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政緩緩吐出一口氣,緊繃的肩膀似乎放鬆了些許。
“是朕心急了。”他承認道。
作為橫掃六合的帝王,承認自己心急並非易事,但在趙天成麵前,他似乎無需掩飾這種焦慮。
帝國龐大的疆域和複雜的內部情況,像一塊巨石壓在他心頭,他渴望儘快看到新法帶來的改變,渴望帝國能按照他設定的軌跡穩固前行。
趙天成點了點頭。
“心急吃不了熱豆腐。治國跟養孩子差不多,你得有耐心,看著他慢慢長,該施肥施肥,該除草除草,不能拔苗助長。”
這個比喻讓嬴政怔了一下,隨即眼中閃過一絲複雜。
將治國比作養孩子,也就趙天成能說出這種話。
但細細想來,竟有幾分貼切。
“那依先生之見,這批學子,還需多久?”
嬴政將話題拉了回來。
他需要一個大致的預期,來安排後續的事情。
趙天成撓了撓頭,盤算了一下。
“三個月吧。”
他給出了一個時間。
“基礎的框架和思維方式,三個月應該能灌輸個大概。至少能讓他們知道,處理政務不能光憑感覺或者死摳律條,得懂點背後的道理。出去當個縣丞、郡吏什麼的,勉強夠用了。”
“三個月……”嬴政在心中權衡著這個時間。
不算長,但也不算短。
他抬眼看向趙天成,“三個月後,便可派往各地?”
“大部分可以。”趙天成說道,“不過,我會根據這三個月的觀察,挑出其中天賦、悟性最好的那麼幾個,留在身邊。”
他頓了頓,解釋道。
“光靠這一批人撒出去,就像往大海裡扔幾顆石子,動靜有限。得有人能繼續學更深的東西,將來不僅能做事,還能教彆人,把這一套東西傳下去。這樣才算可持續。”
嬴政眼中精光一閃。
趙天成考慮得比他更長遠。
他不僅要能用的人,還要能傳承學問的人!
這無疑戳中了他內心更深處的期望——不僅解決眼前問題,更要為帝國培養長久的人才根基。
“先生思慮周詳,朕心甚慰。”
嬴政的語氣中帶上了一絲真正的讚賞。他忽然想起一事。
“對了,先生前次通過禽隼傳與少府的‘紙張’製作之法,少府工匠正在加緊試製。據報,已有眉目。”
提到這個,趙天成來了點精神。
“哦?禽隼那小子悟性不錯嘛。三個月內,應該能弄出能用的成品了。”
他仿佛已經看到了竹簡被取代的未來。
“等紙張造出來,普及開,知識的傳播成本就能大大降低。到時候,陛下你想推行什麼新政,培訓什麼官員,效率都能高上很多。”
嬴政雖然還未親眼見到紙張的實物,但根據趙天成之前的描述和少府工匠的回報,他完全能想象出那薄薄的東西將帶來的巨變。
想到詔令、典籍、乃至先生所授的這些學問,都能輕易抄錄、廣泛傳播,他的心中便湧起一股難以抑製的期待和熱切。
這確實是足以改變文明進程的利器!
“朕,期待那一天。”
嬴政的聲音裡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激動。
他仿佛看到了一個更加高效的帝國治理體係在眼前展開。
書房內陷入了短暫的沉默。
嬴政沉浸在對紙張和未來人才培養的展望中,趙天成則繼續癱著,似乎又在神遊天外。
過了一會兒,趙天成像是突然想起什麼,坐直了些,看向嬴政,語氣變得稍微認真了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