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是自尋死路嗎?
此刻劉備麾下兵力有限。
主力仍在荊州。
諸葛亮、張飛、趙雲等人都未入川。
即便加上閻圃的四千人,總兵力也不過兩萬。
麵對十萬曹軍,無異於螳臂當車。
更何況。
劉備心知肚明。
這兩萬將士是他的根基。
若全軍覆沒,彆說奪取益州,怕是連荊州都守不住,隻能投奔江東苟活。
而曹操不同。
即便十萬大軍儘喪於此。
憑借北方九州的雄厚底蘊。
很快又能集結新軍南下。
因此。
避戰似乎是唯一選擇。
但曹軍豈會坐視不理?
即便固守葭萌關與五丁關,曹軍難道不會主動進攻?
一旦開戰。
劉備的益州大計必將擱淺。
這對他實現三分天下的宏圖而言,無疑是沉重打擊。
“士元,可有良策解此困局?”
劉備急切地望向龐統。
龐統沉思片刻。
緩緩說道:
“主公,眼下有三策可選。”
“下策,從魚腹浦撤回荊州,靜待曹營生變,再謀西川。”
劉備連連搖頭。
曹營眼下風平浪靜,縱然生變,怕也難撼動西川大局。
龐統輕輕頷首。
這所謂下策,不過是他臨時湊數之策。
若劉備當真采納此計,無異於自絕於天下爭霸之局。
中策,主公可選一員善守之將鎮守五丁關,阻滯曹軍攻勢。
同時親率主力揮師西進,直指成都。
永年先生及各地歸順文武,屆時必會響應主公。
再令荊州孔明、翼德、子龍三人率軍取道江州,與主公會師成都。
劉備未置可否,示意龐統繼續道出上策。
上策則是放棄五丁、葭萌二關防守。
傾全軍之力直取成都。
隻要拿下成都,便可儘收劉璋之兵。
屆時取漢中易如反掌。
但......
若曹軍趁機占據五丁關,再圖漢中恐需經年累月。
士元,上策若成固然大善。
可一旦失利,我軍恐有覆沒之危。
這兩萬兵馬是全部家底,劉備實在不敢孤注一擲。
龐統再次點頭。
他獻此三策,本就意在勸主公擇中而行。
憑五丁關天險,佐以良將鎮守。
縱使曹操舉兵來犯,亦當阻敵於關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