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風”計劃的詳細方案,連同其附帶的高風險倫理評估報告,被加密送往“熵減基金會”最高委員會。等待批複的過程如同在黑暗中摸索,時間仿佛被拉長。在這段間隙,團隊內部彌漫著一種焦灼的期待。王大錘繼續優化著探測器設計,反複進行模擬測試,將每一個可能出錯的環節扼殺在藍圖階段。但遠程監聽木星磁層的工作並未停止,那斷斷續續的hispers依舊是最直接的誘惑。
顧淵將自己沉浸在從“星門之種”記錄下來的海量數據中。他不再試圖強行“解碼”,而是像學習一門陌生語言的孩子,反複聆聽、感受,尋找著可能的規律和“情緒”變化的蛛絲馬跡。南曦則協調著各方資源,同時密切關注著基金會可能傳來的任何反饋。
一天傍晚,當顧淵再次對比“星門之種”信號在不同外部刺激下的細微變化模式時,一個想法如同夜空中劃過的流星,擊中了他。
“我們在等待‘捕風’計劃去近距離接觸木星的那個‘意識’,”他在團隊頻道中說,聲音因激動而略顯急促,“但為什麼我們不先進行一次更安全、更基礎的‘對話’測試?對象就是‘星門之種’本身。”
王大錘從一堆電路板中抬起頭:“老顧,我們不是一直在嘗試‘共鳴’嗎?效果你也看到了,時靈時不靈,跟鬨鬼似的。”
“不,不是那種模糊的頻率共鳴,”顧淵調出了他剛剛完成的分析圖,“我指的是更明確、更結構化的信息交換。看這裡,當外部能量場以特定諧波模式輕微擾動時,‘星門之種’信息流中代表‘基礎狀態’的模塊會相應增強或減弱。而當我們在‘共鳴’實驗中產生那些主觀感受時,信號中某些代表‘動態變化’或‘高階關聯’的子結構也會出現統計學上的顯著活躍。”
他指著屏幕上兩條起伏的曲線,一條代表外部刺激的某個參數,另一條代表信號內部某個複雜度的指標,兩者呈現出高度同步性。
“它在‘注意’我們,至少,它在對我們施加的某些特定類型的擾動產生反應!”顧淵斷言,“這不是單向的廣播,這是……互動的前兆!隻是我們的‘擾動’太原始,太缺乏‘意義’。”
南曦立刻明白了他的意思:“你想發送一條真正的‘信息’過去。”
“是的!一條它可能理解的‘信息’!”顧淵的眼睛閃閃發光,“我們不能用人類語言,那對它來說可能是毫無意義的噪音。我們需要一種更基礎、更可能是宇宙通行的‘語言’。”
“數學。”南曦和顧淵幾乎異口同聲。
這是科學界在思考星際通訊時最常提出的假設。數學規律,尤其是質數序列、基礎幾何定理如勾股定理)、物理常數等,被認為是超越文明形態的客觀存在,最有可能被任何發展到一定程度的智慧生命所理解。
“不僅僅是數學,”顧淵補充道,他調出了第一卷末尾他們用於穩定“星門之種”的“原初振動”頻率圖譜,“還有這個。這個振動模式是我們與它成功建立的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穩定的‘連接’。對它而言,這可能意味著‘安全’、‘穩定’,或者……‘友好’。這可能是我們共同的‘語境’。”
一個計劃迅速成型:他們將要組合一段信息。開頭是一段清晰、無歧義的質數序列2,3,5,7,11...),以最簡單的脈衝編碼表示。中間部分,嵌入一個基礎的幾何圖形信息,比如一個等邊三角形及其邊長與高的比例關係。最後,附上一段經過簡化和調製的“原初振動”諧波。
這條信息將不包含任何關於人類自身、地球位置或技術水平的細節,純粹是一次關於“存在”和“基本邏輯”的宣告,並帶著一絲曾經建立過良性互動的“熟悉感”。
“功率控製在最低限度,僅確保信號能清晰穿透‘星門之種’周圍的能量場,而不對其造成衝擊。”南曦指示道,“我們這次的目標不是喚醒或激發,而是……打招呼。說一聲‘你好,我們在這裡,我們注意到了你,你能理解嗎?’”
王大錘檢查了能量輸出耦合係統,確認萬無一失。這一次“對話”嘗試,雖然對象是相對熟悉的“星門之種”,但其象征意義遠超之前的所有實驗。這是人類首次有意識、有目的地向一個確認的非碳基意識體發送結構化的信息。
一切準備就緒。指揮中心裡,三人聚集在主控台前,氣氛凝重而肅穆。深海之外的地球正值午夜,而在這萬米之下的金屬堡壘中,一次可能載入史冊的接觸即將發生。
“信號內容最終確認。”顧淵彙報。
“能量係統穩定,輸出功率鎖定在閾值以下百分之二。”王大錘彙報。
“環境監測正常,‘星門之種’能量場穩定。”南曦看著監控數據,深吸了一口氣。
她的手指懸在虛擬的“發送”按鈕上空。這一刻,她感到的不是科學家發現新知的純粹喜悅,而是一種近乎神聖的莊重感。他們即將打破人類文明億萬年來的孤獨沉寂,向一個陌生的宇宙鄰居伸出思維的觸手。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願這聲問候,能帶來理解,而非災厄。”她在心中默念,然後,輕輕按下了按鈕。
沒有震耳欲聾的轟鳴,沒有炫目的閃光。隻有能量讀數器上一個微小的跳動,顯示著一股承載著質數、三角形和友好振動的能量流,溫和地注入到那懸浮在深海中的古老造物之中。
信號發送完畢。
接下來是死一般的寂靜。所有的傳感器都對準了“星門之種”,捕捉著它最細微的變化。時間一秒一秒地流逝,每一秒都像一個世紀般漫長。
一分鐘過去了,沒有任何異常。
兩分鐘過去了,信息流依舊保持著它固有的、複雜的模式。
五分鐘……
就在王大錘幾乎要認為這次嘗試再次失敗,準備開口抱怨時,變化發生了。
“星門之種”核心的能量讀數開始緩慢上升,不是失控的那種飆升,而是如同潮汐般平穩而有力的增長。同時,全息投影上那永恒流轉的複雜幾何圖形,開始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組、變形!
原本緩慢旋轉的奇異吸引子驟然收縮,又猛地擴張,吐露出更加精細、更加動態的結構。光點之間的連接不再是穩定的線條,而是迸發出無數短暫存在的、分叉的路徑,仿佛一場激烈的思維風暴。信息的複雜度指標瞬間突破了之前記錄的所有峰值!
“它……它收到了!”顧淵的聲音顫抖著,幾乎無法抑製自己的激動,“它在處理!它在‘思考’我們發送過去的信息!”
然而,變化並未停止。在“星門之種”信息流劇烈活動的同時,團隊接收到了一個來自外部的、強大的、全新的信號!
這個信號並非來自深海,也並非來自木星方向。它來自……上方。來自透過層層海水衰減後,依然被他們升級後的監測設備清晰捕捉到的——太陽方向。
信號的模式與“星門之種”和木星hispers同源,但強度高了幾個數量級,充滿了某種難以言喻的、恢弘而古老的威嚴。它精準地“覆蓋”在團隊發送的信息頻率之上,仿佛一直在監聽。
緊接著,ai助理的警報聲尖銳地響起,蓋過了所有人的驚愕:
“警報!警報!監測到太陽表麵活動急劇增強!編號ar3297黑子群區域發生x級耀斑爆發!爆發模式……異常!能量釋放曲線與已知太陽物理模型嚴重不符!重複,耀斑爆發模式異常!”
主屏幕上切換到了空間天氣監測網絡的實時數據。可見光及x射線波段圖像顯示,太陽表麵一個巨大的黑子群區域,正迸發出極其耀眼的光芒,巨大的能量和物質被拋射向太空。而根據計算機分析,這次耀斑的能量釋放過程,其精細結構,竟然與他們剛剛發送給“星門之種”的質數序列和“原初振動”諧波,存在著驚人的、複雜的數學對應關係!
不是簡單的重複,而是……一種充滿智慧的、基於相同“語言”體係的“回應”!
指揮艙內,落針可聞。
南曦、顧淵、王大錘三人僵立在原地,目瞪口呆地看著屏幕上那顆突然“活躍”起來的恒星。
他們的第一次“對話”嘗試,沒有得到深海鄰居的直接回應。
卻意外地,仿佛……喚醒了太陽。
喜歡神話物理局請大家收藏:()神話物理局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