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確實要討伐江東,但僅是獨自出兵。
而楊修,不過是奉曹舒之命前來欺詐孫權罷了!
江陵城。
楊修快步入城。
身後滿載從孫權處騙來的物資。
糧草、軍械、戰船、鎧甲,應有儘有。
作為交換,孫權僅得曹營一句空口承諾。
呸!
不過是曹舒與曹操的口頭支持罷了!
若魏國已立,怕是要給孫權扣個“大魏吳王”的虛名!
將物資交由魯肅、潘濬打理後,曹舒笑問楊修:
“德祖此番出使江東,有何感想?”
楊修不屑道:
“主公,孫權麾下儘是庸碌之輩。”
“尤其顧雍、張溫等江東世家子弟,目光短淺,愚不可及。”
他本就恃才傲物,此番見江東文臣畏縮之態,更是嗤之以鼻。
曹舒卻笑道:
“德祖,猛虎有猛虎之道,鼠輩有鼠輩之謀。”
“孫權雖示弱,但與劉備之戰,勝算反而更大。”
楊修聞言愕然。
“主公為何這樣說?”
“劉玄德征戰沙場已有三十餘載。”
“怎會不懂兵法?”
“即便比不上丞相大人,也絕非孫仲謀能與之相提並論。”
“更何況,荊州軍來勢洶洶。”
“若戰事在荊南之地爆發,江東豈非更加不利?”
楊修的分析確實不無道理。
孫權的統兵才能確實遠遜於劉備。
但關鍵在於——
孫權不會親自領兵,而是交由陸遜指揮!
正如當年赤壁之戰時。
若江東統帥是孫權而非周瑜,
恐怕江東早已落入曹操之手。
如今,
即將與劉備對陣的是陸遜而非孫權。
陸遜的統兵之能,顯然勝過孫權許多。
加之,
因曹舒占據南郡,孫劉兩家都不敢輕易觸怒曹舒。
這注定孫劉之戰不會在南郡周邊展開,而將在荊南四郡打響。
原本的夷陵之戰,極可能轉變為荊南之戰。
依托湘江天險,江東水軍將獲得地利優勢。
而劉備一方,
漢中之戰時帶往益州的水軍已全軍覆沒於曹舒之手;
襄樊之戰中,關羽部眾或戰死或歸降。
如今劉備陣營,恐怕已無足夠水軍可用。
麵對楊修的疑問,
曹舒並未直接解答,
而是命他詳查孫劉兩家的內部人事關係。
對此,楊修頗感困惑。
但既是主公之命,他仍恭敬領命而去。
望著楊修遠去的背影,
曹舒眼中閃過一絲深意。
楊修才思敏捷,卻不通人情世故。
這倒也怪不得他——
出身天下望族弘農楊氏,
自幼錦衣玉食,金尊玉貴。
其父楊彪曆經黨錮之禍,懂得韜光養晦;
而楊修眼中卻無這般顧忌。
當年輔佐曹植時與曹舒的衝突,便可見一斑。
歸順後,曹舒惜其才華,始終著力栽培。
希望他不僅聰慧過人,也能通曉人情世故。
尤其是與同僚的相處之道!
畢竟,曹舒終將繼承大統。
屆時,楊修在朝中的地位必然舉足輕重。
即便曹舒願意庇護他,可若眾臣聯手排擠——
曹舒終究不可能為了他一人,讓其他心腹寒心。
因此,
自身強大才是根本。
曹舒交給楊修的任務,正是讓他在揣摩各方關係時,磨礪自己的處世智慧。
……
一日後
諸葛瑾抵達江陵城外。
身後的馬車內,端坐著兩位娉婷少女——
正是孫權的愛女孫魯班與孫魯育。
為何孫權突然遣二女前來?
因為他真的急了!
在孫權和劉備眼中,曹舒毫無信義可言,狡詐更勝曹操。
即便已向楊修輸送大批物資,孫權仍擔憂曹舒是否真會援劉。
如何破局?
常言道:
最牢固的關係,莫過於姻親!
孫權無法親自聯姻,便另辟蹊徑——
他要當曹舒的嶽丈!
一個女兒不夠?
索性將最寵愛的孫魯班、孫魯育一並送來!
這還怕拴不住曹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