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猛地一頓,眼裡漫開層驚詫,像被風吹皺的湖麵,片刻後又漸漸平複,靜得能映出周時濟的影子。
周時濟垂著頭,額發遮住眉眼,看不清神色,沉默像浸了水的棉絮,沉甸甸壓在兩人之間。
半晌才聽見他扯出個笑容,聲音有點啞:“好好休息。”
書林抽回手,“好,你也是!路上小心,開車慢點。”
周時濟看著她的背影走進宿舍樓道,直到那抹米白色徹底消失在門口,才發動車子離開。
另一邊,李昀的車剛駛進基地保密區,手機就彈出秦川院士團隊發來的郵件。
附件裡是激光武器散熱模塊的初步測試方案,落款是團隊核心成員張工。
回基地的頭半個月,李昀的工作重心全在係統調試上。
但每天午休都會雷打不動地與秦川團隊對接。
起初多是和張工溝通,每次溝通,她都把技術細節摳得極細,連螺絲的材質選型都附上對比數據,張工在郵件裡忍不住稱讚:
“李工對實戰需求的把控,比我們這些做了十年激光的還精準。”
這些細節,漸漸傳到了秦川耳中。
一次團隊會議上,張工彙報散熱模塊優化方案時,特意提到李昀提出的“溫度預警傳感器嵌入設計”。
秦川看著方案裡清晰的邏輯推導,指尖輕輕敲擊桌麵:
“這個思路很妙,既解決了維護痛點,又沒增加太多重量。下次你們對接時,把會議紀要同步給我一份。”
從那以後,秦川開始留意李昀的技術反饋。
有次李昀針對激光能量輸出穩定性提出疑問,郵件裡詳細列出了三種可能的乾擾因素及驗證方法,秦川看完直接撥通了她的電話。
他的聲音透過聽筒傳來,帶著對後輩的認可,
“我建議你可以對比下軍用級屏蔽材料的參數,我讓張工把相關資料發給你,驗證一下這個猜想。”
這通電話,成了兩人互動的轉折點。
之後秦川不再隻通過團隊中轉,偶爾會直接給李昀發技術文檔,還附上自己的批注:
“這裡的算法可以參考我早年發表的一篇論文,對你當前的驗證有幫助”“實戰測試時記得記錄不同濕度下的數據,這是激光武器容易出問題的盲區”。
有次深夜,李昀加班整理測試數據,遇到一個棘手的參數匹配難題,抱著試試看的心態給秦川發了消息,沒想到半小時後就收到了回複。
秦川不僅指出了問題根源,還畫了簡易的推導圖,末尾加了句:“你很有潛力,彆局限於現有方案,多嘗試創新思路。”
李昀看著屏幕上的批注,心裡滿是觸動。
她認真回複:“謝謝秦院士,我會好好研究,有進展第一時間跟您彙報。”
喜歡丟掉戀愛腦,真學霸隻想上天請大家收藏:()丟掉戀愛腦,真學霸隻想上天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