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下隔壁的屋子後,羅陽找了幾個建築工人,乾了一件讓村裡人都覺得不可思議的事情。
他竟然讓人把兩棟民房中間的牆給打通了!
“轟隆——”
伴隨著一聲巨響,牆壁倒塌,兩間原本獨立的民房變成了一個寬敞明亮的大通間。
村裡人都跑來看熱鬨,議論紛紛。
“這小老板瘋了吧?好好的房子給砸了?”
“真是瞎折騰!有錢燒的!”
羅陽對這些議論充耳不聞。
他親自指揮工人重新規劃了整個生產車間的布局。
入口處是原料區,專門存放布料和輔料。
然後是裁剪區,一張巨大的裁剪台放在最中間,寬敞明亮。
接下來是縫紉區,七台縫紉機一字排開,每個工位之間都留出了足夠的空間。
最後是質檢和包裝區,靠近另一個出口,方便成品出庫。
整個生產流程形成了一條清晰、高效的流水線。
當全新的生產車間出現在眾人麵前時,所有人都驚呆了。
劉姐和張嫂她們看著寬敞整潔、布局合理的新車間,激動得說不出話來。
她們從來沒想過一個村裡的小作坊竟然能搞得比國營廠的車間還氣派!
“從今天起,這裡就是我們的新戰場!”羅陽站在車間中央對著所有工人說道,“我們的目標是日產一百件!”
日產一百件!
工人們的呼吸都變得急促起來。
這意味著她們每個人的工資都有可能翻倍!
所有人的眼裡都燃燒著熊熊的火焰。
羅陽看著這一切,心中豪情萬丈。
一個小小的作坊已經滿足不了他的野心。
一個屬於他的商業帝國,其雛形已經在這間被打通的民房裡悄然誕生。
車間擴大,工人增多,產量翻倍。
羅陽的生意進入了一個全新的階段。
但隨之而來的是管理上幾何倍增的壓力。
他不再隻是一個攤主、一個設計師、一個技術員。
他現在是一個擁有七名員工,日產近百件成衣的“廠長”。
每天一睜眼就是數不清的瑣事。
原材料的采購、庫存的盤點、工人的考勤、工資的核算、訂單的統計、客戶的對接……
所有的事情都壓在他一個人身上。
他就像一個高速旋轉的陀螺,忙得腳不沾地,連靜下心來設計新款式的時間都沒有了。
有一次,他因為連續熬夜核算工資,第二天去紡織廠進貨時竟然在自行車上差點睡著,一頭撞在了電線杆上。
腦袋上撞出一個大包,羅陽瞬間清醒了。
他意識到自己又一次到達了瓶頸。
這一次是個人精力的瓶頸。
一個人的能力是有限的。
他不可能永遠衝在第一線,事事親力親為。
如果他一直陷在這些日常瑣事裡,那他的事業也就到此為止了。
他需要一個幫手。
一個能代替他管理好這個日益龐大的作坊,讓他能抽身出來去思考更重要、更長遠的戰略問題的人。
他需要一個職業經理人。
這個念頭一出,一個人的身影立刻浮現在他的腦海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