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聲“媽”都像一根針,紮在李老師心上。她教書育人四十年,從未覺得自己如此無能。
最嚴重的一次衝突發生在一個雨夜。寶寶哭得聲嘶力竭,李老師怎麼都哄不好。小薇衝進房間一把抱過孩子:“媽!您能不能輕點!都紅屁股了!”
李老師愣在原地,看著自己長滿老繭的手,突然淚如雨下:“我...我不是故意的...”
那晚,李老師對趙老師說:“我帶不了這孩子了。明天讓小薇自己帶吧,我專心做飯。”
但第二天清晨,寶寶的哭聲還是把李老師引回了嬰兒房。她看著孫子哭紅的小臉,心疼得無以複加,再次抱起了孩子。
“不是說不管了嗎?”趙老師問。
“舍不得啊...”李老師歎氣,“再說請人帶太貴了。”
是啊,王阿姨的工資是8800元一個月,隻帶26天。這筆錢對老兩口來說簡直是天文數字。
好在半個月後的複查顯示寶寶一切正常。體重從出生的2.9千克長到了5.1千克,醫生誇讚養得好。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但這個好消息沒能緩解家裡的緊張氣氛。李老師帶娃方式與年輕人理念不同,常常引發矛盾;趙老師既要買菜做飯又要幫忙帶孫,疲憊不堪;小薇產後情緒仍然不穩;趙明工作家庭兩頭忙,焦頭爛額。
終於,在一個寶寶哭鬨不止的夜晚,小薇提出了新方案:“我打聽過了,有個專業的育嬰師很不錯,每月7500,咱們請一個月試試吧?”
李老師第一反應是反對:“太貴了!我能帶!”
但趙老師按住她的手,緩緩點頭:“請吧。讓你媽歇歇。”
新來的育嬰師姓陳,年輕但很有經驗。她來的第一天就發現了問題:“寶寶哭是因為腸脹氣,白天要多做排氣操;晚上睡不安是因為穿太多了...”
陳阿姨還帶來了科學的育兒計劃表,什麼時候吃奶、什麼時候睡覺、什麼時候活動,安排得井井有條。
李老師一開始很不習慣,但慢慢發現寶寶確實哭得少了,笑容多了。她開始虛心向陳阿姨學習新方法,甚至拿本子記筆記。
一個午後,小薇看見婆婆戴著老花鏡,認真地向陳阿姨請教如何做嬰兒撫觸。那一刻,她突然理解了老人的不易。
“媽,謝謝您。”小薇輕聲說,“這些日子辛苦您了。”
李老師愣了一下,眼圈微微發紅:“不辛苦。就是...怕帶不好,耽誤了孩子。”
婆媳倆第一次心平氣和地聊起了育兒經。小薇教婆婆用育兒app,李老師則分享了自己的經驗:“其實老方法也不全錯,有些土方子還是管用的...”
趙老師透過門縫看到這一幕,欣慰地笑了。他悄悄退開,去廚房準備晚飯。
今天他特意買了條活魚,要做小薇最愛吃的水煮魚。不過這次,他找到了既健康又美味的做法——少油少辣,但味道不減。
晚飯時分,一家人圍坐桌旁。寶寶在搖籃裡安睡,不再哭鬨。
“爸,這魚做得真好吃!”小薇稱讚道。
趙老師笑了:“跟陳阿姨學的,新做法。”
李老師給每人盛了碗湯:“嘗嘗這菠菜豆腐湯,早市買的菠菜,可新鮮了。”
趙明看著父母,突然說:“爸媽,這些日子辛苦你們了。我和小薇商量好了,陳阿姨再請一個月,但這期間媽跟著學,等陳阿姨走了,媽就是咱們家的專業育兒師!”
李老師愣了一下,隨即笑逐顏開:“好,好,我學!”
飯後,趙老師照常打開記賬本。這個月開支巨大:育嬰師工資7500,寶寶各種用品2000多,夥食費也漲到了3000...
但他還是在支出欄後麵畫了個笑臉。
李老師好奇:“笑什麼?花了這麼多錢。”
趙老師合上賬本:“錢花了,家就和了,值。”
窗外月光如水,室內嬰兒安睡。一碗湯的距離,似乎又近了些。
明天,還有新的挑戰。但這個家,已經學會了如何麵對。
喜歡荷葉閒客中短篇小說選集四請大家收藏:()荷葉閒客中短篇小說選集四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