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霞與借款四)
母親出院後,曉妍肩上的擔子輕了大半,但經濟壓力仍在。醫療費雖已結清,後續康複治療仍需持續投入。我見她偶爾蹙眉,便知她在為錢發愁。
“周末有個商拍,需要助理,有興趣嗎?”周五下班時我狀似隨意地問。其實是我向攝影師朋友爭取的位置,報酬不錯。
曉妍眼睛一亮:“可我不太會...”
“舉反光板總會吧?”我笑,“按小時計費,比坐辦公室強。”
拍攝日,曉妍學得很快。她原本對美就有直覺,幾組下來已能提出建設性意見。收工時,朋友私下對我說:“你這同事很有天賦,要不要長期合作?”
我將話轉達,曉妍驚喜交加:“真的?但我本職工作...”
“周末偶爾兼職,不影響。”我頓了頓,“而且這樣還能多見麵。”
她耳尖微紅,輕輕點頭。
與此同時,辦公室裡的距離感悄然改變。曉妍不再回避共同午餐,有時甚至會主動給我帶她做的便當。張小曼幾次撞見,擠眉弄眼地問:“什麼時候的事?”
我們尚未公開,但默契日漸深厚。直到某個加班夜,曉妍接到姨母電話——母親複查發現新問題,需二次手術。
她在消防通道裡無聲落淚,我找到她時,肩膀仍在輕顫。
“這次不能再向你借了。”她抹掉眼淚,努力保持鎮定,“我會想辦法...”
我握住她冰涼的手:“還記得你說要改變嗎?學會接受幫助也是改變的一部分。”
最終我們達成協議:我預付她半年兼職薪酬,她以勞動償還。這不僅解決了手術費,更保全了她的自尊。
二次手術前夜,我陪她在醫院守夜。淩晨時分,曉妍靠在我肩頭小憩,呼吸輕淺。我看著她疲憊的睡顏,忽然明白愛情不隻是心動瞬間,更是沉重時刻的不離不棄。
手術很成功。出院那天,曉妍母親拉著我的手:“阿姨看出來了,你是好孩子。曉妍性子倔,你多擔待。”
回程車上,曉妍一直看著窗外。直到地鐵口才輕聲說:“謝謝你不隻借我錢,更借我力量。”
我吻了吻她的額頭:“以後我的都是你的,不必再借。”
夕陽將我們的影子拉長,交彙處再也分不清彼此。那些始於借款的尷尬與試探,早已化作相知相守的篤定。而生活,總會給真誠的人最好的回報。
晚霞與借款五)
曉妍的攝影天賦很快顯山露水。
不過半年光景,她已從我的“臨時助理”成長為獨立接單的攝影師。我那位朋友甚至半開玩笑地要挖牆角:“你這徒弟青出於藍啊,讓她窩在辦公樓裡簡直是浪費天賦。”
一個周末的傍晚,我們在外灘拍完一組婚紗照。曉妍正收拾器材,一位衣著考究的女士走近遞來名片:“我是‘視覺敘事’畫廊的藝術總監,剛才觀察你很久了——你對光線和情緒的把握非常特彆。”
後來才知,那家畫廊是上海攝影圈的頂級平台,專推新銳攝影師。總監邀請曉妍參加他們的年度新秀展。
“可我隻是個業餘愛好者...”曉妍當晚反複端詳那張名片,既興奮又忐忑。
我握住她的手:“記得你媽那幅畫嗎?藝術從來與專業無關,隻與是否打動人心有關。”
她以那組《借款時光》參展——鏡頭記錄下母親病愈後的日常生活:晨光中熬藥的身影,陽台上舒展的筋骨,複健時咬牙的堅持...最打動的是一張虛焦照片:病房窗口,兩個相倚的剪影。曉妍命名為《第二次借款》。
展覽開幕夜,曉妍站在自己的作品前,一身素雅黑裙。我遠遠望著她從容應對媒體和買家的樣子,想起那個在辦公室絞著衣角開口借錢的女孩。
“為你驕傲。”人群稍散後,我遞給她一杯香檳。
“因為作品賣出去了?”
“因為你是你。”
畫廊提出簽約邀請時,曉妍猶豫了。“穩定工作和藝術追求”,這道選擇題她思考了一周。
轉折點來自母親的一句話:“媽媽第二次手術時就想通了——人活一世,最怕的不是窮,是遺憾。”
曉妍遞辭呈那天,全部門為她舉行歡送會。張小曼舉杯調侃:“早知道借錢能借出個攝影師,我也該找某某借點。”眾人大笑,曉妍在桌下輕輕握住我的手。
她的攝影事業起步順利,但挑戰不少。有個月接單量少,我悄悄幫她交了房租。晚上她發現後,執意要寫借條。
“這次不同,”我撕掉借條,“是投資未來大師。”
她眼眶微紅:“萬一投資失敗呢?”
“那就用一輩子慢慢還。”
三年後的秋天,曉妍的個人攝影展《借貸之光》開幕。展廳中央懸掛著那張著名的《第二次借款》,旁邊展櫃裡卻陳列著另類展品:一張微微泛黃的轉賬回單。
“這是我的起點,”曉妍在致辭中說,“不僅是資金的借貸,更是信任與機會的借貸。感謝那位始終願意‘借’給我未來的人。”
在掌聲中,她走向我,從口袋取出精心包裝的盒子。裡麵不是戒指,而是一把鑰匙。
“工作室的首付,”她眼睛亮如星辰,“這次不借了,我們一起投資。”
晚霞透過玻璃穹頂灑進展廳,將我們籠罩在溫暖金光中。我想起那個尷尬的黃昏,原期待的告白以借款開場,卻最終引向比設想更美好的結局。
原來世間最美的情話,未必是“我愛你”,而是“我借你”之後的那句“不用還”。而最好的投資,永遠是投資在彼此的未來裡。【全文完】
喜歡荷葉閒客中短篇小說選集四請大家收藏:()荷葉閒客中短篇小說選集四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