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蓋亞網絡”的構想引發的全球性狂熱與恐懼,如同一場席卷一切的思想海嘯,其浪峰之高,甚至暫時遮蔽了“現實扭曲者”和“意識犯罪”帶來的陰霾。然而,在這片喧囂的輿論場中心,南曦——這位親手撬動了意識力量杠杆的科學家——內心卻充滿了與外界激情截然相反的、日益沉重的憂慮。她的擔憂,並非源於對技術本身的恐懼,而是源於對人性、對文明駕馭這種力量之成熟度的深刻懷疑。
盛宴中的孤獨預警者
在gcepc的一次內部戰略會議上,當各方代表為“蓋亞網絡”的利弊爭得麵紅耳赤時,南曦保持了她一貫的冷靜,直到林登點名要求她發表看法。
她沒有直接評論“蓋亞網絡”,而是調出了一係列數據圖表,投射在會議室中央的全息影像上。這些圖表並非高深的物理公式,而是人類社會學的數據:曆史上重大技術突破從火藥、蒸汽機到核能、互聯網)與其引發的社會動蕩、戰爭、環境破壞之間的相關性分析;全球範圍內“意識鴻溝”指數與基尼係數的同步攀升曲線;“心盾”2.0發售首周,全球暴力犯罪率與金融欺詐案的短暫下降,緊隨其後的卻是針對無法負擔者的新型勒索案件的抬頭。
“諸位,”南曦的聲音平靜,卻像一把冰冷的手術刀,剖開了繁華的表象,“我們正在重複曆史,而且是以加速的方式。我們沉醉於新發現的力量,急於建造通往星空的巴彆塔,卻忽略了腳下地基的裂痕。”
她環視眾人,目光中帶著一絲罕見的疲憊與銳利:“意識力量,就其本質而言,是一種放大器。它放大了我們協同創造的能力,也必然放大我們固有的衝突、不平等和貪婪。我們解決了量子層麵的不確定性,卻可能在社會層麵製造出更巨大、更致命的混沌。”
核能的幽靈:曆史的教訓
南曦將她最深的憂慮,在一個私下與林登、王大錘和顧淵遠程)的核心會議上,和盤托出。
“林登理事長,大錘,顧淵……我不知道你們是否和我有同樣的感覺,”她少有地流露出情緒,手指無意識地敲擊著桌麵,“我時常感到,我們此刻的處境,與二十世紀中葉那些率先分裂原子的科學家們,何其相似。”
她描繪了一幅令人不安的對比圖景:c2時,主要出於對宇宙奧秘的探索,他們最初進行“觀測者效應”實驗,也是為了驗證一個瘋狂的科學猜想,理解宇宙的本質。
·力量的顯現:曼哈頓計劃的科學家們見證了trinity核試驗那毀天滅地的光芒,而他們,則在“現實之鏡”上看到了意識扭轉現實的數據,在“寧靜之泉”中見證了加速愈合的奇跡。
·軍備競賽的陰影:核裂變技術迅速從實驗室走向了廣島和長崎,並引發了美蘇之間恐怖的核平衡。而現在,“意識科技”的軍備競賽已然開啟。“守護者聯盟”的破壞行動是明證,各國秘密搜羅“靈能者”、研發意識防禦與攻擊技術,更是暗流洶湧。“我們如何能保證,‘心靈同步’協議不會被改寫成‘意識操控’武器?‘生物場共振’不會被用於開發針對特定種族或人群的‘意識病毒’?”
·無法收回的魔咒:核裂變的知識一旦被知曉,就無法從人類文明中抹去。同樣,意識創造現實的認知,已經徹底改變了人類的世界觀。再也無法回到那個“純粹客觀”的過去了。
·失控的風險:核電站事故的陰影如切爾諾貝利、福島)始終存在。而意識力量的“泄漏”或“事故”,可能更加防不勝防。一個無意識的“現實扭曲者”可能摧毀一棟大樓,一個失控的“蓋亞網絡”可能癱瘓整個文明,一個被惡意使用的意識武器,其破壞力可能超越任何核彈,因為它直接攻擊的是心靈的堡壘。
“核能給了我們無儘的能源,也懸起了達摩克利斯之劍。”南曦總結道,語氣沉重,“而意識力量,這把鑰匙所能開啟的寶庫和潘多拉魔盒,遠比核能要廣闊和深邃得多。我們……我們真的準備好了嗎?”
“靈能”階層:固化還是裂痕?
南曦特彆關注新興的“靈能”階層。她指出,曆史上任何一次技術革命帶來的新階層,最終要麼被舊體係吸納固化,要麼引發劇烈的社會衝突甚至革命。而“靈能”階層與普通大眾之間的差異,比財富或知識的差異更為根本,它直接關聯到個體影響現實的能力。
“當一部分人能夠用意念加速愈合、影響物質,甚至窺探思想,而另一部分人隻能被動承受時,這種不平等是結構性的、難以逾越的。”她警告說,“‘心盾’可以防禦外部入侵,但它無法消除內部的怨恨。當這種怨恨積累到一定程度,會以何種形式爆發?是無政府主義的意識恐怖活動?還是新一輪的、更加血腥的階級戰爭?”
她認為,gcepc目前側重於技術監管和倫理條款,但對於如何彌合這道日益擴大的“意識鴻溝”,缺乏有效的社會和政治解決方案。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顧淵的共鳴與王大錘的務實
顧淵通過視頻連接,虛弱地點頭。他比任何人都更能感受到社會意識場中那日益加劇的撕裂感,支持者狂熱的浪潮與反對者冰冷的恐懼相互衝撞,中間還夾雜著因不平等而生的、沉默的怨恨。“南曦……是對的……”他輕聲說,“力量的浪潮……很大……但水麵下的……暗礁……更多。我感覺到……很多……痛苦的‘噪音’……在積累……”
王大錘則從更務實的角度表示了同意。“我造‘心盾’,是為了解決問題。但現在看來,它本身也成了新問題的一部分。”他摩挲著他的金屬手臂,“技術可以打造盾牌和刀劍,但沒辦法打造信任和公平。南曦的擔憂,是我們這些工程師常常會忽略的。我們太專注於解決眼前的技術難題了。”
林登的權衡與未雨綢繆
林登沉默地聽著,他何嘗沒有同樣的憂慮。作為基金會的掌舵人和gcepc的臨時主席,他必須在推動文明前進與規避毀滅風險之間,走一條纖細的鋼絲。
“南曦博士,你的擔憂,也是我的噩夢。”林登最終緩緩開口,“但我們無法回頭。知識一旦被獲得,就無法被遺忘。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儘可能地為這艘剛剛啟航的巨輪,安裝上最先進的雷達、最堅固的船體和最明智的導航係統。”
他做出了幾項決定:
1.強化gcepc的風險評估職能:設立獨立的“長遠風險預測部門”,由南曦主導,專注於模擬和預測意識科技發展可能帶來的各種遠期社會、倫理和安全後果,而不僅僅是應對眼前危機。
2.推動“意識權利”立法:在《意識能力應用與管理國際公約》中,加入更具體的條款,明確保護“意識隱私”、“思想自由”和“免受意識歧視”的基本權利,試圖從法律層麵構築底線。
3.秘密研究“意識安全閥”:授權王大錘的團隊,在絕對保密的前提下,研究一種在極端情況下如全球意識網絡失控、意識武器被濫用)能夠緊急“中斷”或“重置”特定範圍意識場的技術手段。這是一項極其危險的研究,被視為最後的保險絲。
4.加強與“播撒者”的溝通:林登認為,這個外星文明作為“過來人”,或許能提供關於意識力量發展過程中關鍵陷阱的寶貴信息。他要求顧淵在身體狀況允許時,嘗試進行更深層次、更具目的性的交流。
南曦的擔憂,並未能阻止時代巨輪的滾滾向前,但她的聲音,如同一記清醒的警鐘,在盛宴的喧囂中回蕩。它迫使決策者們不得不將目光從璀璨的未來藍圖,暫時移向腳下可能存在的深淵。在擁抱意識帶來的無限可能的同時,人類也必須開始學習與隨之而來的、同等巨大的陰影共存。這份清醒的憂慮,或許正是文明在狂飆突進中,最需要保有的珍貴品質。
章末段落:
會議結束後,南曦獨自留在會議室,看著窗外燈火通明的城市。那每一盞燈火背後,都是一個擁有著意識力量潛能,也承載著人性弱點的個體。她感到肩上的擔子從未如此沉重。她揭示了宇宙的一個奧秘,卻也釋放了一個關乎文明存亡的難題。前方的道路迷霧重重,既有通往星海的曙光,也有墜入深淵的暗影。而她能做的,就是緊握手中科學的羅盤,在這片未知的、由意識與物質共同構成的驚濤駭浪中,儘可能地為人類這艘航船,指引一個能夠避開最致命暗礁的方向。她的擔憂,是責任感的重量,也是智慧在瘋狂時代的微弱而堅定的光芒。
喜歡神話物理局請大家收藏:()神話物理局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