到了高陽公主府、永嘉公主府與裴安的彆院。
永嘉公主府內,永嘉正坐在窗前,手中拿著裴安臨走前送給她的玉佩,思念著裴安的模樣。當侍女將消息告訴她時,她手中的玉佩“啪”地一聲掉在地上,摔成了兩半。“你說什麼?裴安他……他死了?”永嘉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聲音顫抖地問道。
“公主,外麵都在傳,裴安將軍在倭國的據點被圍,混亂中下落不明,大概率已經陣亡了……”侍女低著頭,聲音哽咽。
永嘉猛地站起身,衝出府門,朝著太極宮的方向跑去。她要去找李世民,她要親自問清楚,裴安是不是真的死了。可剛跑到宮門口,就被左金吾衛的士兵攔住了。“公主,陛下有旨,您不得出宮,還請回府。”士兵躬身說道。
“讓開!我要見皇兄!我要去找裴安!”永嘉瘋狂地推搡著士兵,淚水止不住地往下流。可士兵們卻紋絲不動,隻是默默地將她攔住。永嘉見無法衝出宮門,便坐在宮門口的台階上,失聲痛哭:“裴安!你不能死!你答應過我,要回來娶我的!你快回來啊!”
裴安的彆院內,雲兒與柒兒正坐在桌邊,整理著裴安喜歡的書籍。當府中的親兵將消息帶回時,雲兒手中的書“嘩啦”一聲掉在地上,她眼前一黑,直接暈倒在地。柒兒連忙扶住她,淚水瞬間湧出:“雲兒姐!你醒醒!裴郎不會有事的!他一定還活著!”
親兵們也紛紛跪倒在地,齊聲說道:“兩位姑娘放心,我們願意前往倭國,尋找將軍的下落!就算拚了性命,也要把將軍找回來!”
柒兒擦了擦眼淚,點了點頭:“好!我們現在就去找陛下,請求陛下讓我們跟著大軍一起去倭國!”可當她們來到太極宮門口時,卻和永嘉一樣,被左金吾衛的士兵攔住了——李世民早已下令,禁止她們前往倭國,並派左金吾衛監管她們的府邸,防止她們私自離開。
高陽公主府內,高陽正坐在梳妝台前,看著鏡中憔悴的自己。自從與裴安絕交後,她就刻意壓抑著對裴安的思念,可當聽到裴安“陣亡”的消息時,她的心還是像被刀割一樣疼。她猛地站起身,快步走到書架前,拿出一個精致的木盒,裡麵裝著裴安當年送給她的那支毛筆。
“裴安,你真的就這麼死了嗎?”高陽撫摸著毛筆,淚水滴落在木盒上,“你答應過我,要讓我看到大唐的輝煌,你怎麼能說話不算數……”她沒有像永嘉、雲兒那樣哭鬨著要去倭國,卻讓人給李世民送了一封信,請求李世民“務必派專人尋找裴安及其他幸存者,活要見人,死要見屍”。
李世民收到高陽的信後,心中也有些動容。他知道,裴安不僅是他的得力將領,更是這幾位女子心中最重要的人。他當即下令,讓李靖與劉仁軌在倭國優先尋找裴安的下落,一旦有消息,立即傳回長安。
而此時的裴安,正率領著五百多名幸存者,在倭國的山川叢林中東躲西藏。自從從據點突圍後,他們就一直在躲避倭國大名的追擊。好在這片叢林地形複雜,樹木茂密,倭兵難以展開兵力,他們才得以暫時安全。
叢林中並不缺食物——樹上的野果、地上的野菜、小溪裡的魚蝦,都能讓他們果腹。他們隨身帶來的鹽和糖,也足夠支撐一段時間,因此沒有出現因饑餓而死亡的情況。但叢林中的危險也無處不在——毒蛇、毒蜂、沼澤,都成了他們的威脅。有一次,一名商隊護衛不小心踩進了沼澤,等到眾人反應過來時,他已經被沼澤吞噬,隻留下一隻手露在外麵,看得所有人都心驚膽戰。還有一次,十幾名士兵在尋找食物時,遭到了毒蜂的襲擊,雖然最終逃脫,卻也有三人因傷勢過重而死亡。
短短半個月,原本五百多人的隊伍,就隻剩下不到四百人。但剩下的人,卻更加團結——他們經曆了生死考驗,早已將彼此視為親人,心中隻有一個信念:活下去,等到大唐大軍到來。
這夜,裴安等人在一處峽穀中露營。峽穀兩側是陡峭的山崖,中間有一條小溪流過,相對比較安全。眾人搭建好帳篷後,大多疲憊地睡了過去,隻有幾名哨兵在峽穀口警戒。
裴安卻毫無睡意。他走到小溪邊,洗了把臉,看著水中自己的倒影——臉上滿是灰塵和傷痕,頭發也亂糟糟的,早已沒了往日的威嚴。他忽然想去峽穀旁邊的高地看看,或許能觀察到周圍的地形,找到更安全的藏身之處。
他示意警戒的哨兵不要跟隨,獨自一人沿著陡峭的山坡,慢慢爬上了高地。站在高地上,月光灑在身上,帶來一絲涼意。裴安抬頭望著天空,一輪圓月掛在夜空,周圍繁星點點,與大唐的夜空並無二致。可他知道,自己現在身處異國他鄉,隨時都可能麵臨死亡。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我以後的方向,到底是什麼?”裴安喃喃自語,心中第一次產生了迷茫。若是等到大唐大軍到來,平定了倭國,他或許會被李世民召回長安,繼續做他的將軍,參與到皇室與世家的博弈中,成為一枚任人擺布的棋子;或許會因為功績卓著,被封為王侯,卻也會因此引來更多的猜忌與算計。
他回首看向穀底的帳篷,燈火微弱,卻透著一絲溫暖。那些帳篷裡,住著他的親信、他的兄弟——李虎等兩百名大唐精銳,曾跟隨他出生入死;剩下的兩百名幸存者,也都是對他忠心耿耿的人。他們大多是光棍,在大唐沒有牽掛,若是自己選擇一條不同的路,他們會不會跟著自己?
忽然,一個念頭在他腦海中閃過——後世《水滸傳》中的李俊,在征討方臘後,不願留在朝廷做官,而是帶著童威、童猛等人出海,最終在暹羅建立了自己的國度,成為了一方霸主。這個念頭一旦出現,就像野草一樣瘋狂生長,再也無法抑製。
“大唐這個年代,東南海外大多是未開化之地,沒有強大的政權,隻有零散的部落。”裴安眼中閃過一絲光亮,“我帶著這四百人,手持大唐的堅甲利劍,憑借著遠超這個時代的戰術與經驗,輕輕鬆鬆就能拿下一塊屬於自己的土地,建立一個不受大唐管轄的國度!”
他越想越興奮——在那個國度裡,他可以製定自己的法律,讓所有人都能吃飽飯、有尊嚴地活著;他可以帶著手下,開拓疆土,發展生產,打造一個比大唐更加繁榮的地方;他可以和自己心愛的人,雲兒、柒兒、悠亞、美咲,一起過著安穩幸福的生活,不用再參與朝堂的爭鬥,不用再擔心被人算計。
“沒錯!這才是我想要的生活!”裴安握緊了拳頭,眼神變得無比堅定。之前的迷茫與困惑,瞬間煙消雲散,取而代之的是對未來的憧憬與期待。
他開始在腦海中規劃具體的實施步驟——首先,要等到大唐大軍登陸倭國,吸引倭國所有的注意力,然後趁機帶領手下離開倭國,前往東南海外;其次,要在離開前,儘可能多地收集物資,尤其是武器和糧食,還要尋找一艘足夠大的海船,確保能夠安全渡海;最後,要選擇一個合適的落腳點,最好是一個資源豐富、易守難攻的島嶼,然後逐步征服周圍的部落,建立自己的政權。
他還想到了手下的人——李虎等人對他忠心耿耿,肯定會跟著他;那些倭人私兵,早已把他當成了唯一的依靠,也會願意跟隨他;就算有少數人不願意離開大唐,他也不會強求,隻會給他們足夠的物資,讓他們等待大唐大軍的救援。
“現在要做的,就是耐心等待,做好準備。”裴安深吸一口氣,轉身朝著穀底走去。月光灑在他的身上,仿佛為他披上了一層銀色的鎧甲,讓他看起來更加威嚴、更加堅定。
回到峽穀後,裴安沒有立即將自己的想法告訴任何人——他知道,現在還不是時候。他隻是召集了李虎等幾名核心親信,對他們說道:“接下來的日子,我們要更加謹慎,密切關注周圍的動向。同時,要儘可能多地收集物資,尤其是武器、糧食和藥品,還要留意是否有合適的海船。我們不知道大唐大軍何時會來,必須做好長期堅持的準備。”
李虎等人雖然不知道裴安的真實想法,卻也感受到了他語氣中的堅定,紛紛躬身領命:“請將軍放心,我們定會做好準備,絕不辜負將軍的信任!”
裴安點了點頭,回到自己的帳篷。他躺在地上,卻毫無睡意,腦海中不斷勾勒著未來國度的模樣——那裡有寬闊的街道,有繁華的集市,有幸福的百姓,有他心愛的人。他知道,實現這個目標並不容易,會麵臨很多困難和挑戰,但他已經做好了準備。
喜歡重生大唐,在高陽公主府當牛馬請大家收藏:()重生大唐,在高陽公主府當牛馬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