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周推辭不過,隻好收下。隨後幾天,陸續有人來還錢,有的還帶來了自家做的點心、新織的毛衣表示感謝。
老周把這些都記在新賬本上,不過這次,記的是人情賬。
林小雨看著這一切,心裡有種前所未有的滿足感。這種滿足感比她之前拿下大項目、拿到高額獎金時更充實,更真切。
一個雨天的午後,修鞋攤沒什麼顧客。老周忽然問林小雨:“你以後有什麼打算?”
林小雨愣住了。這些日子她全心投入社區的事,幾乎忘了自己還需要找工作謀生。
“我不知道,”她老實說,“或許還是得回城裡找工作。”
老周點點頭,沒說什麼,繼續手上的活計。
雨聲淅瀝,敲打著遮陽棚。林小雨看著老周專注的側臉,忽然問:“周師傅,您為什麼對我這麼好?我們非親非故的。”
老周放下手中的鞋,望向河麵:“那天下雨,我看見你在河邊站了很久。不是不小心滑下去的,對吧?”
林小雨低下頭,默認了。
“我年輕時也覺得走投無路過。”老周緩緩說,“後來明白了一個道理:人活著就像修鞋,再破的鞋也能修補,補好了還能走很遠的路。”
他拿起一隻鞋底磨穿了的舊皮鞋:“你看這鞋,主人舍不得扔,說明它一定走過很重要的路。你的路還長著呢。”
林小雨眼眶發熱。這時,她的智能手機響起——是一家之前麵試過的公司打來的,通知她被錄用了,職位和薪水都比之前更好。
掛掉電話,林小雨卻沒有預期中的興奮。她看著攤位上那部老年機,忽然問:“周師傅,如果我留下來幫大家繼續做電商,您覺得能成嗎?”
老周笑了,眼角的皺紋像綻放的菊花:“你不是已經在做了嗎?”
雨停了,陽光穿過雲層,灑在濕漉漉的街道上。林小雨拿起那部老年機,第一次主動撥出了一個電話——打給那家錄取她的公司,婉拒了工作機會。
通話結束後,她發現老周正看著她,眼中有關切,更有理解。
“想好了?”老周問。
林小雨點頭:“修鞋攤比寫字台更適合我。”
就在這時,她的智能手機又響了。這次是一條銀行短信通知——她收到了一筆兩萬元的轉賬,附言是:“謝謝救命之恩”。
林小雨愣住了,隨即想起一個月前的那篇報道。看來,這個世界上還是有人記得善良的價值。
她把短信給老周看。老周眯眼看了一會兒,搖搖頭:“這錢不能要。”
“為什麼?也許是哪個看了報道的好心人...”
“救命不是買賣,”老周堅定地說,“那天我救你,就沒圖什麼回報。”
林小雨思考片刻,忽然有了主意:“那如果我們用這筆錢成立一個社區互助基金,幫助更多有需要的人呢?”
老周這才露出笑容:“這個主意好。”
夕陽西下,兩人開始收攤。林小雨熟練地卷起遮陽棚,老周整理工具。配合默契,像一對真正的師徒。
收攤後,林小雨沒有立即離開。她站在河邊,看著夕陽下的河水,想起一個月前自己站在這裡時的絕望。如今,同樣的河水,卻泛著金色的波光,美得令人心醉。
老周走過來,遞給她一個紙包:“回家路上吃,劉嬸剛送的烙餅。”
林小雨接過餅,香氣撲鼻。她忽然想起老周講過的那個故事——四十年前,也是一個撿破爛的老人,分給他半塊烙餅。
如今,這溫暖的善意,完成了它的又一個輪回。
“周師傅,”林小雨輕聲說,“明天我早點來,有幾個平台的訂單要處理。”
老周點頭,眼中滿是欣慰。
走在回家的路上,林小雨的手機響了——是那部老年機。特殊的鈴聲在暮色中格外清脆,引得路人紛紛側目。
但她一點也不覺得尷尬。因為這個鈴聲提醒她:有些價值,遠超金錢所能衡量;有些聲音,值得被認真傾聽。
而這,是兩百元買不到的鈴聲。
喜歡荷葉閒客中短篇小說選集四請大家收藏:()荷葉閒客中短篇小說選集四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