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百元買不到的鈴聲五)
盛夏來臨,河岸邊的梧桐樹上蟬鳴如雨。老周的修鞋攤前卻比往常安靜了許多——社區電商的成功,讓不少鄰居不再需要日日為生計奔波。
林小雨坐在攤旁的老槐樹下,筆記本電腦架在膝頭。她正在整理最新的訂單數據,額上沁出細密的汗珠。
“周師傅,咱們上個月的銷售額突破八萬了。”她抬頭對正在修補拖鞋的老周說,語氣中難掩興奮。
老周從老花鏡上方望過來,笑了笑:“這麼多啊。”語氣平靜得像在說今天天氣不錯。
林小雨有時覺得老周的反應過於平淡。她為公司拿下一個小項目時,整個團隊都會歡呼慶祝;而老周麵對這樣的成績,卻隻是溫和地點點頭,仿佛一切本該如此。
“您不覺得高興嗎?這證明我們的模式可行啊!”
老周放下手中的針線:“高興。但錢多錢少不是頂要緊的,要緊的是大家的日子是不是真的好過了。”
他指著不遠處樹蔭下下棋的幾個老人:“你看老李頭,以前一天到晚愁眉苦臉惦記著兒子的房貸,現在能安心下棋了,這才是實實在在的好。”
林小雨順著他的目光看去,確實,社區裡的氛圍與幾個月前大不相同。人們臉上的愁容少了,相互間的問候多了;傍晚時分,常見三五鄰居聚在一起喝茶聊天,而不是各自為生計奔波。
正當她出神時,一輛黑色轎車緩緩停在路邊。車上下來一個穿著考究的中年男子,徑直走向修鞋攤。
“請問,是周福生師傅嗎?”男子客氣地問。
老周站起身,在圍裙上擦了擦手:“我是。您修鞋?”
男子笑了:“不,我是來找您談合作的。我叫王明遠,‘優購網’的運營總監。”他遞上名片,“我們關注到你們的社區電商模式很有意思,想投資擴大規模。”
林小雨警惕地站起來。優購網是本地知名的電商平台,規模是他們的數百倍。
王明遠似乎看出她的顧慮,補充道:“彆誤會,不是收購,是合作。我們提供平台、技術和資金,你們負責運營和供應鏈,利潤分成。”
他報出一個令人咋舌的數字,足以讓老周和林小雨立刻擺脫現在的窘迫生活。
老周卻隻是搖搖頭:“謝謝您看得起,但我們就是小打小鬨,幫街坊鄰居賣點東西,上不了那麼大台麵。”
王明遠不甘心:“周師傅,您可能不明白這個機會有多難得。您的模式之所以成功,是因為建立了深厚的社區信任——這是多少大平台求之不得的。如果我們合作,可以把這種模式複製到全市、全省甚至全國...”
“然後呢?”老周平靜地問。
“然後...”王明遠一時語塞,“然後可以幫助更多人,同時也能獲得可觀的經濟回報。”
老周拿起剛修好的一隻拖鞋,摩挲著上麵的補丁:“王先生,您看這鞋。補好了,還能穿三年。它的主人是個環衛工人,每天走很多路,但舍不得買新鞋。我們幫他省下的幾十塊錢,可能就是他孩子的一本課外書。”
他放下鞋,看向王明遠:“您說的那個大平台,能注意到一雙鞋需要修補嗎?”
王明遠還想說什麼,老周已經轉身去接待來取鞋的老顧客了。林小雨尷尬地站在原地,不知如何是好。
“林小姐,”王明遠轉向她,“您應該明白這個機會的價值。周師傅年紀大了,可能思想保守,但您還年輕,難道想一輩子待在這個修鞋攤旁嗎?”
這句話擊中了林小雨內心深處的某個地方。她確實偶爾會想,自己的大學文憑和職場經驗,難道就用來打理一個社區小電商?
送走王明遠後,林小雨整個下午都心神不寧。老周看在眼裡,卻沒說什麼。
傍晚收攤時,老周突然說:“小雨,你要是覺得那邊機會好,就去吧。我老頭子不能絆著年輕人的前程。”
林小雨急忙搖頭:“沒有的事!我隻是...隻是在想他說的也有道理。如果我們擴大規模,不是能幫助更多人嗎?”
老周默默卷起遮陽棚,沒有回答。
那天晚上,林小雨失眠了。她在網上搜索了優購網的資料,發現那確實是一家很有實力的公司。王明遠開出的條件,對她這個失業許久的人來說,簡直是天上掉餡餅。
第二天,王明遠又來了。這次他直接找到林小雨的住處。
“林小姐,我知道您對周師傅有感情,但情感不能當飯吃。”他遞過一份合同草案,“這是我們擬定的合作方案,您將擔任項目總監,年薪這個數。”
林小雨看著那個數字,心跳加速。那比她之前的薪水高出一倍還多。
“周師傅那邊...”
“周師傅可以做顧問,享受分紅,但不必參與具體管理。這樣他也能輕鬆些,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