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正是他擔憂的吏治弊病。
父皇和李斯丞相想必也看到了這些問題,所以在新政中試圖調整考課方式,但牽一發而動全身,何其難也。
“還有一個著名的例子,能同時說明‘沉沒成本’、‘損失厭惡’和‘激勵扭曲’。”
趙天成似乎談興愈濃。
“就是春秋末年,智伯瑤聯合韓、魏攻打趙襄子,引水灌晉陽城。”
“當時,晉陽城被圍困多年,沉灶產蛙,易子而食,形勢極其危急。但趙襄子手下民心不散,堅守不下。這時候,智伯瑤的‘激勵’出了問題。他過於驕橫,在巡視水勢的時候,當著韓康子、魏桓子的麵說:‘吾乃今知水可以亡人國也。’這話什麼意思?汾水可以灌魏國都城安邑,絳水可以灌韓國都城平陽!他直接把未來的威脅擺在了盟友麵前。”
扶蘇點頭,這段曆史他亦熟知,智伯的驕橫是導致聯盟破裂的直接原因。
趙天成分析道。
“從智伯的角度看,他為了攻打趙氏,已經投入了巨大的兵力、物力,圍城數年,這是巨大的‘沉沒成本’。他極度厭惡‘損失’掉這次可能吞並趙氏的機會,所以他一心隻想儘快拿下晉陽,忽視了盟友的心態變化。同時,他對韓、魏的‘激勵’也完全扭曲了。他本該用趙氏的土地和財富作為共同利益來激勵韓魏,鞏固聯盟。但他卻用威脅來對待盟友,這等於告訴韓魏,跟著我智伯,今天打趙氏,明天可能就輪到你們了!這簡直是反向激勵!直接把盟友推到了對立麵。”
“反觀趙襄子,”趙天成繼續道。
“他身處絕境,反而沒有‘沉沒成本’的包袱,已經沒什麼可失去的了,對‘損失’的厭惡也降到了最低,最多就是城破人亡。他敏銳地抓住了智伯激勵扭曲帶來的機會,派人秘密聯絡韓魏,陳說唇亡齒寒的道理,成功策反了二者。結果就是韓趙魏三家聯手,反滅智伯,瓜分其地,奠定了三家分晉的基礎。”
“你看,”趙天成總結道。
“智伯敗亡,表麵是驕橫,深層是陷入了‘沉沒成本’的執著,對‘損失’攻城機會的過度厭惡,以及對盟友實施了完全扭曲的、甚至起反作用的‘激勵’。而趙襄子,則因為身處絕境,反而擺脫了這些心理枷鎖,做出了最理性的抉擇。”
牢房裡陷入了長久的沉默。
扶蘇的腦海中,閃過趙天成所列舉的一個個曆史場景。
邯鄲圍城、宋襄公恪守仁義、秦軍爭搶首級、郡守追求戶口數字、智伯瑤水灌晉陽……這些他原本熟悉的故事,在“沉沒成本”、“損失厭惡”、“激勵扭曲”這幾個概念的透視下,煥發出全新的、令人心驚的意味。
“先生……”良久,扶蘇才緩緩開口。
“今日聽先生一席話,學生……學生方知,讀史並非僅僅知曉興替,更需洞察這興替背後,那無形無影,卻又無處不在的……人性與製度交織的規律。”
他抬起頭,目光中充滿了前所未有的清明與沉重。
“沉沒成本令人固執於過去,損失厭惡令人畏懼於改變,激勵扭曲令人迷失於指標……此三者,若不能明察而規避,縱有強兵富國,亦難免決策失當,根基動搖。學生以往所思所慮,終究是過於膚淺了。”
趙天成看著扶蘇那副深受震撼、認真思考的模樣,難得地沒有出言嘲諷,隻是懶洋洋地重新坐回太師椅上。
“知道厲害就行。這些東西,說起來簡單,真要時時刻刻用在決策裡,難如登天。”
他仿佛看到了鹹陽宮中,父皇那孤寂而威嚴的身影,以及圍繞在他身邊,那些形形色色、各懷心思的臣子。
自己將來,如果……如果有可能站在那個位置,又該如何避免這些陷阱?
如何設計出更能“激勵相容”的製度?
如何讓自己和朝臣都能擺脫“沉沒成本”和“損失厭惡”的束縛?
“先生,”扶蘇抬起頭,目光灼灼地望向對麵那個仿佛能洞悉一切規則的趙天成。
“您屢次提及‘激勵相容’之重要,言其能引導人之行為,趨利避害。然則,學生愚鈍,尚有一問。是否存在一種……一種完美的激勵?能使個人謀求自身利益之行為,恰好亦能達成集體之目標?使上下同欲,官民一心?若有,此道何名?又該如何達成?”
趙天成聞言,原本半眯著的眼睛微微睜開,嘴角那抹標誌性的戲謔笑意再次浮現。
“嘿!蘇公子,你這問題,算是問到點子上了!從扭曲激勵跳到理想激勵了?有長進!”
“說白了,就是製度設計得好,讓你為自己打小算盤、奔自己前程的時候,捎帶手就把公家的事、大家的事也給辦漂亮了!不用誰拿著鞭子在後頭抽,也不用天天喊什麼忠君愛國的大道理,利益自己就會推著你往對集體有利的方向走。”
他看扶蘇眼中光芒閃爍,顯然極感興趣。
“說一個更早的,算是激勵相容的典範,”趙天成繼續深入。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管仲在齊國的‘四民分業’定居政策。”
“管仲將國人劃分為士、農、工、商四大群體,讓他們分彆集中居住,職業世襲。比如‘處工就官府,處商就市井,處農就田野’。看起來是限製自由,對吧?但深層次看,這也是激勵相容的設計。”
“對於工匠而言,集中居住,同行交流,技術不易失傳,子弟從小耳濡目染,更容易掌握技藝。他們鑽研技術、提升工藝的直接受益者是自己和家族產品更暢銷,地位更穩固,而齊國則得到了更精良的武器、工具和器物,增強了國力。”
“對於商人而言,集中在市井,信息流通快,交易成本低。他們為了賺取更多利潤,自然會努力販運貨物,互通有無,這直接促進了齊國商業的繁榮和經濟的活躍。”
“對於農民而言,定居田野,專事耕作,心無旁騖,有利於精耕細作。他們為了自家收成更好,會努力耕種,這保證了齊國的糧食安全。”
“管仲通過這種製度安排,讓士、農、工、商四大群體,都能在追求自身利益和發展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服務於國家的整體戰略目標。這難道不是一種高明的‘激勵相容’嗎?”趙天成反問道。
扶蘇恍然大悟,他隻知管仲治齊稱霸,卻未深思其“四民分業”背後竟有如此精妙的激勵邏輯。
“當然,有成功的,就有失敗的,或者說‘激勵不相容’的例子。”
趙天成話鋒一轉,開始剖析反麵教材。
喜歡始皇彆鬨!我就吹個牛你當真了?請大家收藏:()始皇彆鬨!我就吹個牛你當真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