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奴婢聆百官奏報,心潮澎湃,五內俱沸!陛下之功業,上追三皇,下蓋五帝!”
“書同文,車同軌,度量衡一,此乃定萬世文字度量之基,開萬代文明之先河!修馳道,築長城,興水利,此乃固帝國筋骨,安萬民之心!北卻匈奴之凶頑,南撫百越之不化,此乃彰天朝威儀,布陛下仁德於四海!陛下掃滅六國,混一寰宇,非為一人之尊榮,實乃拯萬民於水火,救蒼生於倒懸!”
“六國暴政苛法,民不聊生;諸侯割據征戰,生靈塗炭!唯陛下,如旭日東升,驅散黑暗!”
“唯大秦,如砥柱中流,安定乾坤!陛下之功,高於泰山!陛下之德,深於東海!陛下之業,光耀萬代,永世不朽!此乃天命所歸,人心所向!奴婢鬥膽,代天下萬民,叩謝陛下再造之恩!陛下萬年!大秦萬年!”
趙高的話語極富煽動性,將嬴政的功業拔高到無以複加的地步,更是將統一戰爭描繪成一場救民於水火的聖戰。
徹底否定了六國統治時期的合理性,將其斥為“暴政苛法”、“民不聊生”。
他的聲音在大殿中回蕩,引發一片嗡嗡的附和之聲:“陛下萬年!大秦萬年!”
嬴政端坐於龍椅之上,冕旒玉藻紋絲不動。
趙高那極具蠱惑力的頌揚,如同滾燙的潮水般將他包圍。
“貼心老奴”、“鑽營弄權”、“陰毒”、“鏟除異己”、“把持詔令”、“鏟除異己”、“安插親信”……
趙天成那冰冷而精準的評價,清晰地烙印在他的意識深處。
他能清晰地感受到趙高話語中刻意的逢迎與誇張的煽情,也能感受到那話語背後對權力的無限渴望。
百官的山呼海嘯漸漸平息。
嬴政緩緩抬起手,示意眾人平身。
大殿內陷入一種奇異的寂靜。
他沉默著。
厚厚的歌功頌德的奏疏堆在禦案之上,像一座沉重的小山。
百官的目光都聚焦在他身上,帶著敬畏、期待和一絲不易察覺的揣測。
嬴政的目光緩緩掃過階下那一張張熟悉而陌生的麵孔。
趙高依舊謙卑地低著頭,姿態無可挑剔……群臣的麵孔在他眼前模糊又清晰。
最終,他的目光落在那堆厚厚的奏疏上,停留了片刻。
然後,他開口了,聲音不高,卻清晰地傳遍大殿的每一個角落,帶著一種深沉的、難以言喻的疲憊與了悟:
“朕……知道了。”
百官心頭都是一凜,陛下這反應,與往日接受頌揚時的泰然截然不同。
那堆厚厚的奏疏依舊堆在案頭,仿佛無聲的諷刺。
李斯在階下,垂著頭,心中卻是一片清明。
陛下這短短四個字,印證了他的猜測——那日陽獄之語,尤其是趙天成那句“被成功束縛”、“目標隻剩長生”、“無法自我否定”的剖析,深深刺入了陛下的心魂。
那堆頌揚奏疏越堆越高,恰恰是陛下內心被刺痛後,下意識尋求的慰藉與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