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叫計件工資?”劉姐和張嫂一臉茫然。
“很簡單。”羅陽解釋道,“以後不再發固定工資了。你們每完成一件合格的成衣,就能拿到一塊錢的工錢。做得越多,拿得越多,上不封頂!”
一塊錢一件!
劉姐和張嫂在心裡默默算了一筆賬。
以前她們拿固定工資,一個月三十塊。
現在如果按照計件,隻要一天做兩件,一個月就能拿到六十塊!
要是再拚一點,一天做三件……
兩個人的眼睛瞬間就亮了,呼吸都變得有些急促。
“當然,”羅陽話鋒一轉,“如果有次品被檢查出來,不僅沒有工錢,還要扣錢。所以,質量必須保證。”
接著,他又拿出了另一項規定。
“關於裁剪,以後不能再憑感覺來了。”
他拿起粉筆,在一塊完整的布料上畫出了清晰的排版圖。
如何套裁,如何利用邊角料做口袋、做領襯……他把每一個環節都安排得明明白白。
“以後,所有裁剪都必須按照我畫的圖紙來。誰浪費了布料,也要從工資裡扣!”
兩項規定一出,劉姐和張嫂臉上的表情頓時變得嚴肅起來。
她們意識到,這個年輕的老板不是在開玩笑。
想多賺錢,就得拿出真本事,還得守規矩。
製度是死的,人是活的。
羅陽深知“胡蘿卜加大棒”的道理。
在製定了嚴格的規矩後,他又宣布了一個讓兩人驚喜的決定。
“我知道,計件之後大家會很辛苦。所以,從今天起,作坊給大家提供免費午餐,兩菜一湯,保證有肉!”
免費午餐!還有肉!
在這個年代,這可是國營大廠才有的待遇!
“另外,”羅陽看著兩人繼續加碼,“隻要咱們這個月的產量能突破一千件,我給每個人額外發二十塊錢的獎金!”
獎金!
劉姐和張嫂徹底被點燃了。
她們感覺渾身都充滿了乾勁。
改革的第一天,效果立竿見影。
作坊裡再也聽不到閒聊的聲音,隻有縫紉機“噠噠噠”的聲響。
但很快,羅陽又發現了新問題。
劉姐和張嫂雖然乾勁足,但她們的技術水平有限,很多新潮款式的縫紉技巧根本沒見過,做起來磕磕絆絆,效率很低。
羅陽看在眼裡,急在心裡。
這天下午,張嫂正在為一個“泡泡袖”的收褶發愁,弄了半天,褶皺都抽不均勻。
羅陽直接走了過去。
“張嫂,我來。”
他坐上縫紉機,腳下熟練地踩動踏板,雙手在布料上翻飛。
隻見他手指輕輕一帶一拉,再配合著縫紉機的速度,原本雜亂的布料在他手下瞬間形成了一串均勻又漂亮的褶皺。
整個過程,行雲流水,一氣嗬成。
旁邊的劉姐和張嫂全都看傻了眼。
她們怎麼也想不到,這個看起來文質彬彬的年輕老板,竟然還有這麼一手神乎其技的縫紉技術!
這手藝,比她們廠裡最厲害的老師傅還要強上三分!
“看明白了嗎?”羅陽停下機器,“這個地方,要用手輔助,給布料一個提前量……”
他毫無保留地,把自己前世在服裝廠裡學到的各種高級縫紉技巧一點一點教給她們。
從那天起,劉姐和張嫂對羅陽的態度,從單純的雇傭關係變成了發自內心的敬佩和信服。
她們學習得更加刻苦,技術也在飛速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