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湯的距離三)
趙明一個月的陪產假轉眼就結束了。自來水公司的工作不容長久離崗,加上年假也多休了幾天,他不得不回去上班。臨走前,他抱著兒子舍不得放手。
“小薇,家裡就拜托你了。”趙明收拾著公文包,眼神卻始終沒離開嬰兒床,“爸媽年紀大了,彆讓他們太累。”
小薇點點頭,產後恢複得不錯的臉上露出溫柔笑意:“放心吧,有王阿姨在呢。”
然而這份平靜很快被打破了。
寶寶突然開始白天酣睡,晚上哭鬨不止,大便也變得稀薄。李老師憑著帶大趙明的經驗判斷:“沒事,小孩都這樣,腸胃沒長好呢。”
但王阿姨不這麼認為:“這情況持續兩天了,最好去醫院看看。現在的小孩嬌貴,不能按老方法帶。”
小薇立刻緊張起來,當晚就催著趙明帶寶寶去縣醫院急診。趙老師和李老師本想阻攔,但看到小薇急得掉眼淚,隻好默許。
縣醫院裡,新生兒科醫生建議做全麵檢查。當護士拿出采血針時,李老師的心揪緊了。
“非要抽血嗎?這麼小的孩子...”李老師的聲音發顫。
“媽,現在都講科學檢查。”趙明雖然也心疼,但還是按住母親的手。
寶寶的哭聲響徹走廊,趙老師背過身去,不忍看孫子受罪。
化驗結果出來了,幾項血常規指標略有異常,但醫生無法明確診斷,隻建議觀察。
“這怎麼行!”小薇急得直跺腳,“指標不正常肯定有問題,咱們去市醫院吧!”
趙老師終於忍不住了:“縣醫院都查不出問題,去市醫院又要重新抽血!這麼小的孩子經得起這麼折騰嗎?”
“爸!這是您孫子!萬一有什麼問題...”小薇眼淚汪汪。
最終妥協的結果是:帶著縣醫院的化驗單去市醫院谘詢,堅決不再抽血。
第二天,一家人起了個大早趕往市醫院。專家仔細看了化驗單,又檢查了寶寶,最終笑著說:“沒什麼大問題,新生兒腸胃功能不完善很正常。開點益生菌,半個月後複查一下就行。”
回家的路上,車裡氣氛尷尬。趙老師和李老師沉默不語,小薇則緊緊抱著孩子,像是打贏了一場仗又像是打輸了一場。
就在這個節骨眼上,王阿姨接到老家電話——父親病故,必須立即回去奔喪。
“真對不起,家裡有白事,我得回去一趟。”王阿姨紅著眼圈收拾行李,“大概要一個星期。”
李老師連忙包了個白包:“節哀順變。這邊你放心,我能帶好寶寶。”
王阿姨猶豫了一下:“寶寶現在晚上鬨得厲害,您一個人可能吃不消。要不讓我妹妹來頂幾天?她在城裡做月嫂,很有經驗。”
小薇立刻點頭:“好啊好啊,麻煩您聯係一下。”
趙老師卻擺擺手:“不用了,我們能行。這幾天我幫把手。”
王阿姨走後,真正的考驗開始了。
第一天晚上,寶寶從十點哭到淩晨兩點。李老師用儘各種方法:喂奶、換尿布、抱著走、唱歌...統統無效。趙老師也被吵得睡不著,起來幫忙。
“是不是腸絞痛?”趙老師想起在市醫院聽來的詞。
“那怎麼辦?王阿姨在時好像有辦法的...”李老師急得滿頭大汗。
最後是小薇用手機查到一個按摩手法,才勉強讓寶寶安靜下來。
這樣的情況持續了三天,李老師眼圈黑得像是被人打了兩拳。趙老師既要操心夥食,又要幫忙帶娃,也累得夠嗆。
第四天,王阿姨來電話說父親後事處理完畢,但母親傷心過度需要人照顧,暫時回不來了。
屋漏偏逢連夜雨。趙明公司有個緊急項目,需要加班一周。小薇產後激素水平尚未恢複,情緒波動很大,經常因為育兒小事與公婆發生爭執。
“媽,紙尿褲不是這樣穿的,會漏的!”
“媽,衝奶粉要先放水再放奶粉,比例要精確!”
“媽,寶寶不能這麼晃,對大腦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