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百公裡與零公裡五)
期末統考放榜那日,井字鎮落了今冬第一場雪。周溪的五年級數學名列全鎮第一,林小雨的三年級語文摘得季軍,喜報紅紙映著蔡和森紀念館的白牆,像早年紅軍留下的捷報。
陳伯踩著雪送來賀禮——兩雙湘繡鞋墊,圖案是桑植的白族三道茶與雙峰的九峰山。“陳局長托人從長沙捎來的,”老人嗬著白氣笑,“說當年他結婚,蔡家故居送了本《向導》周報合訂本。”
婚禮定在寒假第三天。兩個特崗教師揣著存折算計,發現剛夠辦十桌酒席外加七天旅行。林小雨把婚禮路線圖描成教案模樣:天門山、天子山、金鞭溪、黃龍洞、寶峰湖,每個地名旁都標注著紅色旅遊與地質教學的結合點。
喜宴擺在洪家關的老屋場。周溪父親搬出熏得油亮的臘豬頭,母親從陪嫁木箱底翻出土家族織錦——圖案竟是澧水與漣水交彙的抽象畫。林小雨的弟弟帶學生鑼鼓隊,把《少先隊歌》改編成賀喜調。
最意外的賓客是雙峰來的孩子們。婷婷代表全班送上作文本粘成的冊子,首頁寫著:“周老師+林老師=我們的四百公裡不再孤單。”
雪後初霽那日,新婚夫婦沿著金鞭溪行走。冰淩在崖壁折射虹光,林忽然指著某處岩層:“看!石英砂岩沉積紋路,和雙峰的地質教材第三章一模一樣。”
周溪在觀景台為她係緊紅圍巾。遠處跳岩上有新人拍婚紗照,新娘的白紗拂過清代驛道碑刻,攝影助理正舉著反光板照亮“明楚王屯兵處”的字樣。
在黃龍洞地下河乘船時,船工忽然唱起桑植民歌:“馬桑樹兒搭燈台喲,寫封書信與姐帶...”歌聲在鐘乳石間碰撞出奇妙的回響。林小雨靠緊丈夫輕聲和:“郎去當兵姐在家喲,三五兩年我等著...”
最後一日登天門山,霧凇綴滿玻璃棧道。他們發現觀景台鎖著對同心鎖,刻著“陳青舟&秀梅1993”——正是陳局長夫婦。鎖旁還係著褪色的紅領巾,像麵小小旗幟在雲海中飄揚。
下索道時遇見地質考察隊。隊長認出周溪:“是楊球小學周老師?您那篇《數學視角下的湘中地質斷裂帶分析》,我們用作培訓教材了。”隊員們紛紛與新人合影,說要把照片帶回各自支教的山區。
返程大巴穿梭在隧道群中,明暗交替如時光隧道。林小雨翻看手機裡的合影:他們在賀龍銅像前敬禮,在寶峰湖劃船時批改作業,在天門山棧道舉著喜糖與挑山工分享。
“真奇怪,”她望著窗外飛逝的抗戰紀念碑,“現在覺得雙峰是第二個娘家了。”
周溪從背包掏出特殊禮物——婷婷們偷偷塞進的結婚證“附件”:張泛黃的作文紙,上麵用鉛筆寫著《我的老師結婚了》,結尾處稚嫩筆跡道:“希望老師生個小妹妹,教她念‘天門中斷楚江開’,也教她念‘蔡和森同誌是我們雙峰的光榮’。”
夜宿澧水河畔那晚,兩岸燈河倒映水中。他們忽然發現,從賓館窗口能望見曾國藩故居與蔡和森紀念館的連線中點——正是楊球小學所在的井字鎮。
晨光染紅船帆時,林小雨對著河麵梳妝。周溪將兩枚徽章彆上她衣領:枚是桑植紅軍小學徽章,枚是雙峰教師徽章,金屬質感在曦光裡熔成體。
春運的列車上,他們與歸鄉的打工者擠在節車廂。有個抱孩子的婦女認出林小雨:“您不是楊球小學林老師嗎?我家婷婷說您結婚去了張家界!”
全車廂忽然響起掌聲。列車員送來盒印著天門山圖案的喜糖,廣播裡正好播放《我和我的祖國》。人們跟著合唱時,周溪看見車窗外,四百公裡湘楚山河正披著朝陽鋪展而來。
回到井字鎮那日,陳伯在紀念館前掃雪。老人笑嗬嗬指向門楹新貼的春聯:
“四百公裡雲和月皆是故鄉
三尺講台今與早總是初心”
橫批墨跡未乾——“零公裡處即家園”。
喜歡荷葉閒客中短篇小說選集四請大家收藏:()荷葉閒客中短篇小說選集四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