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傳閣前,靈木清香、金屬冷冽、符墨異香交織。
成林穿著一身洗得發白、毫無標識的粗布短打,混雜在一眾或世家華服、或寒門樸素的候選者中,如同投入溪流的石子,毫不起眼。
他微微垂首,目光低斂,刻意收斂著周身氣息,將煉氣一層的修為波動壓製得近乎於無,完美扮演著一個資質平庸、前途黯淡的底層散修。
唯有指尖不經意間流轉的一抹極淡、幾乎融入環境光線的七彩霞暈,無聲訴說著不凡的潛質。
“秘傳閣複試,啟!”深藍短打執事洪亮的聲音響起,規則投影再現:析其理、複其形、衍其新。
成林被引至自己的案台前,他的考題赫然在目:一個巴掌大小、布滿劃痕與汙跡的青銅羅盤。
羅盤中央的指針已然斷裂,盤麵上代表方位的古拙符文模糊不清,邊緣鑲嵌的幾顆米粒大小、黯淡無光的“霧隱石”更是靈氣儘失。旁邊提供的材料是最基礎的:一小塊“青岡木”、一丁點“軟星銅”粉末、基礎符墨、刻刀等。簡陋至極,與他散修的身份相配。
成林先是有些“茫然”地拿起破舊羅盤,翻來覆去地“笨拙”查看,甚至用粗糙的手指去摳那些模糊的符文,眉頭緊鎖,嘴裡還“嘀咕”著:“這破玩意兒…指針都斷了,還能有啥用?當個墊桌角的料?”這番作態引得旁邊一位衣著光鮮的候選者投來毫不掩飾的鄙夷目光。
‘這次就胡亂搞一搞得了,每次都進一萬名也太刻意了!’想到這裡,成林看向旁邊那位衣著光鮮的候選者的案台。
案台上,靜靜躺著一件巴掌大小、結構精巧卻黯淡無光的青銅鳥形器物,鳥喙處一道細微裂痕觸目驚心,旁邊散落著幾枚殘缺的符文碎片,旁邊放著一塊巴掌大的“沉水木”胚料、一小塊“軟星銅”、基礎符墨、刻刀等物。
這名候選者嘴角微翹,眸中閃過一絲自信,並未急於動手,而是先小心翼翼捧起青銅鳥,指尖泛起淡淡的霞光,輕輕注入一絲靈力。
同時,靈識如絲如縷,探入鳥形器物內部。
“核心驅動…是微型聚靈陣轉化風靈,推動內部扇葉…傳導至翅膀關節…”自語的聲音傳入成林耳中。
。“失效主因…鳥喙裂痕導致外部聚風符文破損,核心風靈回路中斷。次要原因…第三關節傳動軸有輕微靈力鏽蝕,導致扇葉轉動不暢。”說著拿起那幾枚殘缺的符文碎片,指尖霞光流轉,如同最精密的探針,感知著碎片上殘留的微弱靈韻軌跡。
“嗯…是‘引風符’的變體,結合了‘輕身符’的部分結構…設計意圖應是低空短途傳訊或偵查…”
不到半炷香,顯然已胸有成竹,提筆在玉簡上飛速書寫,完成時,第一炷香尚有三分之一未燃儘。
這位候選者滿意地放下玉簡,瞥見旁邊成林還在滿頭大汗地試圖拚湊碎片,心中不免升起一絲優越感。
第二柱香點燃,他開始動手。
先拿起沉水木胚料,指尖七彩霞光凝聚於刻刀尖端,動作如穿花蝴蝶,精準而優雅地在木料上雕刻出替代鳥喙的構件雛形。
極佳的靈巧和控製力,雕刻線條流暢完美。
接著,調製符墨,準備修複核心的微型聚靈陣和風靈回路。
然而,當靈氣注入符筆,試圖繪製那精細繁複的符文時,問題出現了!
靈氣靈動飄逸,變化多端,本是優勢。
但在繪製需要絕對穩定、靈力輸出均勻持續的精密符文線條時,這份“靈動”卻成了阻礙!
靈力如同調皮的霞光,總在不經意間產生極其細微的、難以察覺的波動!
一條本應筆直均勻的靈力刻線,在符筆下,出現了幾乎肉眼不可見、但靈識能清晰感知到的微米級扭曲和靈力濃度不均!
一次,兩次…他專注地修正,額頭滲出細汗,努力穩定著靈力輸出。
但那種如臂使指、絕對穩定的感覺,始終差了一絲!
修複微型聚靈陣時,一處關鍵的靈力節點就因為這點細微的波動,未能完美閉合,導致整個微型陣法運轉時出現了一絲難以察覺的滯澀感。
修複傳動軸上的靈力鏽蝕更是需要水磨功夫,用極其精純穩定的靈力一點點衝刷,這對根基的要求極高,靈氣的“飄”讓效率大打折扣。
兩炷香時間飛速流逝。
當香灰落下時,青銅鳥終於被修複完成。
鳥喙被嶄新的沉水木構件替代,雕刻著修複的引風符文,整體看起來完好無損。
注入一絲靈力。
“嗡…”青銅鳥發出一聲輕鳴,翅膀微微顫動了幾下,搖搖晃晃地離案飛起!
雖然飛得有些歪斜,速度也不快,但核心功能——飛行,確實恢複了!
鬆了口氣,擦了擦額角的汗。
雖然過程有瑕疵,但總算完成了,而且加了點功能。
看向周圍,不少候選者還在手忙腳亂,甚至有人複原失敗,麵前的器物毫無反應。
心中的那點優越感又回來了些。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第三炷香恰好燃儘!
而成林麵前案幾上擺放的那具羅盤,則清晰地詮釋了何為“敷衍了事”。
中央那根新接駁的感應杆雖勉強立起,但接駁處焊點粗糙扭曲如蟲蛀,杆身線條更是坑窪不平,毫無流暢美感可言,透著一股子倉促與劣質。
蝕刻的符文筆畫模糊,靈力在其中流轉時艱澀無比,如同老牛拉破車,導致其散發的光芒不僅黯淡,更如風中殘燭般明滅不定。
作為核心感應石的霧隱石,僅散發出極其微弱、混濁不堪的灰白光暈,其強度與清晰度,聊勝於無,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當成林依循規則,小心翼翼地注入一絲微弱的靈氣後:
“嗡…”一聲幾不可聞的、如同垂死呻吟般的微顫從羅盤核心傳來——那是中央感應杆極其輕微、肉眼幾乎無法捕捉的一次痙攣性抖動。
隨後,一切歸於死寂。盤麵符文的光芒未曾增強分毫,霧隱石那本就混濁的光暈更是紋絲不動,仿佛那絲靈力泥牛入海,未激起半點漣漪。
功能恢複度?零,它未能執行感應羅盤最基本的任何功能。
工藝水準?這根本談不上“工藝”!純粹是粗劣材料的胡亂拚湊與敷衍連接,其完成度之低下,堪稱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