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克馬利翁效應
高二那年深秋的一個黃昏,林薇站在教學樓公告欄前,指甲深深掐進掌心。期中考試總排名表上,她的名字終於從三十七名跳到了二十五名。兩個月,十二個名次的進步,對她而言卻像翻越了一座大山。
“林薇,班主任讓你去辦公室。”學習委員從身後拍了拍她的肩膀。
林薇心裡一緊,迅速在腦中複盤最近的表現。沒有遲交作業,沒有課堂走神,沒有違反校規。她深吸一口氣,轉身走向三樓教師辦公室。
暮色透過西窗灑進房間,班主任李建國正伏案批改作業,眼鏡滑到鼻尖,眉頭緊鎖。聽到敲門聲,他抬起頭,臉上閃過一絲罕見的笑意。
“坐。”他指了指對麵的椅子,順手從抽屜裡拿出林薇的成績單,“這次進步很大。”
林薇拘謹地坐下,雙手平放在膝蓋上。“運氣好,數學最後一道大題考前剛複習過類似題型。”
李建國摘下眼鏡,揉了揉太陽穴:“不是運氣。這兩個月,你每天六點到教室早讀,課間從不參與無聊的打鬨,晚自習後總是最後離開。我看得見。”
林薇驚訝地抬頭。她從未想過班主任會注意到這些細節。在她印象中,這位年近五十的數學老師永遠板著臉,目光銳利得像一把解剖刀,能把學生的每一個錯誤切割得清清楚楚。
“你的基礎不差,隻是缺乏自信和方法。”李建國用紅筆圈出她的各科成績,“語文和英語保持得很好,理綜還有提升空間。最重要的是數學——”他在那個鮮紅的“98”上點了點,“從上次的72到98,說明你的邏輯思維並不差,隻是以前練習不夠。”
林薇鼻子突然一酸。自從進入這所省重點高中,她一直活在“勉強考上”的陰影裡。初中時她是班級前五,到這裡卻成了中下遊。父母從最初的失望到現在的接受,似乎已經認定她“就這個水平”。
“林薇,”李建國突然前傾身體,目光如炬,“你將來就是咱們班的第一名。”
這句話像一記驚雷,震得林薇耳膜嗡嗡作響。
“不可能!”她脫口而出,聲音大得嚇了自己一跳,“班上有陳浩、張悅他們,他們天生就聰明,我怎麼可能......”
“你試試吧。”李建國打斷她,嘴角揚起一個幾不可見的弧度,“就為了我這句話,你試試看。”
那一刻,辦公室的鐘聲恰好敲響五點。窗外,梧桐樹葉正一片片飄落,夕陽的餘暉為它們鍍上金邊。林薇不知道自己是怎麼走出辦公室的,隻記得班主任最後那句話在腦海中反複回響。
“你將來就是咱們班的第一名。”
像是咒語,又像是預言。
從那天起,林薇的學習狀態發生了微妙變化。她依然六點到校,依然課間不休息,依然最後離開教室。但有什麼東西不一樣了——當她解數學題卡殼時,不再第一時間放棄;當英語閱讀難以理解時,會多讀三遍;當物理公式記不牢時,她會自己推導而非死記硬背。
更神奇的是,李建國開始在她每次小有進步時,給予恰到好處的肯定。
“這道題全班隻有三個人做對,你是其中之一。”
“你的作文思路很獨特,繼續保持。”
“最近課堂回答問題更積極了,很好。”
這些表揚從不誇張,總是具體而克製,卻像一顆顆小石子,在林薇心中激起漣漪。她開始相信,也許班主任真的看出了她自己都沒發現的潛力。
然而現實從不一帆風順。高三上學期期末考試,林薇信心滿滿地走進考場,卻因重感冒發揮失常,排名跌回三十名開外。
放學後,她躲在操場角落的梧桐樹下無聲哭泣。雪花飄落在她的羽絨服上,很快融化不見。
“我就知道會這樣。”她對自己說,“我本來就不是第一名的料。”
“因為一次失敗就全盤否定自己?”熟悉的聲音從身後傳來。李建國撐著傘,站在風雪中,“起來,我請你吃碗熱麵。”