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文明複蘇後的第一個盛夏,“全球文明聯盟”迎來了一場意義非凡的盛會——“首屆全球文明共生大會”。來自南極冰原、非洲草原、美洲森林、大洋島嶼等全球兩百多個營地的代表,齊聚曾經的綠洲基地,如今的全球文明樞紐。樞紐廣場上,來自不同地域的旗幟隨風飄揚,旗麵上都印著小小的“世界之心”圖案,底座刻著“團結與希望”的銅雕前,擺滿了各地帶來的禮物:南極的冰玉、非洲的蜜蠟、美洲的紅木、大洋的珍珠,每一件都承載著對共生的期許。
大會開幕當天,姚浩作為全球文明聯盟盟主,站在演講台上,手裡握著一個全球文明終端,終端屏幕上實時同步著全球各地的畫麵——亞洲的稻田裡,農戶們用雙能收割機收割多穗麥;非洲的草原上,牧民們用能量圍欄保護著新生的黑犀牛;美洲的森林裡,孩子們跟著終端學認靈植;南極的暖房裡,冰葉靈植旁的小盆栽長勢正旺。
“各位同胞,”姚浩的聲音通過衛星傳遍全球,“還記得末日裡,我們躲在廢墟裡啃壓縮餅乾,看著變異生物不敢出門;還記得第一次找到綠洲,我們一起搭建營地、播種莊稼;還記得重啟全球衛星時,我們第一次聽到五萬裡外的同胞說‘我們有救了’。現在,廢墟變成了綠水青山,隔離變成了共生,陌生變成了家人。”
台下的代表們紛紛點頭,非洲草原部落的老首領舉起手裡的終端,聲音洪亮:“以前我們部落,每年都要為了水源和其他部落爭鬥,現在有了綠洲的耐旱靈植,有了全球資源網的淡水調配,我們不僅不用爭鬥,還能和其他部落一起養牛羊、種莊稼。這不是我們一個部落的好日子,是所有人的好日子!”
南極冰原營地的雪姐也接過話筒,眼眶微紅:“以前在南極,孩子們從來沒見過真正的草地,隻能在繪本裡看。現在暖房裡種著冰葉靈植,終端上能看到全球的春天,上個月,我們還收到了亞洲送來的草莓種子,現在已經冒出了芽。這一切,都是聯盟給我們的,是‘團結與希望’給我們的!”
大會進行到第三天,全球各地的代表共同敲定了三項“全球共生計劃”:一是“全球動物保護計劃”,在亞洲、非洲、美洲分彆建立三大動物保護區,由各營地輪流派人值守,用能量圍欄和護園靈植保護重新出現的珍稀動物,同時通過終端開設“動物保護課”,讓全球孩子了解這些生靈的故事;二是“全球教育共享計劃”,將綠洲學院升級為“全球文明學院”,在各大洲設立分院,邀請老周、張大爺、柳晴等核心成員擔任名譽教授,同時把所有課程翻譯成不同語言,讓全球孩子都能免費學習,甚至能通過終端“遠程聽課”,和其他地域的孩子一起互動;三是“全球生態監測計劃”,在全球各地安裝“生態監測儀”,實時監測森林覆蓋率、水資源質量、空氣純度,數據同步到全球文明終端,讓每一個人都能看到地球的生態變化,也能參與到生態保護中。
計劃落地後,全球都動了起來。老周帶著機械班的學員,前往各大洲搭建動物保護區的能量圍欄,還特意給監測儀加裝了“能量續航”功能,確保設備能長期運轉;張大爺則帶著農業專家,去南極、非洲等地,手把手教當地幸存者種植適配的莊稼,還把多穗麥、草莓等種子分發給各地,讓每個營地都能吃到新鮮的糧食和水果;柳晴則在全球文明學院開設“靈植培育課”,通過終端教孩子們如何照顧身邊的靈植,如何用靈植保護生態。
這天上午,姚浩正在全球文明學院查看“遠程課堂”的情況,終端突然彈出一條消息,是美洲森林營地的代表發來的:“姚盟主!我們在森林深處,發現了一座末日之前的‘植物基因庫’,裡麵有不少曾經滅絕的植物種子,設備完好,就是需要‘世界之心’的能量激活,您能派團隊來幫忙嗎?”
“植物基因庫!”姚浩立刻召集蘇禾、柳晴,還有全球文明學院生態專業的十名學員,駕駛三輛全球支援裝甲車出發。基因庫藏在一片古林裡,入口被厚厚的藤蔓覆蓋,蘇禾伸出手,“世界之心”融入大地後透出的淡淡綠光,順著她的掌心注入藤蔓,藤蔓緩緩散開,露出了基因庫的大門。
基因庫內部,數十個低溫培養艙整齊排列,裡麵存放著上百種滅絕植物的種子,中央的基因控製台還保留著末日之前的數據。柳晴激動地用終端記錄著種子信息,“你看,這是末日之前的‘水杉種子’,這是‘珙桐種子’,要是能激活培育,亞洲的森林生態會更完整!”老周遠程指導學員們,用能量礦石修複控製台,蘇禾則將“世界之心”的能量注入培養艙——低溫艙的指示燈逐一亮起,種子們慢慢蘇醒,散發出微弱的生機。
將種子妥善運回全球文明樞紐後,柳晴立刻在雙能溫室裡搭建了“基因種子培育區”,用生態模擬係統模擬出最適合種子生長的環境。不到半個月,水杉種子就冒出了嫩綠的芽尖,珙桐種子也長出了小葉,姚浩特意將這些幼苗的照片同步到全球文明終端,全球各地的孩子都興奮地在終端上留言:“我想看看水杉長大的樣子!”“珙桐開花是不是像鴿子?”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就在基因種子培育順利推進時,全球生態監測儀傳來了好消息:亞洲的朱鹮數量從最初的幾隻,增加到了五十多隻;非洲的黑犀牛也迎來了三隻幼崽;美洲的森林覆蓋率突破了60;南極的冰原上,甚至出現了適應了溫和環境的小企鵝,在冰葉靈植旁活動。這些消息傳遍全球,各營地都舉行了小小的慶祝活動,孩子們拿著畫筆畫下這些生靈,大人們則一起加固動物保護區的圍欄,每個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守護著這片重生的土地。
這天傍晚,姚浩和王虎、老周、柳晴、張大爺坐在全球文明樞紐的屋頂,手裡拿著用全球各地食材做的晚餐:亞洲的多穗麥餅、非洲的蜂蜜、美洲的野果、南極的冰玉茶。屋頂的天文望遠鏡旁,幾個來自不同地域的孩子正圍著教授,看著月亮表麵的環形山,時不時發出驚歎。
張大爺咬了一口麥餅,笑著說:“姚小子,你看現在,全球的孩子能一起看星星,全球的大人能一起種莊稼,連以前滅絕的動物、植物都回來了,這日子,以前想都不敢想啊!”
老周也點頭,指著遠處的全球文明學院:“昨天我去學院,看到一個非洲的孩子,正在用終端跟著我的機械課學習,還問我‘什麼時候能造一輛屬於非洲的裝甲車,保護黑犀牛’。你看,咱們的文明,真的傳下去了。”
姚浩看著屋頂下的熱鬨景象,看著終端上全球各地的平穩數據,又看了看腳下透出淡淡綠光的大地——那是“世界之心”融入地球核心後,永遠守護著這片土地的證明。他腦海裡的係統麵板,此刻再次輕輕亮起,沒有新的任務,沒有新的技能,隻有一行比以往更溫暖的文字:“共生不是終點,是新生的開始。願人類永遠記得,地球的生機,源於每一個人的堅守;文明的光芒,源於每一個人的團結。從此,山河無恙,眾生共生,歲月長安。”
夜色漸深,全球文明樞紐的燈光與星光交織,照亮了廣場上的旗幟,照亮了銅雕前的禮物,也照亮了全球兩百多個營地的燈火。姚浩知道,從15點體質的絕境求生,到全球文明的共生新生,他們走過了一條布滿荊棘的路,但未來,還有更漫長的路要走——他們要看著水杉長成參天大樹,看著黑犀牛的幼崽長大,看著全球的孩子都能在草地上奔跑,看著“團結與希望”的種子,在地球的每一個角落,生根發芽,永不凋零。
喜歡姚浩大王曆險記請大家收藏:()姚浩大王曆險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