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見的補貼四)
春節的喜慶氣氛尚未完全消散,水利局裡已經彌漫著一種特殊的緊張感。新的一年,意味著新的開始,也意味著新的選擇。
三月初的一天,副局長把李明叫到辦公室,遞給他一份文件。
“小李,看看這個,”副局長笑容可掬,“省裡下了文件,今年我們單位有兩個公務員招錄名額,一個是防汛管理,一個是信息技術崗。”
李明接過文件,心跳不由自主地加快了。他注意到副局長特意用紅筆圈出了信息技術崗的報考條件——“具有三年以上信息化項目建設經驗者優先”。
“局長,您的意思是...”
“我就是給你提個醒,”副局長拍拍他的肩膀,“你現在是合同製,雖然待遇不錯,但長遠看,還是有個編製穩妥。更何況...”他壓低聲音,“這個崗位的設置,很大程度上是考慮到咱們智慧水利項目的延續性。”
回到自己的工位,李明對著那份招考公告發了很久的呆。成為公務員?這個他曾經從未考慮過的選擇,如今卻擺在麵前,成為一條可能的道路。
下班後,他自然而然地和林靜說起了這件事。兩人現在已經習慣了一起下班,有時一起去食堂吃飯,有時則到單位附近的小餐館。
“你想考嗎?”林靜直接問道,眼睛裡有種複雜的神情。
“我不知道,”李明老實回答,“半年前,如果有人告訴我我會考慮考公務員,我肯定覺得他瘋了。”
林靜攪拌著麵前的湯,慢慢說:“公務員考試競爭很激烈的,那個信息技術崗,肯定很多人報名。”
李明聽出了她話裡的擔憂:“你不想我考?”
“不是不想,”林靜抬起頭,“隻是...如果你考上了,就是真正的公務員了。而我們...”她沒說完,但李明明白她的意思。
體製內對同事戀情的態度傳統而保守,更彆說同一個單位了。如果兩人都成為公務員,他們的關係將麵臨更多限製和審視。
那晚,李明失眠了。他打開電腦,搜索了公務員考試的相關信息。報考人數年年創新高,競爭比例經常是幾百比一。他自嘲地想,這比他當年進互聯網大廠的麵試難度高多了。
然而,挑戰性反而激起了他的好勝心。第二天,他悄悄去人事科要了一份考試大綱和複習資料。
備考的日子是辛苦的。白天要忙項目工作,晚上還要抽時間複習。行政職業能力測驗、申論、專業知識...每一門都需要大量記憶和練習。
讓李明意外的是,局裡的同事似乎都知道了他要考試的事。
“小李,這套曆年真題給你,”老科長塞給他一個文件袋,“我女婿去年考上了稅務局,有經驗。”
“李工,申論寫作有技巧的,”辦公室大姐熱情地分享,“要多用‘深入貫徹落實’、‘提高政治站位’這樣的表述。”
甚至連副局長也時不時地給他“開小灶”:“小李啊,麵試的時候要注意,不能太表現個人主義,要強調團隊合作和服從組織。”
李明被這種集體式的關懷打動了。在大廠,每個人都在競爭,知識和經驗往往是保密的;而在這裡,大家似乎真心希望他能夠考上。
唯有林靜,態度有些微妙的變化。她仍然會給他找複習資料,提醒他報名時間,但兩人獨處時,卻多了些沉默。
四月初的一個周末,李明正在辦公室複習,林靜走了進來。
“明天省裡有個信息化建設交流會,副局長讓我倆去參加,”她把一份通知放在桌上,猶豫了一下,“如果你覺得耽誤複習,我可以自己去。”
李明看了看通知,發現會議地點在省水利廳旁邊,心裡一動:“不,我去。勞逸結合嘛。”
第二天,坐在去省城的大巴上,李明終於找到了單獨談話的機會。
“靜靜,我們得談談。”他看著窗外的風景,輕聲說。
林靜似乎早有準備:“關於考試的事?”
“關於我們的事,”李明轉過頭,“如果我考上了,你會怎麼辦?”
林靜沉默了一會兒,說:“按照規定,同一單位的公務員不能有直接上下級關係或者利益關聯。如果我們在一起,很可能其中一個要被調離。”
“那如果考不上呢?”
“你就繼續做合同製技術崗,我們...”林靜沒說完,但意思很明顯。
李明握住她的手:“所以不管考不考得上,都有問題?”
林靜歎了口氣:“其實我最近也在想,我是不是太安於現狀了。你在互聯網公司待過,知道外麵的世界有多大。而我,一畢業就在這裡,從來沒想過其他的可能性。”
大巴駛過一片油菜花田,金黃色的花朵在陽光下熠熠生輝。
“我複習的這段時間,想通了很多事,”李明突然說,“我考公務員,不是因為追求穩定或者福利,而是因為我真的覺得這份工作有意義。我的技術能夠幫助防汛抗旱,能夠優化水資源分配,能夠實實在在地服務群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